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大學生誠信教育對策探析
時間:2022-02-27 03:45:38
導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誠信教育對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作用,不僅能夠促使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主觀幸福感以及積極態度,而且有利于對學生誠信品質的發展潛力進行有效挖掘。文章從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理念、誠信教育思路以及誠信教育方法的轉變,對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價值和大學生誠信教育成效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誠信理念;教育對策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比較突出,誠信缺失現象較為普遍,失信行為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因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和改變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已迫在眉睫?;诜e極心理學的理念,大學生誠信教育實踐應著力于增強大學生在誠信教育中的積極情緒體驗,挖掘和培植大學生的誠信品質,全面優化誠信教育的環境。
一、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理念的轉變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為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視角。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誠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為注重挖掘大學生的積極潛能、使用更加肯定的態度看待大學生的成長。與此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重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并開展積極體驗式教學活動。1.誠信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誠信教育中,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成長動機,進而提升誠信教育工作成效。在此方面,需要將學生誠信素養的發展以及學生成長成才作為誠信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并通過發掘學生的優秀品質與進步,促使學生能夠獲得激勵。與此同時,需要引導學生更加自覺、愉快地參與到誠信教育實踐當中,促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感悟并內化為誠信品質。這種自主塑造的過程能夠有效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誠信教育工作目標。2.誠信教育工作者要重視以開放與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心理學在誠信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對誠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明確大學生能夠在教育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誠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使用開放、欣賞的眼光對大學生的誠信品質、自我認知能力、自我塑造能力等進行正面的強化,在此過程中,需要避免以個人價值標準對大學生進行判斷,而應當更多地表現出對大學生群體所持有的尊重與理解,從而為大學生潛能的充分挖掘以及個性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進而促使學生形成穩定、積極的誠信品質。3.誠信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完善誠信教育內容體系。積極心理學在誠信教育中的應用,促使大學生誠信教育內容實現了進一步的拓展,具體而言,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內容所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更加注重大學生成長成才與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更加關注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體驗,因此,這會促使大學生誠信教育內容呈現出更為人性化的特征;其次,積極心理素養的培養與誠信教育工作的結合,能夠促使二者相輔相成并得以協同發展,與此同時,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內容的創新與與時俱進,這對于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與社會發展體現出更高的契合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誠信教育思路的轉變
在傳統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中,理論灌輸是最為主要的誠信教育方式,但是學生很難通過這種理論灌輸方式實現誠信素養的內化與養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融入,為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思路的拓展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啟示,即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過程更為關注學生所獲得的積極體驗、更加重視學生積極品質的挖掘與培養以及更為強調誠信教育工作環境的優化。1.重視大學生所獲得的積極體驗。從學生積極體驗的獲得來看,積極體驗的獲得包括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回憶自身過往的誠信行為,從而促使學生獲得積極體驗;在第二階段,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狀態進行總結,如自身性格、自身興趣等,促使學生樹立提升自身誠信品質的信息;在第三階段,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對自身誠信素養的發展產生希望,這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使用“你可以怎么樣”等詞匯來為學生制定規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對自身誠信素養的發展持有樂觀的心態,進而對自身的誠信素養進行主動地挖掘。2.重視學生積極品質的挖掘。從學生積極品質的挖掘與培養來看,教育工作者需要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對大學生心理資本進行挖掘,從而促使學生的誠信素養得以有效提升。具體而言,對大學生積極品質的挖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1)教育工作者需要賦予學生成功體驗,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如通過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實踐活動等,促使學生獲得信息。(2)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對大學生性格做出了解并發揮學生性格優勢。這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與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獲取更多的反饋信息。(3)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看待和評價自身。如依托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要求學生對自身的誠信素養做出評價,從而促使學生確定誠信素養培養起點與能力方向。3.重視誠信教育工作環境的優化。從誠信教育工作環境的優化來看,教育環境能夠對大學生產生熏陶與感染作用,為此,在誠信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重視對校園物質環境、文化環境、政治環境、輿論環境等進行優化。如在文化環境方面,高??梢酝ㄟ^設置誠信文化走廊,在走廊中張貼與誠信文化相關的人物畫像、事跡等,從而對學生產生正面激勵。在政治環境方面,高校需要重視發揮學生在誠信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為校園誠信文化獻計獻策,從而構建起民主的政治環境。在輿論環境方面,高??梢岳眯@廣播、校報??⒒ヂ摼W等對誠信文化進行宣傳,從而拓展誠信文化宣傳陣地。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誠信教育方法的轉變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融入,為大學生誠信教育帶來了更為多元化的方法。具體而言,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愿景鞭策法、情感激勵法、榜樣激勵法等,這些方法對于帶給大學生積極體驗、強化大學生信息等發揮著重要作用。1.愿景鞭策法。這種方法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調動起學生對自身誠信素養發展的期望,并促使學生將這種期望當作挖掘自身誠信素養發展潛力的動機。在使用這種方法開展誠信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具體的愿景目標進行量化,從而提升愿景目標的可操作性。與此同時,愿景目標需要符合誠信教育目標以及學生能力,適當提升愿景目標難度以更好的挖掘學生潛能。2.情感激勵法。這種方法是運用情感激勵的有效方法,強調以情育人和正面激勵,即通過與學生開展情感交流、通過對學生進行細節關愛,及時掌握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內心需求情況,充分發揮出情感的感化、熏陶作用,從而構建起師生間尊重、信任、理解的情感關系,最終潛移默化地感染大學生對誠信教育內容的理解。3.榜樣激勵法。榜樣激勵法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學生群體中選取優秀的誠信典型,通過形象生動的人格展示或感染,對大學生產生正面激勵與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鳴。目的就是通過激勵方式,讓榜樣的優秀品質內化為大學生的品質,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為了確保榜樣作用得以持續發揮,教育工作者還有必要對榜樣進行較大力度的宣傳、肯定以及獎勵,并重視榜樣事跡的持續挖掘。
四、結語
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理念、思路以及方法帶來了較多有益的啟示。為此,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運用積極心理學指導大學生誠信教育實踐工作的開展,從而確保大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主觀幸福感以及積極態度,進而促使大學生產生提升自身誠信素養的動力,為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95后”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路徑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8,(36):196-197.
作者:王思遠 楊雅棋 李茜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
- 上一篇:民族學及中華文學研究分析
- 下一篇:研究生德育工作現實挑戰與策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