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與應用

時間:2022-09-27 11:22:26

導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與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與應用

摘要:文章首先通過調查問卷,分析了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以及使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方式,認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不夠、傳統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使用的新媒體平臺,其次從線下線上雙聯動;線上開展活動;打造新媒體平臺特色欄目;通過QQ群開展更為深入的學習四方面分析了通過移動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最后論述了移動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優勢和成效。

關鍵詞:移動新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我國的強國之基、興國之魂,引領著大學生成長成才。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已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而以微信、微博和QQ為主要載體的移動新媒體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一、基于調查問卷的研究與分析

為了了解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學習的方式,對200名本科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結果發現,通過移動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非常必要。(一)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不夠。本次調查問卷設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關鍵詞的題目,結果顯示只有64.8%的學生能夠正確寫出答案,顯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了解程度不高,因而十分有必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二)傳統教育模式存在弊端。第一,傳統的教育模式容易受到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實施起來較為困難,且不易于被學生接受,使用范圍有限;第二,傳統教育模式傳播性不強,對人數有限制;第三,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具有重復學習的特點;第四,傳統的教育方式形式單一、內容空洞,教育與實踐相互脫離,缺乏有效的聯系;第五,傳統的教育方式常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以教師單項灌輸、學生單項接收為主,不能較好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使用的新媒體平臺。調查問卷顯示,以手機App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90%的學生更愿意通過移動新媒體客戶端了解相關知識。微信、微博作為一種快速即時的通訊工具,與傳統的交流方式比較,具有更加靈活、智能的特點,且可節約資費,延長了師生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再僅限于課堂上的幾十分鐘,而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生活化、日?;?。微信、微博用戶可以將推送的內容進行轉載宣傳,擴大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覆蓋面,使教育相關工作的受眾不再僅限于本學院學生,同時也使更多人在瀏覽微博、微信時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綜合比較各大網絡平臺的使用人數、關注度以及各大新媒體平臺的主要功能,我們選取了在學生中覆蓋面較廣的學院分團委微信和微博平臺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上述兩個平臺基本涵蓋了學院各個年級的學生,確保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足夠的受眾。同時,兩個平臺立足于服務廣大學生,貼近學生生活,廣大學生易于接受,確保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持續性、有效性。

二、通過移動新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結合微信、微博各自的特點,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培養,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一)線下線上雙聯動。結合線下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系列培養教育活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前期宣傳和活動后期的總結交流,以便學生們了解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跟進后期的活動效果。線下活動與線上宣傳相結合,堅持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有利于將價值觀的培養教育與現實空間培育相互銜接,達到線上線下雙聯動的效果,避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的簡單化、短期化,使學生們在這些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涵[2]。學院分團委日常開展的院級團校、團支書“青禾計劃”培訓、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誠信故事演講等一系列活動,以及針對學院主要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論研究會學習等活動,都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持續時間長、頻率高的特點,因此通過微信、微博公眾平臺及時報道,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前期開展的活動就非常必要。同時微信、微博的推送,也對學生們在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了梳理與展示,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真正參與了活動,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2017年7月(二)線上開展活動。為了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教育的線上活動,這些活動從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出發,易于被學生接受,使新媒體平臺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載體,豐富了教育內容,彌補了線下活動持續時間短、融入大學生生活效果不佳的缺陷。在微信平臺上,我們開展了“兩學一做”主題教育、“青春正能量”主題征文等一系列活動;在微博平臺上,我們開展了以“誠信微小說”為代表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小說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均收到了滿意的效果,擴大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覆蓋面,增強了吸引力,使新媒體平臺真正起到了服務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作用,進而增強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導力、凝聚力和整合力[3]。(三)打造新媒體平臺特色欄目。新媒體平臺不僅是大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也是大學生開闊視野的知識平臺。因此,針對不同時間段學生們關注的焦點,我們設計了一些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特色欄目,系統地、有針對性地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學生推送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尋找生活中的共鳴,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日常化、生活化,明確重點,抓住時機,提高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與科學性[4]。特色欄目的打造不是簡單的以教育灌輸為目的,而是從大學生自身所想所看到的東西、所遇到的困擾出發,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做出寓教于樂的內容,通過推送的內容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自我成長。我們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分別開展了活動。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個人層面推出了“畢業生采訪”“不一樣的暑假”等特色欄目,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層面推出了時事解讀欄目,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層面推出了“美麗社區系列報道”。在后期的統計中,我們發現此類內容的閱讀量比較高,受到廣大學生的關注。(四)通過QQ群開展更加深入的學習。針對學院主要學生干部,我們建立了線上QQ學習群,與微信、微博平臺教育不同的是,QQ學習群旨在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實現“小班化”教學。指導教師定期在學習交流群中發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學習資料,供學生們研究學習。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隨時進行指導和回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學習心得,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了解。

三、移動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優勢和成效

通過上述實踐和探索,我們可以發現,使用移動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優勢。(一)開展的實效性。通過移動新媒體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結合了當下大學生通過網絡了解社會信息的特點,符合大學生的學習習慣,而且網絡具有傳播迅速、范圍廣等特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力。(二)信息的多向性。通過微信與微博平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可以與后臺管理人員進行雙向交流,將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變為雙向、多向的交流互動,使點對點、一對一的傳播成為可能,以往單純的命令式、說教式教育變為平等交流,可以使學生擁有相對平等的心態和寬松的學習環境[5]。(三)模式的創新性。移動新媒體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的線下教育對時間、地點及形式的局限,嘗試了尋求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方式。在積極利用移動新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同時,也加強了對線下活動的線上宣傳,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充分發揮線上線下聯動的優勢,實現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傳媒載體、文化載體和活動載體有機融合[6]。根據相關后臺數據顯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關推送的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均持續上升,部分學生在后臺與管理人員進行積極互動,線下的活動、教育和學習引起了線上的互動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提高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注度,也加深了大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學生們積極參與線上開展的活動,從以往線下活動的被動接受變為線上活動的主動參與,顯示了移動互聯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優勢。移動新媒體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移動互聯網對我們工作帶來的挑戰。第一,移動互聯網中存在復雜的思想觀念,出現了一些網絡謠言、欺詐等不良現象;第二,移動互聯網成為西方一些組織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工具;第三,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高校網絡輿情監控和引導帶來了新的挑戰。

總之,新媒體平臺作為移動互聯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的重要一環,在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了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載體。我們只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才能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更好地唱響主旋律、提振精氣神、激發正能量[7],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孫伯雷 田琳 程豐 單位: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邸飛,李健,薛雪,等.“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與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6,37(11):54-56.

[3]李麗鵬,王峰.論移動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27(9):90-92.

[4]許燦榮,徐喜春.新媒體環境下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J].青年探索,2015,34(1):19-23.

[5]王金磊.將新媒體打造成弘揚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J].中國高等教育,2015,30(12):53-55.

[6]周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選擇的影響因素及基本原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34(11):40-42.

[7]馮剛.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3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