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職校師德建設方法
時間:2022-11-18 04:06:40
導語:試談職校師德建設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村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1.高職教師自身素質良莠不齊
當下不少的高等職業院校都是由原來的中等職業院校升格而來的,由此升格后的高職院校教師不少學歷水平偏低,綜合素質也不高;再加上高職院校升格整合時間并不長,院校整體的辦學質量還沒能到達一定高度,致使院校知名度不高,培養的人才競爭力不夠強,很難引進高層次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隊伍,這些因素都從整體上拉低了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的素質。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往往就會服務意識弱、工作責任心缺乏、師表意識淡漠。
2.高職教師缺乏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要做好一項工作,務必要對這份工作充滿積極熱情的態度。不少高職教師從自身來講就缺乏對教師工作的認同和教師事業的熱愛,僅僅把教師工作當成是單純的謀生手段,把多余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兼職或商業性的活動中去,而對自身的本職工作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更不用說花時間到關心學生、專注學術上去了。這種只教書不育人的工作態度,本身就是缺乏師德的表現。
二、高職教師師德建設問題的原因剖析
1.市場經濟的功利性影響致使高職教師趨“利”失“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價值觀念由追求精神價值逐步轉向追求物質價值,以物質追求作為人生奮斗目標,以金錢收入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對與經濟社會密切結合的高職教育沖擊自然不小。在經濟社會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不良風氣影響下,高職院校教師思想浮躁、疏于學術、為利所驅,把教育教學工作商品化,一心只關注工作的經濟回報,自然無心專注于自身師德的修養。
2.高職院校本身缺乏行之有效的的評價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
教師職稱評定事關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增強教師職業滿足感和榮譽感的重要動力??涩F行的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多局限于對知識水平、專業能力以及業績成果的考量,對師德師風方面則并無明確詳細的考量標準,于是,忽視師德建設也因此成了理所當然。教師職稱評定對教師的側重點關注方面也影響了高職院校自身對教師的評價和考核,學校為了增強院校影響力,確保招生數量,只抓教師學術成果和職稱認定,師德建設作為一個需多方努力方能略見成效的長期工作則不受重視。再加上學校缺乏必要的激勵制度,使高職教師自身就缺少加強師德修養的意識和動力,師德建設便更形同虛設。
3.高職教師因自身沉重負擔而無暇顧及自身師德修養
高職院校與社會的聯系緊密,最直接的職能就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在當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市場對實用性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高職教師為了“示范性院?!焙汀皩W生就業率”疲于奔命,除了上好專業理論知識課,還要幫助學生尋找實習單位,指導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相關技能的實踐,再加上自身家庭問題以及職業道路發展規劃問題的煩擾,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顧及師德修養問題。
三、解決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建設問題的建議
1.促進思想轉變,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工作的首位
學校領導必須正確認識到,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教書育人,要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師德建設極其關鍵。沒有良好的師德,難以培育優秀的學生,難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目標,重業務輕師德是目光短淺的表現。高職院校務必擺正師德建設的位置,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工作的首位,并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財力支持,確保師德建設工作順利進行。另外,還要完善高職教師的準入制度。在引進新教師之時,對教師思想品德的要求必須與其學歷水平、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標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決不能為填補師資空缺,無視或忽視道德要求,務必保證新進教師道德高尚并對高職教育事業有熱忱奉獻之心。
2.建立健全師德評價體系,完善相關考核制度,設立師德監督機制
國家制定的教師職稱評定必須加強對教師師德的重視,把教師師德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要建立專門的師德評價制度,把師德建設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制定詳盡的師德考核測量標準及方法,定期對教師進行教學督導和學生評教,把教學督導和學生評教相結合的評價結果反映到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成果的認定、評優獎懲、任職晉升以及職稱評定中。而對于師德的監督,可通過校園網絡、接訪家長和學生、校領導意見箱等具體途徑,鼓勵和支持社會、家長、學生等有關方面對學校師德建設進行實際監督和民主評議,通過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及建議,積極改進學校師德建設工作。
3.加強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培訓
在新的歷史時期,師德教育要重點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范教育以及各種相關的專題教育。高職院校要多渠道進行師德培訓,一方面要走出去,即組織教師到專業機構接受專業的師德培訓,引導和教育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為教育事業奉獻力量的信念;一方面要引進來,即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師德培養經驗,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建設學習教育活動。培訓過程還要注重校內校外相結合,通過校內以及校外的不斷交流與溝通,讓教師們能夠相互學習和交流,真正地達到揚長避短,為師德建設起到推動促進作用。
4.促進教師自身對于師德培養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其一,充分發揮學?;鶎狱h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師德建設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影響和激勵教師自覺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各級黨組織要真正做到從政治上關心教師,業務上支持教師,生活上關愛教師,使廣大教師從內心深處形成“追求卓越,追求優秀”的積極認同,真正做到愛國愛教,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其二,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同時促進教師自我完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詹姆士在激勵研究中發現:按時計酬的職工一般只要發揮其能力的20%—30%,就能保住飯碗;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話,其能力可發揮至80%—90%,是前者的3—4倍,由此可見激勵的重要性。學校要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激勵制度,對師德高尚者予以宣傳、表彰和獎勵,樹立師德模范供學習和效仿;對于那些學術不端、師德不良的教師要予以嚴厲批評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這也是促使教師自我反省的好方法。教師通過以師德模范為榜樣,可取長補短,防微杜漸,自我教育也自我完善,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作者:鄭曉華單位:廣西大學教育學院
- 上一篇:合資企業工會的突出問題研究
- 下一篇:社會保障標準與工會參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