青年老師的心理調整
時間:2022-05-06 05:26:00
導語:青年老師的心理調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許多教師感到自己的職業壓力很大,心理很煩。據報道,杭州市教育研究所隨機抽取了杭州市31所中小學,對這些學校的全體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由于教師的心理壓力等原因,已有50.8%的教師不想當教師,有13.25%的教師不喜歡或很不喜歡自己的職業,有76%的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太大,有13%的教師存在各種心理衛生問題。這是一組沉重的數據,這么多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如何能搞好教育工作呢?
教師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工作、經濟和身心三方面。這里筆者就教師的工作壓力主要是面對學生的壓力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我們教師都是非常善良的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教出好的學生,教出有用的人才。但由于青年教師的教學經驗不夠,對教育的艱巨性認識不足,往往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教師便會變得非常煩躁,常抱怨:我的學生怎么這樣不聽話呢?怎么這樣不懂老師的心呢?尤其是一個問題教師強調了多次,仍然不見效時,教師的這種心理尤為突出。當教師滿腔熱情地想提高學生的成績時,卻發現現實中的學生的理解能力是那么低,學習習慣是如此的差時,便常會心灰意冷,產生強烈的挫折感,沒有教好學生反而被學生“帶壞”。加上其他的種種壓力,便會對教育產生絕望的心理,從而厭棄教師這一職業,在學校里受盡“煎熬”。
對于這種現象我想我們青年教師應該想到調節自己的心理,把自己從“煎熬”中解脫出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一句話:與其把希望寄托在環境的改變,不如去改變自己。你高興也好,煩惱也罷,學生還是學生,不會因此而改變。不如換一種心境,笑對學生,笑對煩惱。
首先,我們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教師絕對不是萬能,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而學生也不是圣者,他就是要犯錯誤的?!爸挥胁粫痰睦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只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教育規律。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希望我們學生永遠都不犯錯誤,也不要希望我們的三言兩語就能感化我們的學生。無所不能的上帝也不是沒有感化撒旦嗎?百年樹人,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深刻的揭示教育任務的艱巨和漫長。假如你帶學生三年,能讓學生稍微有所改變,譬如愛遲到的同學遲到的次數減少了,那也就是說明你的教育有些效果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他教育得再好一些,而不是讓他做最好的,同時對他的反復要有心理準備。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這些細微之處體會我們勞動的成果,讓自己沉浸在教育的成就感中。
其次,教師要有自信
在帶班的過程中,我們總覺得別班的學生比自己班的學生做的要好,學校領導常表揚的也是其他班。想想自己也努力了,就是做不好,從而在內心產生失敗感,對自己喪失信心,對教育喪失信心,從此一蹶不振。試想一個精神頹廢的教師如何帶出自信的學生?我們的大部分“差生”不是命里注定而是在無數次的考試中喪失信心。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充滿自信的教師去幫助他找回自信。只有幫他們找回自信,才能讓他們不再成為“差生”,才能使教師自己有種成就感。因此,相信自己是一個教育天才,最終能教育好讓你頭疼的學生,即使現在不能夠,那也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只要我們在他的心里植入了美好的心愿,總有一天會萌芽。
第三,要有開闊的胸襟
我們教師常常要面對蠻橫無理的學生,我們應不斷的告訴自己:學生只是個孩子,他還不懂事,我們作為成人又如何能與一個孩子計較呢。碰到說話放縱無理時,不妨也來些阿Q精神。這樣一想心中的怒火自然也平息了大半。然后以我們最大的耐心去教育學生,以我們的真摯的愛心去幫助學生。接觸多了,我想學生會在心里面有你這個老師,從而開始配合你的教育。只有用我們教師的人格魅力才能化開封存已久的堅冰。
第四,學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
教師的職業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穩定的情緒和自控能力。當你碰到非常惱火的事情的時候不妨用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是“宣泄法”。這是一種通過適當渠道把胸中的郁悶釋放出來的方法。當你為一件事所困擾時,不要悶在心中,而要把它講給你所信任的人聽。這既可以使情緒得到緩解,又可以從對方那里得到忠告,從而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把自己認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敘述出來。二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經的緊張。當你自感情緒欠佳或精神緊張時,可以找來親朋好友娛樂一番,講幾句話,笑上一陣,大腦皮質里出現一個興奮灶;也可以閉上雙眼,面帶微笑,在心理給自己以積極的暗示:不要皺眉頭,煩惱就會過去……三是體育鍛煉法。此法既可以促進機體功能,又可使精神放松,使緊張心理得以緩解,達到增進身體健康的目的。四是變換環境法。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覺地運用變換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辦法來調節情緒,擺脫心理壓力。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下班后心情仍很煩躁時,不要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里??筛尚┘覄眨犅犚魳?,看看電視,或者串串門,聊聊天。這樣有意識地變換生活環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開導性啟發,情緒就會穩定下來。
參考文獻:
[1]吳秋鳳,談心理調節與提高青年教師素質.教育探索[J].2000
[2]劉慧晏,當代青年心理學[M].青島出版社,1999
- 上一篇:學生早戀難題分析及輔導方案
- 下一篇:透析GSP與中藥飲片的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