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德育工作現實挑戰與策略選擇

時間:2022-02-27 03:49:25

導語:研究生德育工作現實挑戰與策略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德育工作現實挑戰與策略選擇

摘要:立德樹人是大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國研究生教育實現了由精英化向規?;囵B的重大轉變,使得研究生培養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規模培養模式下研究生整體呈現出群體結構的復雜化、思想觀念的弱質化、培養模式的多元化等新特點,這給研究生德育工作帶來了更大的現實挑戰。在新時代,必須完善研究生德育工作體系,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加強研究生德育過程管理工作,創建良好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環境。

關鍵詞:規模培養;研究生德育;工作體系;隊伍建設;過程管理;工作環境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曾多次強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高校應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根本目標。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調整和變革,研究生培養規模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態勢。我國研究生招生數量從1978年的10,708人增長到2018年的85.8萬人,增加了大約80倍,在校研究生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數量,且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還將繼續呈現增長的態勢[1]。研究生德育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在規模不斷擴大的新形勢下,尚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以及相應的隊伍支撐,這給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規模培養模式下我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特點

1.研究生群體結構的復雜性。(1)社會經歷不同在規模培養模式下,研究生生源結構呈現出多元性,社會經歷各不相同。以2018年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例,共計達到238萬人,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比去年增加18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2]。從2018年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數據來看,多數人是從本科直接升入研究生,這一部分人由于尚未正式參加工作,接觸社會較少,因而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顯示,往屆生的比例正在不斷提升,在職研究生納入統考后,讓更多在職人員也加入了考研大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提升學歷的需求和當前就業壓力增大所造成的,這部分人在社會上工作多年,不同的社會經歷使他們擁有了更為豐富的社會經驗。(2)家庭結構不同2017年在職研究生納入統考后,大量的在職人員邁入校園,這大大改變了研究生的年齡結構,而研究生年齡結構的不同又導致了家庭結構的不同。一方面,我國在校研究生主要以未婚研究生為主,伴隨著其年齡的不斷增大,其擇偶觀念也不斷發生變化,難免在研究生階段出現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已婚研究生比例不斷上升。隨著往屆生、在職研究生規模的不斷增大,已婚研究生比例增大,其在研究生階段也要面對家庭負擔重和工作壓力大等問題,時間分配大多處于“饑餓”狀態,很難較好地參與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2.研究生思想觀念的弱化。(1)思想動機趨向功利化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的嚴峻,使得社會整體浮躁化、功利化日趨明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加之研究生學科班級的分散化,大部分研究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出現了功利化的傾向,自我意識不斷增強,集體觀念趨于淡化,偏重于物質利益,存在參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熱情不高的現象,容易產生政治信仰缺失的風險。(2)學術道德失范現象嚴重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衡量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主要看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學術道德規范這兩項指標。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及生源結構的復雜化,導致研究生論文剽竊、一稿多投、學術不端的行為有所滋長,這不僅嚴重影響了研究生自身的發展,而且破壞了學校的學術氛圍,給學校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3.研究生培養模式多元性。(1)培養類別多元我國的在讀研究生中主要為非定向研究生,除此之外,還有定向研究生、自籌經費考生、委托培養考生。隨著我國在職研究生招錄人數的不斷增加,這部分研究生所占比例也將隨之呈現出上升趨勢。(2)課程體系多元由于研究生培養類別的不同,要處理好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課程安排問題,大多數高校建立了差異化的課程體系,對于全脫產培養的研究生實行日常上課模式,對于在職培養的研究生則實行周末或月中集中上課的課程模式。(3)管理方式多元研究生培養管理是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由于研究生培養類別、學習方式的不同,其培養方案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管理力度也有所不同。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其是全脫產培養,在校住讀,相對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在課程管理、考試考核、論文開題、中期考核、答辯評閱、學位資格等方面,學校對其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

二、規模培養模式下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對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做出了重大部署,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理論體系,為開展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中進一步強調教育工作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品德修養、奮斗精神等方面下功夫,對當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時代責任要求。在新時期,加強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設既是對研究生自身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在社會轉型期,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這些來自社會的變化也給研究生群體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這就要求研究生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另一方面,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之自身成為社會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該群體對于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營造新時代思想道德風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規模培養模式下推進研究生德育工作,既是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時展的現實需要。2.深化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不斷得到深化,這就使得研究生教育逐步邁進了內涵發展的新時期。黨的報告正式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3]。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2018年度省級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內涵發展再上新水平,就要立足立德樹人,強化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4]。研究生德育工作作為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受到重視。新形勢下,要進一步加強對研究生德育工作支持的力度,完善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德育工作體系,真正把研究生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從而達到深化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的內在要求。3.提升研究生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的日益擴大,成千上萬研究生畢業后在不同行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肩負著國家建設的歷史重任,成為推進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水平人才。研究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我國當前和未來社會的發展。研究生承擔著民族復興的偉大重任,應加強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研究生德育工作更上新臺階。加強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提升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也要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研究生高尚的道德操守,營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研究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三、規模培養模式下研究生德育工作面臨的現實挑戰

