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小說觀念論
時間:2022-07-11 10:59:24
導語:賈平凹小說觀念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意識的內涵寬泛而豐富,對作家及作品創作影響深遠。文學中的現代意識,主要指作家以現代人的審美感知和思想觀念來審視和思考現實生活的一種現代觀念。賈平凹是具有自覺現代意識的當代作家?,F代意識在賈平凹的文學觀念中是多角度的。多維,創新,內省,互動,這些可以說是賈平凹現代意識的關鍵詞。正是借助現代意識的多個層面,賈平凹打破單維的文學觀念,拓展文學的表現內容;強調文學的形式探索,提升了文學的審美境界;在創作與觀念的互動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個性。
一、多維豐富的現代意識,拓展了文學的表現內容
賈平凹注重用現代意識指導文學創作。在不同的場合,賈平凹不止一次說道,“作品的境界和內涵上要借鑒現代意識”,“現代意識說白了就是人類意識”①,人類意識不僅僅局限在個人,人性,更廣泛的在全球背景下對人及人性的反思,對時代和社會現實問題的反思。在這里,賈平凹對現代意識的理解,其實是要求作家通過現代意識提升對社會人生的認知水平,要求作家從認識生活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上和世界保持同步,共享人類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思想資源,拓展文學的表現空間和思維的深度。正是借助現代意識,賈平凹多層次多維度表現當代生活下人性的豐富和復雜。豐富多維是賈平凹現代意識的突出表現。賈平凹說,他一直想走一條路子,那就是在精神境界上吸收外來的東西,為此他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坐飛機有一種感覺,就是這一塊云朵,那一塊云朵,所有云朵上面都是一片陽光。這個云朵下雨,那個云朵下冰雹,這個云朵下面刮風,就是各個民族不一樣,環境、人種、生活方式就肯定不一樣,那說話的方式就不一樣。但不管怎么不一樣,達到一定層次后,它的上面都是太陽光。所以,你這個云朵要有世界性,你就必須接上面的陽光,這點越大越好”,“上面的陽光”②,其實就是世界意識和現代意識。賈平凹認為要提升文學表現的境界,就要具有現代意識。現代意識,就是如何更好的認識現在的人類和社會。作為中國作家,賈平凹從80年代起就具有自覺的現代意識,對于現代意識,賈氏有自己的理解,“我主張在作品的境界和內涵上要借鑒現代意識”,“現代意識說白了就是人類意識”③,在這里,賈平凹從兩個方面表達自己對現代意識的理解,一是文學作品中的現代意識就是要表現現代人的思想和情緒,文學創作的重點應從對時代和社會現實問題的宏觀反思轉向表現現代社會中人性的豐富性以及人的文化心理,思想觀念和內在情緒的微妙變化。二是要在全球背景之下關注人性和民族文化心理的發展和變遷。賈平凹早期的作品,重在反映時代和社會內容,寫時代變革中人的觀念的變化;其后的商州系列小說,地方文化風味濃厚,尤其以對地方歷史掌故、鄉土風俗、民間禁忌的生動描繪突出,關注地方和民間文化對人的性格和心理的影響。直至《廢都》,賈平凹將寫作的重點從對社會改革、地方文化、民間風俗的關注等方面轉移到對現代人的靈肉矛盾的沖突上,突出表現了在中國后現代消費主義的社會背景下,知識分子的精神異化,靈魂離散。至此,賈平凹抓住了文學寫作中最重要的東西,寫出了現代文明對人性的異化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變遷,以及在現代背景下如何重建民族的性格和品格。作者豐富的人生體驗強化了對社會和現實問題的反思的深度,這些文本一方面成為表現當代生活的范本,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精神意蘊上的多義性?!陡呃锨f》中充滿著對神秘感和死亡體驗等超驗事物的追索;對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反思最典型體現在《懷念狼》中。