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現代倉儲管理教學探討

時間:2022-08-31 09:49:08

導語:校企合作背景現代倉儲管理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企合作背景現代倉儲管理教學探討

【摘要】物流行業飛速發展,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也應與時俱進,要和行業、產業需求對接,必須借助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以學生主體的就業和能力發展為導向,對《現代倉儲管理》課程從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考核三個方面提出系統化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物流;教學改革;校企合作;倉儲管理

倉儲是生產制造與商品流通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物流功能中,倉儲已逐步的從一般意義上的貨物存儲,逐步成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環節以及物流行業的核心地位。作為介紹倉儲管理業務運作以及管理技能的課程,《現代倉儲管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充分利用校企資源,實現理論知識與崗位實踐的有效銜接。本文立足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實際,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現代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和分析。

1《現代倉儲管理》課程概況

1.1課程定位與目標

《現代倉儲管理》課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具備倉儲管理理念和技能,能夠勝任倉儲管理相關工作崗位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其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人才質量。該課程的教學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物流崗位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為目的,同時融入物流行業知識,培養具有較高知識儲備和職業素質的倉儲作業和管理人才[1]。

1.2課程改革背景

隨著電商、IT、科技與時俱進,物流行業細分領域不斷更新迭代,倉儲物流行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能化升級,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專業教學卻還是依然停留在古老的過去,雖然在不斷的摸索調整。但受高校的教學條件,資源和教材的限制,沒有給教學帶來質的創新。首先,教學內容與產業脫節。一線的工作場景在隨時變化,而高校教師因為沒有系統的物流實踐經驗,教學中還是很依賴傳統教材的內容,專業教學依賴于教師對產業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把握,無法很準確的融入產業的變化和發展。校企合作在高校辦學中已經受到很高的重視,但是很多只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參觀,階段性實習等環節,企業和高校在日常的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并沒有很好的融入,校企合作參與課程是解決產教供需脫節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實踐教學重技能輕能力。在目前的專業教學中,對于倉儲管理這樣的課程教學普遍存在重技能輕能力的理念,不少學校的專業課程已經注意到要和工作崗位緊密貼合,以工作崗位技能為導向設計教學模塊,傾向于操作層面的技能,這些只能讓學生在畢業后一定程度上具備基本的業務知識。而對于用人單位非常重視的適應性、理解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對學生長遠發展及其重要的能力在大學階段卻沒有得到系統的培養和提升。第三,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無法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目前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中,有考慮到過程化的考核,但是只能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按時出勤完成作業等基本的教學任務,無法真正的記錄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的廣度和寬度,實踐,如學生所做過的案例,調查報告,關注點和瀏覽數等,而這些學生學習的寬度和廣度,無法真正的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谝陨媳尘?,對《現代倉儲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從課程內容到實訓環節、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2校企合作背景下《現代倉儲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

2.1校企合作,建立系統化的教學內容體系

本課程首先由教師和校企合作企業專家共同對企業倉儲管理涉及的崗位和內容進行梳理,提煉工作任務,分析完成每一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以此為依據,共同編寫本課程教學內容。(1)共同編制課程教學內容,對接行業發展在確定課程教學內容的時候,將《現代倉儲管理》教學內容分為理論和實務兩大部分,理論認知部分教師獨立完成。實務部分,通過企業實地調研,將倉儲管理相關的工作任務分解為:倉儲商務管理、倉儲作業管理、商品養護管理、庫存管理、裝卸搬運管理、倉庫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務。課程實務部分的教學內容在編制的時候,對這些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及技能進行梳理,合作企業針對這些重點任務將企業的管理和操作規范提供給教師日常教學,從而讓課程內容和職業要求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2)共同確定課程實訓項目實訓項目的確定根據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來設計。企業專家將企業運營中真實的出入庫、堆碼、倉庫布局、倉庫安全管理等關鍵業務運作中所遇到的典型案例和背景資料提供給教師,由教師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實訓項目的設計,從而保證了最貼近實戰的實訓場景,避免了日常教學中實訓項目脫離實際,或者實訓項目因為缺乏具體的背景支撐資料,最后淪為紙上談兵的境地。在本課程的教學中,也充分利用了校內物流管理實訓室,該實訓室同時也承擔了學生快遞包裹的倉儲管理,有基本的信息系統,是真實運營的倉庫場景,能夠滿足基本的出入庫、堆碼、倉庫安全管理等實訓任務,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最大化地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3)共建線上教學資源庫在科技趨勢下,教師除了傳授基本的專業知識,更應該篩選和準確的鏈接產業知識,傳遞給學生,借助網絡技術將知識經過分類提煉傳遞給學生,因此本課充分利用現有教學平臺建立線上資源庫。讓學生能夠通過線上教學資源庫,關注物流行業最新資訊,從而能夠立體全面的了解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教學資源庫分成案例、視頻、習題、行業熱點資訊等板塊,由教師、學生、企業三方共同完成。教師根據每次課教學內容,提前教學主題,學生可根據主題,從公眾號、網絡視頻、行業協會網站等搜集到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源,進行篩選,提供給教師,教師梳理之后分類上傳到資源庫,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對于每次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問題教師也會提前錄制小視頻上傳教學資源庫,學生可提前學習,課堂之后也可以通過小視頻進行復習,而企業則根據學生和老師需要將企業真實發生的業務案例補充到線上資源庫,這也有效解決了物流教學案例缺乏、陳舊,與教學吻合度不夠等情況。學期結束每位學生就自己所獲取的資訊和自己的思考進行項目性匯報,由項目性匯報代替傳統的作業,知識更為鮮活,自主性更強,學生的學習性也更高,與課堂知識形成很好的互補。同時,可以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專業導師,加入線上教學平臺,在線上平臺學生可以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提問,由教師和企業專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解答。

