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課程在線教學思考

時間:2022-01-22 11:15:24

導語:高校專業課程在線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專業課程在線教學思考

摘要: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國高校為實現“停課不停教,在線教學”的要求,全面開展了在線教學工作。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的突然變化,給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針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開展,文章探討了在線教學對高校教學模式帶來的深刻影響,分析了高校專業課程在線教學的開展模式、組織方法以及課堂動員等,對教學路徑、載體和方法進行了探討,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如何進行有機融合進行了探索。這對在線教學和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在線教學;肺炎疫情;教學平臺;思政教育

2020年初,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全國高校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教育部為防止肺炎疫情的蔓延和擴散,做出了高校延遲開學的決定,并提出高校在線教學、停課不停教的要求,要求每所高校都要根據校情學情制定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優勢,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與學改革創新[1],推進學習方式變革,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上級教育部門及學校的要求,河北工程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全體教師積極謀劃,提前部署,針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特點進行準備,保證了在線教學的順利進行。經過一個學期的在線教學,筆者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在線教學的規律和方法,對在線教育教學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思考

一、在線教學對高校教學的影響分析

(一)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基本情況。在線教學是教育部為了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戰“疫”的應急之舉,通過在線教學,使學生做到居家不放松,學有所得,學中有樂,并將學生學習的效果作為衡量在線教學的最終成效[2]。為了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在線教學的效果以及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采用“在校園”微信小程序針對全院學生開展了3次問卷調查。調查發現,約1/3的學生基本適應在線教學,對學習效果影響不大;約1/2的學生認為可以適應,但效果沒有課堂教學好;約1/6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自身原因等還不能適應在線教學。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看出,除部分學生外,在線教學和學習對于一般的高校學生仍屬于新生事物,存在一個適應期。同時學生對于在線教學存在的個體的差異(如學習自律性、上網習慣、家庭監督等),對在線學習的效果也有重大的影響,部分學生能夠較快適應在線教學的學習,而小部分學生直至學期結束,仍不能適應。針對不同學生對線上教學的差異表現,在后期制定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方案時必須對此進行重點研究和考慮[3]。(二)在線教學效果的認識。此次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給高校教學改革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4]。但如何進一步推動現念和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各大高校還面臨很多的問題,如在線教學中使用的平臺過多過雜,學生上不同的課需要切換不同的平臺;在線教學的互動環節單一,效果有待提升;師生缺少互動感,教學體驗變差;在線教學的課堂監督手段有待提高等。在線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是由于無法做到面對面教學,師生互動感差,導致教學體驗變差。因此,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需要強調教學過程的設計,對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教學任務進行有機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置教學情景,豐富與學生的互動手段,針對課程建立在線學習資源,這也將是今后在線教學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提升在線教學效果