賈平凹在接受廖增湖訪問時談到:“人是在與狼的斗爭中成為人的,狼的消失使人陷入了惶恐、孤獨、衰弱和卑鄙,乃至于死亡的境地。懷念狼是懷念著勃發的生命,懷念英雄,懷念著世界的和平”④,賈平凹通過文學表達著對人類命運和人性異化的深刻思考?!肚厍弧泛汀陡吲d》則是作者在農耕文化衰落的當代背景下對農民命運的憂慮,對民族心理和個體人性失卻文化根基的反思。近作《古爐》借助的歷史記憶,反思現代人自性膨脹,提出重建民族品格的問題。賈平凹正是通過不斷的創作,不斷挑戰寫作難度,努力在作品中擴展自己的精神視野。正如謝友順所評價的那樣,賈平凹是一個“時刻背負著精神重擔的作家,……是一個特別重視故事和事件背后的精神探索的作者”⑤,謝友順引用劉再復的觀點,談及賈平凹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是可以和西方作家媲美的,他的作品中不僅具有“國家、社會、歷史”的維度,而且還有叩問存在意義的維度,自然的維度和超驗的維度。在賈平凹的系列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廢都》之后,賈平凹沒有將自己的精神思考局限在單純反映國家社會與時代的主題中,也沒有僅僅局限在單純的歌功頌德的主題上,而是改變觀察和思考的方式,在中國背景下,開放文學的觀念,開放人的觀念,開放創作的觀念,用現代意識觀察社會,批判現實,反思人類,境界大開。
二、求新變異的現代意識,開拓了文學的表現形式
賈平凹強調用豐富多維的現代意識拓展文學表現內容,在更廣泛的全球背景下對時代、社會和人性內容進行反思,在這種現代意識的指導下,賈平凹的作品呈現出持續不斷地精神探尋過程,因而其作品的內蘊豐富而深刻;在文學形式的探索方面,賈平凹也注重現代意識的參與,不斷突破傳統的文學表現方式,開拓想象空間,創造有意味的形式。求新變異是賈平凹現代意識的靈魂。中國現當代的文學始終是在意識形態的話語下產生的?!耙庾R形態是一種權力話語,它對作家的壓力既是非字面的,也是字面的?!^字面的,是指它是一個陳述,一個關于世界、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究竟所以然的陳述,它提供了一個理解這個世界的模式和路徑。因此,這樣的模式和路徑落實到文學中來自然就形成了一套‘政治正確’的標準,這個標準給出了什么虛構故事是允許的,什么虛構故事是不允許的;什么文學形象是應該如此這般的,什么文學形象是不應該如此這般的。透過這套‘政治正確’的標準,意識形態控制了文學的每一個細微要素:故事、情節、人物、沖突、意象等等”⑥。作家在這套“政治正確”標準下寫作,出現審美標準的單一化傾向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強調史詩性作品,出現題材決定論傾向,缺乏詩意,缺乏現實主義精神,造成文學審美境界的單一化。賈平凹認為,真正好的小說,就是要走出政治意識形態的束縛,表現出自我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而豐富性和獨特性建立在對傳統文學表現手段的改變和超越上。賈氏認為“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如果不關注和憂患當今中國的現實那是不可能的,但這些寫現實題材和標榜現實主義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詩意,缺乏現實主義精神。面對這種情況,有著性靈意味的文學出現,接著又派生出個人私化性作品,這些作品形式上講究而且優雅,卻總是境界狹小失之小氣”⑦。在這里賈平凹主要想表達的是文學表現手法上,思路不開闊,是以想象不高,境界狹小。當然,改變這種現狀,要具有勇于改革創新的現代意識。中國作家在八十年代初,有一大批作家將文學從和意識形態直接對話的框架中拉回來,從執著于“寫什么”,轉而關注“怎么寫”,注重形式上的求新變異,但這種學習很快變為純粹形式的探索,一時之間,意識流、新小說、荒誕派、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乃至后現代主義的實驗小說等等的創作手法運用到創作具體過程中,文學創作成了文字的游戲,成了生硬的編排與模仿。