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20 04:21:00

導語:體育產業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產業化分析論文

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體育,是人類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體育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解放后,我國對體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體育健兒為國家贏得了巨大榮譽。國家對體育不計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體育在人們的觀念中也被認為是純消費部門,是為國爭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質,產出的是精神。沒有人認為體育也可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加之計劃體制下的體育發展政策,體育的社會經濟功能沒有得到開發。

其實,體育活動也有市場,通過培育和開發,完全可以使體育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從近幾年來國內火爆的球市和越來越多的商業體育比賽中可略見一斑。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國際體育商業化沖擊的必然結果論文。

何為體育產業化

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使體育產品(勞務)進入生產、交換、消費和服務的產業門類。從大體育觀的角度看,體育產業涵蓋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食品飲料等)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信息的傳送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地出租、體育旅游等)。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的統計報告》,體育被正式列入第三產業,從而使其產業性質得到了確認。我們從體育產業的內容可以看出體育產業是一個覆蓋面非常廣、產業關聯度很高的產業,涉及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如建筑業、制造業、交通通訊、食品衛生、信息服務、服裝和旅游等。體育產業的潛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該產業是純粹“經營人體”的行業,是“生命產業”??梢灶A計,它將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產業部門之一。所謂體育產業化,就是改革體育體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體育由事業型、公益型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勞務。其實質是體育思想觀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創新,是要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經濟行為,刺激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拓展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國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賴于一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體育早就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尤其自7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體育的經濟功能被不斷開發,體育產業呈現出快速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體育產業在許多國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有些甚至成為支柱產業。體育產業在這些國家的發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模大,產值高。在美國,體育產業80年代的總產值就超過600億美元,比石油化工(533億)、汽車(531億)還多,占其GNP的1.3%,居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體育產值超過3000億美元,增長率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其產值在80年代末達到24萬億里拉(182.5億美元,人均320美元),躋身于國內十大經濟部門,現在約為500億美元。英國80年代末的體育產值為68.5億英鎊,政府從體育產業中得到的稅收有24億英鎊,相當于政府用于體育投資的5倍。其他發達國家如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體育產業都有相當龐大的規模。90年代以來,由于體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一些發達國家已提出“國民體育總產值”的概念。

2.從業人員多,影響大。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經濟部門。如美國有近百萬各種職業運動員,從事與體育產業有關的人員達數百萬人,而業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達1.8億,美國的“三大球”棒球、橄欖球和籃球運動,每年吸引了數以億計的愛好者觀看參與。我國香港的賽馬會每年吸引了數百萬市民參與,其下注額為1000多億港元,平均每人2.3萬港元,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牽動了億萬人心,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廣,產業關聯度高?,F代體育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重大的社會活動,它吸引了眾多行業部門的參與。世界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如可口可樂公司、飛利浦公司都和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型的綜合運動會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訊、電視廣告、場館建設等許多環節。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為日本和韓國帶來了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成為其經濟起飛的標志。

4.國際化趨勢。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代體育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化經營,形成了許多像阿迪達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國公司。我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名權被萬寶路集團買下,足協杯比賽由飛利浦公司贊助,這對于我國球市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可見,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及對策

體育部門是一個以特殊的生產方式為其特征的經濟部門。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體育和經濟的關系,表現為體育和財政之間的關系,體育是純消費部門。國家財政對體育投入的多少,既影響了體育事業發展和增長的速度與結構,又間接地決定了體育增長對經濟增長影響力的大小。而財政對體育投入的比例與結構,除了意識形態、觀念和國家的體育政策外,經濟總量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體育產業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展基礎上的,并與社會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相互協調,其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發展規模與水平依賴于一個國家的體制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陀^而論,體育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尚未成為一個獨立完善的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有賴于體育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培育市場就應該從影響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來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育資源,提高體育事業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效能?,F階段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眾的閑暇時間增多,對于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把一些群眾基礎好、易于形成市場需求的體育產品推向市場,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由之路。體育不應該只是消耗國家資源的部門,集刻苦、拼搏、藝術健身與振奮民族精神于一體的體育產業,應該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我國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整個體育行業部門還僅僅處于場地出租和有償指導等淺層次的經營階段。體育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其規模、結構和層次都沒有達到一個完善成熟的產業部門的水平,體育的經濟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上驳氖?,中央和許多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在逐步改善這種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體育產業的創收達1億元人民幣,上海市的許多體育部門,通過產業化經營,已完全具備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1997年,以舉辦八運會為契機,上海市對全市的體育事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爭到下世紀初使其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我國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種政策措施,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但總的說來,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水平與國情不相協調。針對目前的狀況,筆者認為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國家今后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對體育部門有所傾斜,給予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勵體育生產經營部門的發展。

2.在投資體制方面,應變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為體育部門自身創收、社會集資并舉,同時注意引進外資,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

3.推行運動項目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建立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社會共辦體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體育商品勞務和信息市場,形成全方位市場體系。

5.要加強體育經濟理論的研究,培養一批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管理的人才,滿足體育產業經營不斷發展的需要。

6.加快體育的職業化進程,這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經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組織者必須是企業法人,如俱樂部等;二是運動員是商品,即運動員可以像其他生產要素一樣自由流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提高體育部門的經營效益。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太高,不可能對所有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辦法是尋找一個突破口,由點及面,通過培育若干個有影響體育項目的市場,刺激對體育的需求,進而擴大到其他項目,形成體育的產業化格局。

體育產業在我國還是一個年輕的產業門類。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體育運動,關心體育事業,體育一定會成為21世紀我國重要的產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