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對體育產業影響論文

時間:2022-08-31 03:27:00

導語:奧運會對體育產業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奧運會對體育產業影響論文

[摘要]通過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調查分析,發現了我國體育產業存在的許多問題,乘著2008年奧運會的東風。如何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是我們現在發展我國體育產業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產業現狀奧運會發展

北京成功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全球華人都沉浸在了無比的自豪和喜悅之中。舉辦如此浩大的體育盛會,不僅為我們國家和民族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提供了一個最廣闊的舞臺,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為中國體育產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我國體育產業如何抓住這次機遇來發展我國的體育產業?筆者就奧運會將對我國體育產業所產生的影響做了以下研究分析。

一、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我國體育產業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主要由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職業體育市場)、體育中介市場和體育用品市場幾部分構成。

1.體育健身娛樂市場

體育健身娛樂市場成為主導市場。我國體育健身娛樂市場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步,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的頒布,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在我國迅速成長,目前已初步形成多種投資主體并存、高中低檔體育服務產品共同競爭的市場格局,在拉動內需,擴大就業等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育場館方面個人和外資逐漸的在增多。據“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調查,目前我國體育場館按所有制劃分,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外資(含中外合資)和其他幾種,其中國有占75.4%,集體占12.4%,個體占5.1%,外資占4.7%,其他占2.4%??梢娊洜I體育場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逐漸受到精明的體育商人的重視。同時可見大部分場館為國有資產。國有體育場館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只能局限內部開放,限制了其利用效率和可觀的經濟收入。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還需要相關的政策法規出臺和專門的管理人員等等很多問題來逐步解決。關鍵是國有場館領導的體育產業的理念問題。

2.競賽表演市場

競賽表演市場正在發育。從市場學的角度看,單項協會實體化改革,尤其是與商業化運作相適應的新賽制(如俱樂部聯賽、巡回賽、分站賽、大獎賽等)的實施,實現了競賽表演市場的細分,為培育各類運動項目的競賽表演市場提供了可能。足球、籃球、排球、網球和棋牌等項目的競賽表演市場持續活躍,商業性比賽不斷增多。大型綜合性賽事也開始走上產業化道路。以競賽表演市場為依托的球員轉會市場和各類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市場也開始活躍。表演市場需要觀眾來捧場。大力發展體育愛好者,是我們每個體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體育愛好者多了這個競賽表演市場必將會蓬勃發展。奧運為這個市場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舞臺。

3.我國的體育中介市場

我國的體育中介市場發育程度嚴重滯后。體育經紀公司數量少、規模小,以及體育經紀人業務素質低和市場行為不規范等問題尤為突出。隨著部分項目職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體育經紀公司紛紛涉足中國竟賽市場,開展商業賽事的推廣和營銷工作。目前,介入國內體育賽事的國際推廣代表商主要有:美國的國際管理集團(IMG)、香港精英公司、新亞體育集團、博思公共關系公司、瑞士的國際體育與娛樂公司(ISL)、意大利IDEA市場推廣公司等。體育中介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體育市場在我國未來的體育產業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充分地認識到這點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視,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來細心的呵護這個市場。這個市場也將會茁長的成長。

4.體育用品市場

體育用品市場發展最早且最為成熟。從供給的角度看,據《中國體育商鑒》1998年~1999年版統計,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已包括運動服裝(含鞋、帽、手套等)、球類器材設備、運動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械、娛樂及場地設備、體育科研測試器材、戶外運動(含旅游、休閑裝備)、漁具系列、運動裝備及獎品、運動保健用品、裁判教練用品等共12類3300多家。近年來,隨著國內體育用品市場持續活躍,中國體育用品企業與國外體育用品企業在產品品種、質量、價格和銷售市場等方面的競爭愈演愈烈,一批代表中國體育用品業整體水平的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脫穎而出。可見這個市場是多么的火爆。

5.體育彩票市場

以體育彩票為龍頭的體育博彩業起步。體育彩票在我國曾長期被列人“禁區”,是“資本主義貨色”、“賭博的變種”,因此,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體育彩票一直無人問津。三中全會之后,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有了很大轉變,“體育彩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一種特殊商品”,“體育博彩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等觀念被接受。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的部分省市開始嘗試發行體育彩票,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開始全國發行。實踐證明,發行體育彩票能更廣泛、更貼切地宣傳體育,能培養群眾對體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增強全民的體育意識,吸引人們關心體育,有助于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能短期內籌集體育發展資金,減輕國家財政負擔;能開辟新的就業渠道,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空間。體育經濟立法得到重視和加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體育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體育經濟立法工作得到了明顯的重視和加強。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體育設施用地、規劃、建設和保護等保障條件,以及體育經營管理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體育經濟工作由此進入了依法推進的新階段。