2.2翻轉課堂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精辟的論斷:“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知的堆砌?!盵2]作為受教育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傳統課堂是在上課時間由教師完成“知識傳遞”這個過程,然而課堂結束之后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由于缺少自律性和教師的引導幫助,效果大打折扣,導致學生所學知識僅僅停留在初級的接收階段,這樣的教學更多的是知識的堆砌和灌輸,無法在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適應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無法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更談不上創新創造。翻轉課堂以后“知識傳遞”這一過程在課前完成,教師提供視頻和導學案,還可以在線答疑。吸收內化過程則在課堂上完成,這一過程因為有教師的引導和課堂良好的氛圍,有效的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吸收,翻轉課堂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翻轉課堂的有效前提是學生在課堂之前已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資源,通常情況往往是因為這個前提無法實現導致實現翻轉課堂無法實現。課程改革之后,學生參與課堂資源庫的建設過程讓學生通過搜集信息,篩選信息對相關教學主題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認知,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堂上教師就關鍵知識進行講授之后,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和教師的討論以及解答學生的疑問。通過翻轉課堂,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都能得到明顯提高,這些能力對今后學生勝任各種崗位工作的至關重要。

2.3采取基于學習過程的課程考核

傳統的課程考核主要針對學生的考勤,課堂表現作業考試成績等進行考核,這種考核只能反映學生學習的外在表現,無法衡量學生學習的廣度和寬度。改革之后,《現代倉儲管理的》課程將平時的課堂表現和課外實踐納入課程考核中,課堂表現包括課堂上學生的互動,小組表現、成果展示等通過自評和小組互評來評分。課外實踐考核則依據線上資源庫進行。通過線上教學資源庫,學生可以自由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案例、資訊、視頻等內容板塊,每一主題板塊下面老師設置適當的互動問題,學生可在瀏覽完相關的主題之后留下自己的思考,平臺也會對學生的瀏覽記錄進行積分,教師也根據學生的互動思考情況進行打分。同時學生平時做過的案例、實訓項目、小組成果等也可以上傳線上資源庫,從而每學期課程結束,線上資源庫會生成每個學生學習的數字證書,可以看到學生在課外瀏覽了哪些案例,關注了哪些內容,做了哪些項目,感興趣的領域,形成清晰的學習軌跡,未來就業也可以作為用人單位HR選擇的參考。這樣的考核方式能夠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性,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學習,也一定程度上兼顧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督促學生在課堂之外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很多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對倉儲管理的工作內容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對將來的就業選擇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3結論

在物流行業飛速發展,物流技術更新迭代加快的今天,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止是外延上的改革,更加要注重內涵的改革?!冬F代倉儲管理》課程的改革,通過校企共建課程內容,共同確定實訓項目,讓課程內容貼近行業實際,翻轉課堂促進內化吸收,過程性考核延伸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整個課程改革以學生主體的就業和能力發展為中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教學和學習方式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職業能力素養,真正實現了教育的教書育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姚翠平,汪敏.倉儲與配送課程改革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9(1):112.

[2]卡爾.雅斯貝爾斯.什么是大學[M].鄒進,譯.上海:三聯書店,1991:170-178.

[3]張清泉.大學生過程性考核評價與考核管理探討[J].科技視界,2019(2):102-103.

作者:楊美霞 單位:福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