賈也強調求新變異,“求新變異是現代意識的靈魂”⑧。但這種求新變異在賈平凹看來,不是跟風也不是媚俗,不是文學的新生代制作的新時代的新文字和形式游戲。賈認為,文學創作和小說創作中的新,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文學表現的形式和手段中,需要作家將自己對人情世界的獨特洞察,化為“有意味的形式”的藝術魅力,文學作品如果沒有這種創造力,任何形式技巧的標新立異都無濟于事。賈平凹小說的形式探索,就是在不斷改變和創造中形成的。賈平凹小說的主要表現手法是意象,但意象是中國傳統詩學的思維方式,這種形式在賈平凹的具體創作中得到了創造性的應用。賈氏的早期創作多使用一些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白夜》中身心撕裂的精衛鳥,《廢都》中古舊破爛的廢都城墻上哀傷的塤音。這些人物意象和自然意象,都屬于細節意象和局部意象,往往不能統攝其它意象,很難營造一種混沌淋漓的整體氛圍。到了《懷念狼》,作者將作品中貫穿始終的普查狼、尋找狼的故事情節直接處理成意象,從而使它成為情節意象,這樣意與象的結合就更簡單、直接和緊密。有人說:“《懷念狼》中所試驗的‘整體象征’其實主要是‘情節象征’,三個主要人物由懷念狼到尋找狼,再到獵殺狼,最后又懷念狼,由此所形成的‘情節圈套’象征了人類無法擺脫的生存困境?!雹徇@種將意象的運用從細節到情節的變化,是賈平凹藝術表現的創造性運用。在《秦腔》中,作者直接將現實生活中的碎片連綴起來構成意象,形成意象性現實。意象既是形而下的感性的生活內容,具有意義象征的作用,同時在結構上還起粘連情節或事件的作用。這樣作者所創造的意象既有疏通行文脈絡,貫穿敘事結構的作用,又有凝聚意義,揭示旨意的含義。意象的運用從細節到情節再到整體意象,是作者改變創新的現代意識指導藝術思維觀念的變化?!稄U都》中人們總覺得奶牛形象很突兀,原因就在于在形式上沒有達到整體賦形,《懷念狼》中人們又覺得過于抽象,也在于作者在形式探索中實與虛的關系沒能夠處理好,到了《秦腔》,秦腔,秦人,秦地三者生命精神融會貫通,雖隱去了情節,但是整個作品混沌鮮活,氣韻貫通。徐志摩講,“完美的形式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現”⑩,這種形式上的變化,其實也與作者對世界對存在的本質有新的認識。由此可見,正是因為文學創作領域里的創新、突破和變化的現代意識,賈平凹才找到了“有意味的表現形式”。賈平凹在文學上的改革創新,貴在求新變異。求新,主要指藝術思維和觀念上的創新意識;變異,主要指文學實踐中對傳統審美元素的創造性變革。賈平凹認為,真正好的作家,是要做好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結合,既要繼承傳統也要融合新機。在具體的表現形式的探索方面,不是一味的追逐新形式,也不是一味的拘泥于傳統形式,而是“在原有的形式的限定下,去發覺新表現的可能,在舊形式內或者在舊形式的極限中開發出一片天地”。賈平凹在傳統意象理論的基礎上,開拓出新的表現空間,是傳統理論現代性轉換的成功嘗試。不僅如此,在文體結構方面,在語言表現方面,賈氏也在嘗試傳統形式的現代轉化,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新意識。求新變異的現代意識,促使賈平凹的寫作方式和技巧處在不斷的探索和變化中,促使賈平凹一直致力于追求更適合于自由思維,更富于原始美感,更適合于表現現代內容的藝術形式。
三、內省互動的現代意識,成就獨特的藝術個性
