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在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的角色
時間:2022-02-28 03:42:24
導語:新媒體在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的角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師德建設是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核心要務,當今社會媒體形態的發展給師德建設帶來新的變化。基于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中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應用情況的調查,本文提出新媒體在師德建設中充當的傳遞、收集和反饋、開拓角色。
關鍵詞:新媒體;師德建設;高校青年教師;訂閱;推送
新媒體是依托數字技術、互聯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新技術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新興大眾傳播媒介。新媒體技術引發的“信息爆炸”對高校青年教師帶來意識形態的沖擊,由此對師德建設提出一系列嚴峻的考驗,同時帶來前所未有的全新機遇。如何充分認識新媒體在師德宣傳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從而運用新媒體手段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凝聚共識,成為目前高校亟待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是師德建設精神內容、使命任務的傳遞者
師德建設是引導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認知的導向性工作。新媒體可以借助其在獲取信息資源共享、交流互動等方面的特別優勢,對新形勢、新政策、新觀點、新精神進行從上到下、由點至面的廣泛宣傳,并可以借助手機報、微信、微博等多元化的形式和手段為師德宣傳教育提供素材和信息,引發高校青年教師對師德建設精神內涵的關注,促進其道德責任意識的啟蒙和強化,幫助其形式積極的職業態度。因此,在師德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訂閱和推送功能,最大化實現新媒體的傳遞者角色。RSS訂閱是在線共享內容的一種簡易方式(也叫聚合內容,ReallySimpleSyndication),網站提供內容輸出,個體用戶可以通過RSS客戶端在不打開網站內容頁面的情況下,閱讀支持RSS輸出的網頁內容。推送又分為網頁推送和手機推送,具體到師德宣傳教育實踐當中,師德建設領導部門(學校、學院工會)可以通過創建訂閱號和推送平臺的方式定期將學習內容分層級發送給青年教師,從而達到師德宣傳教育的“有教有類”。另外,國家、省市級師德建設領導部門可以通過向青年教師推送相關文件、文章來配合集中宣傳,也可以向青年教師開放訂閱公眾號實現定時推送的功能。久而久之,形成師德建設相關部門和青年教師之間“內容提供———習慣性訂閱”的良好局面。
二、新媒體是青年教師意識形態的收集者和反饋者
較于傳統媒體的單向線性傳播方式,新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其互動性。在師德建設過程中,教師的反饋越來越受到重視。新媒體交互功能中的實時性,即青年教師能按自己所需隨時、快捷、無延遲地獲得信息和反饋信息,有利于他們及時反饋信息,進行自我測評和自我促進。其中,交互形式又可分為技術層面上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交互以及受眾內部的交互。具體而言,技術層面的交互是青年教師通過媒體本身所具有的反饋評價功能對師德建設內容和任務進行評價、對自我行為進行研判和反饋;受眾之間的交互,則是教師群體內部可以同時完成兩個個體間的交流及多個個體間的組合式討論。由此,在青年教師群體內部,便可以通過創建模擬輿論場的形式來進行師德精神內容、使命任務的有效傳遞。所謂模擬輿論場,主要指針對青年教師內部的網群建設。以學院或者相近學科為單位創建QQ群、討論組、微信群等網絡模擬場所,將師德建設的內容隱含在專業知識、人事關系和現代科技信息之中,為青年教師交流心得、培養自主的思維方式提供了無紙化、即時性空間。
三、新媒體是師德宣傳教育新路徑的開拓者
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創新師德建設工作,掌握宣傳教育中網絡輿論的主動權。政府、學校相關部門可通過新媒體建設實現傳播渠道的多元化,通過開設師德建設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和公共網頁的形式全方位、立體式開展宣傳教育,實現宣傳內容與時展同頻共振,傳播手段富有積極向上的時代元素,師德建設內容更加適應當下青年教師的思維方式,媒介空間成為青年教師共同享有的自由發表觀點、進行辯論爭鋒的場地。師德建設必須深深根植于時代土壤之中。因此,要真正增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時代性和感召力,一方面要把探索師德宣傳教育方式、手段的觸角深入它所植根的時代之中,另一方面要從發展史的脈絡中把握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各級師德建設工作者要從開發利用、控制的視角出發,充分認識新媒體發展對當前師德建設工作的影響,正確而有效地認識其在師德建設中扮演的角色,開發其在建設過程中的新功能,推進其在建設過程中的普及運用,與時俱進地構建一個線上線下整合聯動的動態發展模式。
作者:劉碩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參考文獻:
[1]羅良忠.新媒體環境下家校溝通方式的創新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2]吳國民,姚治蘭.“老話題”面臨的“新挑戰”———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面臨的挑戰[J].北京教育(高教),2013(10).
- 上一篇:民辦高校師德現狀研究
- 下一篇:高校教師師德問題剖析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