1.新時代研究生培養形勢的變化與研究生德育體系相對滯后的矛盾。研究生德育工作體系是研究生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研究生數量的不斷擴大,研究生培養實現了從精英化向規模化的轉變,研究生群體結構、培養方式逐漸轉向多元化,這對原有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是研究生制度體系的滯后。有關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最新文件要追溯到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關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管理體制、相關措施等早已不能適應當前的規模培養模式。我國大部分高校尚沒有針對研究生規模培養這一現狀做出相應的調整,仍然沿用原有的管理模式。二是教學體系的滯后。研究生道德教育一般應包含政治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而在現實中研究生道德教育仍沿用本科的教學模式,沒有與新形勢下研究生的特點相結合,教學理論性較強,教育內容存在滯后性,很難滿足研究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缺乏針對性,忽視了研究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更新,研究生教學體系尚有待進一步完善。2.新時代研究生規模的快速增長與研究生德育工作隊伍數量相對不足的矛盾。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是研究生德育工作隊伍的主體力量。隨著研究生的不斷擴招,研究生在校規模不斷壯大,且呈現出繼續高速增長的態勢,但與之相對應的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的數量并未有明顯的增長,導致了師生比出現失衡的現象,致使研究生德育工作隊伍的數量跟不上研究生規模的增長。一方面,導師資源日趨緊張。由于各大高校研究生導師數量發展的緩慢化,每位研究生導師所需要指導的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且研究生群體結構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在規模培養模式下,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例如,隨著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調整,導師每屆帶研究生的數量由原來的一兩個增加到五六個,學術或行政地位較高的導師甚至要帶十幾名研究生,由過去的“師徒式”模式轉向了現在的“帶班式”。另一方面,研究生輔導員數量嚴重缺乏。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多數學校實行由研究生院統管,各二級學院具體承擔研究生培養、學位管理等工作,其主要崗位負責人為研究生教學秘書。面對規模日益增加、情況越來越復雜的研究生群體,大部分學校仍然按照原有的崗位設置、人員配備、隊伍建設等對其進行管理,致使研究生輔導員在崗位設置和數量要求上都難以滿足規模培養模式下的新需求。3.新時代研究生科研教學的高要求與研究生德育導向相對弱化的矛盾。我國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學和科研,教學質量與科研成果是影響學校知名度和排名的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下,大多數高校忽視了研究生德育工作,導致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經費投入不夠、人員配置不足的問題。在制度建設上,大多數高校存在學術科研與德育工作“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這些高校雖然在研究生學術發展方面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和措施,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尚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措施。研究生的培養主要以學術活動為主,德育工作被忽視,學術成果幾乎成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尚未制定對研究生德育狀況的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嚴重制約了研究生的全面發展。導師在思想上不重視德育工作,成為研究生德育導向弱化的重要體現。研究生導師大多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自身的工作和科研的需要決定了其在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容易忽視研究生德育工作,更多地只看重研究生在科研、學術上的發展,時間和精力也更多地用在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質上,在思想上不重視研究生德育工作,甚至存在只抓學術研究的錯誤傾向,影響了研究生的全面發展。4.新時代研究生主體地位的提高與研究生主觀意識相對弱化的矛盾。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在規模培養模式下,伴隨著研究生群體來源的多元化現狀,在職研究生比例不斷上升,而這個年齡段的研究生思想更為成熟,大多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自我意識比較強,其主體地位呈現不斷提高的勢態。然而,研究生群體的道德意識卻呈現不斷弱化的趨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研究生的思想更為現實,他們認為研究生階段的中心任務就是做學術、搞實驗和寫論文等,忽視了自身的德育發展,認為這都是可有可無的,從而使他們在研究生階段消極對待各種德育實踐活動,對于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缺乏主動性。