二、奧運會對體育產業帶來的直接影響

奧運會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商機即奧運會對我國經濟生活所產生的巨大積極作用。主要包括來自于門票、旅游、住宿、交通、購物、電視轉播等直接收入。奧運會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我國體育產業本身,有著極為巨大的推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用品市場的影響

體育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人注目,申奧的成功昭示我國體育產業的春天就要來了。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中國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鄭澤云副主任透露,2008年奧運會所需的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價值,將遠遠高出眾多資料預測的1.7億元人民幣。目前我國注冊的體育器材生產企業已經有3000多家,年銷售額已有數百億元。中國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體育用品加工國,是全球能夠獨立生產體育用品種類最多的國家。但是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企業,卻上榜無幾,真正涉及大型賽事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體育用品界的尷尬。究竟有多少家國內企業能抓住奧運的誘人商機呢?據有關部門數據顯示:70%國內企業生產的體育器材、設備達不到國際賽事的標準。盡管國內企業在出口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出口額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末的3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75億美元,盡管天津生產的“春河”體操器械,上?!凹t雙喜”、廣州“雙魚”乒乓產品,張家港生產的籃球架等體育器材中,有些已經通過國際單項協會認證,有些在亞運會等國際大賽中已經得到檢驗,但可能沖進奧運的幾家企業很難與國際體育用品界的大鱷們抗衡,很難與國際名牌同分一杯自家門前的奧運羹。

奧運會比賽體育器材來源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允許運動員根據自身使用習慣自帶的器材,主要包括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網球拍、自行車、船艇等;第二部分是組委會依據器材質量及企業對奧運會的貢獻大小,指定使用一部分器材;第三部分是根據企業產品的質量確定的一些大型設備設施及小型器材。對于我國企業來講,第三部分才是競爭的主要目標。由于現代體育是舶來品,使得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存在先天不足,不擁有絕大部分體育用品的專利,因此加入世貿組織后,有關體育用品的知識產權問題在我國顯得尤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我國體育用品的國際、國家、行業、地方以及企業標準體系存在著標準少、標準低和標齡長的問題,造成企業生產品種單一、質量不過硬、品牌意識不強,進而整體實力明顯不足。一面是令人憧憬的奧運商機,一面是我國企業令人擔憂的現狀。究竟能不能抓住機遇,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努力抓取,不能只簡單地用預算數來機械地推算。奧運會對體育用品行業有拉動作用是肯定的,但效果不能隨意夸大。鄭澤云副主任客觀地說,奧運對中國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的影響與企業、甚至大眾的希望會有一定的距離。但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部門針對現狀,重視解決入世以來體育用品的知識產權問題,抓緊時間建立標準體系,為創立我國自己的國際知名體育品牌而努力??偩謪f助政府工作,已經制定扶持體育用品生產經營的策略,加強對體育用品生產經營的宏觀管理,為企業提供新產品、技術改造和市場動態等方面的信息;爭取在中國多舉辦國際大型賽事,為企業提供參加國際大型比賽資格的平臺。不可否認一些企業會與自家門前的奧運失之交臂,鑲金邊的日子雖然暫時沒能變成錢,但多少會是一種啟示和激勵。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國穩定的經濟環境、廣大的體育市場和低勞動成本,有行業發展的基礎,體育用品制造行業也一定會在得與失中成熟崛起,加快國際化進程。通過奧運會認識到了我們的不足。

2.體育場館的影響

根據北京申奧報告財政預算和“十五”計劃的數據顯示,我國對奧運總投入將達28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創紀錄地投入1800億元人民幣,另外還有體育設施建設170億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需要32個場館,計劃新建11個。同時,還將修建占地1215公頃的奧林匹克公園及占地405公頃的國際體育中心和中華民族博物館。如果不是奧運會這些建筑設施估計短期內很難建成。

3.體育消費心理的影響

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也是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升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育運動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健身需求,而且蘊含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成為一種沒有年齡、性別和地位之分的時尚,可以啟動群眾的健身休閑消費,增加體育消費支出,有利于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只有參與到體育項目和活動才會涉及到體育消費。奧運會的輿論宣傳讓全中國人民都深深地感受到奧運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熱愛運動參加奧運為奧運服務成為2008年每個人最熱門的話題。劉翔,姚明,王浩這些體育明星已經被大家所熟悉,買個和明星一樣的衣服,帽子,鞋等等。體育消費已經潛移默化的進入大眾的心理。奧運會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

三、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進程中,體育消費業已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消費市場,體育產業伴隨體育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將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雖然與我國其他產業或是外國體育產業相比,我國的體育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還很不完善,但隨著奧運經濟的促進作用,我國的體育產業在發展體育事業中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我國體育產業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只有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體育產業的內在規律來發展和完替,體育產業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體育產業化之路。我們應該抓住奧運會這一契機,進一步加快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催生出更加繁榮的體育產業市場。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耿力中:體育市場——策略與管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3]曹締訓:體育產業經營管理[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4]龔堅:奧運經濟與我國體育產業化[M].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