賈平凹自覺的現代意識,使得賈平凹在中國現當代作家中,成長為具有獨特審美觀念和藝術意識的作家。而一個有自覺藝術觀念的作家,總能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自省,在不斷創作與經驗的總結上,在創作與批評的互動上,獲得他對小說獨特而個性的認識。內省互動的現代意識貫穿在賈平凹創作的整個過程中。賈平凹從一開始創作就在自覺思考如何才能創作出好的文學作品。費秉勛先生評價賈平凹是一個多轉移、多成效的作家,其實,他也是一個多思考多感悟的作家。從創作初始,他的作品就層出不窮且佳作連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及時總結反思,不僅在創作上力求突破,而且在理論上對創作的規律技巧進行研究提煉。賈氏和別的小說家不同,別的小說作家的理論觀念往往是以專著的形式出現,也可以說是系統的。他對小說觀念的把握是漸進的,他關于小說技巧的理念是通過不斷地創作實踐總結出來的。他總是在作品出來之后針對評論家的訪談或《序言》或《后記》中自覺地闡述他的創作觀念,而且對上一部作品的反省性的認識,會很自然地滲透到他下一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比如在《浮躁》序二中作者談到:“我再也不可能還要以這種框架來構寫我的作品了。換句話說,這種流行的似乎嚴格的寫實方法對我來講有些不那么適宜,甚至大有了一種束縛”,“作為中國作家如何在形式上不以西方人的那種焦點透視辦法而運用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來進行,那將是多么有趣的試驗”。讀者可以看出,《浮躁》的寫作模式是傳統的線性結構,屬于以塑造典型人物為主的傳統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的下一部小說將會改頭換面。接下來創作的《妊娠》和《太白山記》中,作者的寫作手法確實變化很大,《妊娠》結構松散,類似散點透視,但《妊娠》中的意蘊不夠鮮明,所以作者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寫作《太白山記》,這部作品完全遵從“以實寫虛”的觀念進行創作。在《太白山記》中作者認識到要使小說有多義性,必須張揚意象,所以在后來的《廢都》和《白夜》寫作中,作者重復使用意象,意象的巧妙運用,張揚了作品的意蘊空間。但在寫完《土門》之后,作者反思單純的意象或局部的意象在作品中過于生硬或有強加的痕跡,所以在后來的《懷念狼》寫作中尋找突破。《懷念狼》后記中,賈平凹又一次闡明他的觀點:“局部的意象已不為我看重了,而是直接將情節處理成意象”,他在藝術手法的不斷探索中得到了快感,但批評界批評這種手法寫實不夠,意象過空,作者總結經驗,在《秦腔》的寫作中,既賦予作品整體意象,同時又有一種深邃的像大地一樣的真實感。至此,他在不斷地創作與經驗的總結上,在創作與批評的互動上,獲得了對小說的獨特而個性的認識。文學創作,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活動。不斷突破舊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創造出更適合表現現代人生存和生命的藝術表現形式,作者的創作生命才能得以延續。賈平凹的創作過程其實就是始終不懈的對藝術探索的過程。很多當代作家都談到在作品創造過程中有不可避免的重復,閻連科也認為,故事與人物的重復不可怕,可怕的是作者認識生活的方式和觀念的重復,這種重復可能是創作上遇到的最大尷尬和無奈。賈平凹作為一個作家,也有重復,故事人物和語言都有重復,但藝術觀念和藝術技巧卻不斷突破。高行健說,“藝術家對社會的挑戰,歸根到底是個人的挑戰”。作家想要保存自己藝術上的獨立,想要從舊有的寫作窠臼中逃脫出來,想要避免這種無法治愈的藝術重復,從觀念上,從認識生活的方式上改變思路,就要“一日三省吾身”。自覺的內省意識和互動意識,和自己對話,和自己的作品對話,和批評家互動,在不斷探索和突破中形成鮮明的藝術個性,這是賈平凹創作最寶貴的藝術經驗。
賈平凹從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直至現在,始終具有旺盛的創作生命力和持續的文學影響力。多維,創新,內省,互動的現代意識,讓作家時刻背負精神的苦痛,從沒有停止文學藝術探索的步伐,不斷突破自我,挑戰寫作的難度,創造出有深遠影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