四、規模培養模式下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1.完善研究生德育工作體系。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各個培養環節”[5]。為此,在新時代規模培養模式下,要強化德育工作的體系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制度體系、黨建體系、培養體系和評價體系。(1)完善制度體系高校的德育制度是指學校教育中有關德育的規范體系,它既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做出規定,也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發展做出規定[6]。在新時代,要根據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形勢變化,將規模培養模式下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要求、新理念、新模式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制定全國性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細則,創新研究生德育工作機制,逐步完善研究生德育制度體系。完善的制度體系,既是研究生德育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的體現,也是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長效機制的保障。(2)健全黨建工作體系研究生黨建工作是推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隨著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群體中黨員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研究生黨建工作必須滿足當前規模培養模式下的需要,摒棄原有作為本科生黨支部的附屬模式,建立獨立的研究生黨支部。第一,構建適宜的研究生黨支部模式。在規模培養的形勢下,伴隨著研究生人數的持續增加,研究生黨支部成員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這樣勢必會增加研究生黨建的壓力。為此,研究生黨支部可以按照專業學科、年級、課題組等設置研究生黨支部,選配好相應的研究生黨支部負責人,充分發揮研究生黨支部的作用。第二,將德育工作融入研究生黨建工作中。要把德育工作作為研究生黨支部工作的重點,研究生黨支部不僅要完成各種組織建設任務,還要抓好研究生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充分利用黨建工作這一載體落實研究生德育工作,使之滲透到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全過程中。第三,做好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研究生黨支部不僅要積極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和發展工作,還要利用這一黨建工作平臺做好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和作風建設工作,形成有效的研究生黨建育人體系。(3)完善培養體系研究生培養體系是研究生招生、課程教學、學位管理等一系列環節的統稱,是學校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核心問題形成的培養管理體系。在規模培養模式下,高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立德樹人嵌入研究生培養的各方面和各環節,把研究生德育評估指標落實到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突顯研究生培養體系中的德育價值。研究生課程體系是研究生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課程教學一定要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于新形勢下研究生群體的新特點,創新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4)優化評價體系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健全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5]??茖W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助于促進和激勵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展[7]。研究生評價體系不僅具有對研究生考核和測評的作用,還有著指引研究生綜合發展的導向價值。為此,應改變以往過于重視學術科研的評價傾向,拓展研究生的評價指標,真正把研究生德育指標嵌入研究生評價體系并嚴格落實到位,充分發揮德育評估“一票否決制”的作用,實現由重視學術向促進全面發展的轉變。2.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加強研究生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是開展和推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關鍵。在研究生規模培養模式下,高校應打造以研究生導師為核心、以研究生輔導員為主力、以思政課教師為支撐的研究生工作隊伍,這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1)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其不僅承擔著研究生學術、科研發展的指導任務,還承擔著研究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職責。在當前的形勢下,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新時代,研究生導師不僅要做到“引得來”,還要做到“用得好”。實現研究生導師的“引得來”,就要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的規劃和政策吸引,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多方位地引進高素質優秀人才,逐步壯大研究生導師隊伍。實現研究生導師的“用得好”,就要突出研究生導師的育人功能,把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和職責落到實處,加強對研究生導師隊伍的考核,把師德師風建設貫穿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實行師德考評一票否決制,并出臺相關的研究生導師育人激勵政策,從而提升研究生導師育人的實效性。(2)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教育部在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盵8]隨著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有的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甚至超過了本科生,研究生輔導員的責任也越來越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輔導員隊伍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為此,各個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國家文件要求以1∶200的比例配備專職的研究生輔導員,推進研究生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不斷壯大研究生輔導員隊伍,探索和創新研究生輔導員工作新模式,發揮研究生輔導員在推動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3)研究生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在2019年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9]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指明了未來思政課教師的歷史使命、責任和擔當,在新時期規模培養模式下不僅要夯實壯大高校研究生思政課教師隊伍,還要落實好研究生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批有理論功底、有責任擔當的思政課教師,使之成為立德樹人的“主力軍”。加強研究生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既是適應研究生規模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3.加強研究生德育過程管理工作。(1)實施研究生隱性教育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潤、感染、熏陶,既要重視顯性教育,也要重視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實現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盵10]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長期性決定了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務必要注重過程管理,要重視對研究生實施隱性教育。開展研究生德育工作,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強干的研究生工作隊伍,還要有細微的過程引導和管理,構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機制,這既是構建研究生德育制度體系的關鍵所在,也是增強研究生德育工作隱性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各個高校一定要重視研究生的日常道德教育,定期不定期對研究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對研究生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多渠道對研究生進行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發揮研究生社團組織的作用研究生社團是研究生自我培養、自我管理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是研究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配合開展研究生德育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研究生群體中一般都設有研究生會,二級院系還有研究生分會,其一般受所在院系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的領導,在結構上有著較強的組織性。在規模培養模式下,各高校應根據研究生的特點和學科需要創建一批研究生社團組織,加強組織和引導,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充分發揮研究生社團組織的載體作用,逐步發揮其在組織研究生德育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氣氛、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4.創建良好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環境。(1)營造研究生德育工作氛圍營造良好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氛圍,不僅可以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還可以提升研究生群體的主體意識,調動研究生群體開展自我發展、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創建良好的研究生工作氛圍,需要開展多樣化的日常德育活動,各院系可根據學科特點和培養方案要求,開展一系列的德育實踐活動,如開設研究生德育課程、定期舉辦研究生德育論壇、舉行研究生德育答辯等,切實把系列德育活動貫穿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同時,應以網絡和新媒體為載體,開展多樣化的研究生德育活動,濃郁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氛圍。要創建良好的研究生工作氛圍,還應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以一學期或學年為單位做好研究生德育評價工作,表彰一批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塑造一批優秀研究生德育導師、優秀研究生輔導員、優秀研究生德育標兵等榜樣人物,充分發揚典型示范的光輝力量。(2)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包含物質文化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整體精神風貌,是學校育人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并在其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學校是研究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環境彰顯了學校獨特的魅力,學校的各種場所、人文景觀、文化活動等必然在潛移默化中對研究生產生影響。高校要切實做好校園文化環境創設工作,不僅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創建一系列富有氣息的人文景觀,還要抓好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工作,濃郁良好的校風、學風,多方位舉辦研究生德育系列講座活動、學術交流會、體育競賽等,開展具有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活動,為開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作者:項波 李建潤 單位:江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