(一)三平臺聯動,多手段整合進行教學設計。針對在線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教學平臺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組織,顯得尤為重要。學院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推出了基于學習通平臺+騰訊會議+QQ群的教學平臺組合,較好地解決了在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趯W習通平臺+騰訊會議+QQ群的教學平臺組合,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習通平臺功能豐富、易于整合學習資源、覆蓋學習全過程的優點,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在內容講授中可采用具有網絡穩定、人員容量大、聲音圖像清晰等優點的騰訊會議直播的授課方式;在QQ群中教師則可主要進行師生互動、答疑、信息等環節。三平臺實現了優勢互補,能夠完成教學資料庫建設、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和章節測驗等完整學習流程,保證了在線教學的順暢進行。(二)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由于疫情期間學生無法返校,缺乏教材成為學生課程學習的障礙。通過聯系水利水電出版社,學生所需要的電子教材在“行水云課”平臺上得以免費使用,從而解決了學生教材缺乏的問題。由于部分學生沒有使用電子版教材的習慣,為進一步督促學生按教學計劃來學習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教師不僅將電子版教材按教學內容分拆成若干個小文件,分章節提供給學生,以便于學生學習,同時又搜集課程素材,把講課視頻、教案、輔助學習資料等提供給學生,并告知學生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重點和要求,明確任務和學習節點。同時,河北工程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全體教師又優化教學內容,通過提前整體布局,進行單元整合,將適合和便于在線教育的內容進行遴選、統合和優化設計,作為疫情期間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其他不適合在線教育或轉化難度與成本較高的課程內容,則納入正式開學后的線下教學計劃之中,從而避免過多地耗費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又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在線學習效果。(三)在線教學方法和模式。1.利用學習通平臺組織教學。學習通提供了豐富的簽到功能,通過普通簽到、拍照簽到、位置簽到等簽到方式的交替使用,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投票功能,分析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利用問卷功能來進行隨堂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利用選人功能,對預留題目隨機選人作答;利用主題討論功能,發起對某個問題的討論等。綜合運用這些功能,較好地提高了學生課前、課中、課尾的聽課率,提升了學生的興趣,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利用學習通平臺下達預習任務,通過設計任務點來鼓勵學生課前完成學習;利用QQ平臺來進行答疑,對于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問題,比如畫圖,可以制作成小視頻到學習群。2.創新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在線教學面臨的一個困難是長時間面對屏幕,部分學生感覺枯燥,從而導致學習興趣降低、注意力減退、學習效率低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創新學習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除在教學中加入動畫、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外,教師還可從視頻分享網站抓取部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由于是網友制作,圖像資料均取自相關工程,但其解說詞錯誤頻出)布置給學生,讓其挑出視頻解說中的錯誤,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布置學習專題時,讓學生自主收集相關素材等,使學生們能更主動參與到學習中。3.建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課程評價。充分利用學習通平臺的過程記錄功能,建立基于行為的過程性評價,將出勤率、學習任務、作業、隨堂作業等進行考察記錄;與章節測驗等結果性評價結合,作為學習過程的最終評價。4.引入虛擬仿真項目,豐富學生學習內容。國家虛擬仿真項目平臺已開放了土木、地質類的項目,可對學生進行開放使用,教師可挑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虛擬實驗項目,讓學生進行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將課程思政嵌入在線教學過程

(一)加強在線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在疫情期間,青年學生長時間封閉在限定空間內,主要通過電子設備完成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學生甚至出現了焦慮、憂郁等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前、課間以及課外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播放學校近況的小視頻,讓學生通過拍照、視頻等方式提交“作業”、鼓勵學生加強身體鍛煉等,與學生保持心理支持和交流。只有在在線教學中體現更多的人文關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二)精選案例,使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內容。在線教學為課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如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講授中,每一章節都引入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水利工程案例,使課程內容易懂、生動。如在緒論一章中引入我國古代水利工程,通過芍陂、智伯渠、鄭國渠、靈渠及引漳十二渠等古代水利工程來讓學生們了解我國2000多年前水利工程建設的輝煌成就,重點介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思路和施工方法,讓學生了解工程中所運用的水力學知識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高度契合;在施工水流控制一章中引入三峽工程施工導流的案例,并結合孫中山先生提出三峽工程的設想、解放前三峽工程建設的困境以及如今新中國三峽建設已突破種種技術難題、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一舉緩解了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贏得了全世界工程界的贊揚。這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世界矚目的成就而驕傲。

四、結語

此次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總結了經驗、奠定了基礎。高校教師和學生對在線教學有了全面的認知和較高的認可度,已逐步熟悉這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有利于今后加快線下教學、在線教學,以及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步伐。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教育模式必將帶來革新,所以各高校要加速傳統線下教育與在線教育的融合,使高校教學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參考文獻:

[1]薛成龍,郭瀛霞.高校線上教學改革轉向及應對策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7).

[2]樂傳永,許日華.高校在線教學的成效、問題與深化[J].教育發展研究,2020(11).

[3]陳濤,鞏閱瑄,蒲岳.探尋社會化意義:大學生在線教學交互及其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基于334所高校在線教學的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20(6).

[4]謝幼如,邱藝,黃瑜玲,王芹磊.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方式的特征、問題與創新[J].電化教育研究,2020(3).

作者:宿輝 馬秋娟 胡寶文 單位:河北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