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信任的建立分析

時間:2022-06-09 03:48:02

導語:心理學上信任的建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學上信任的建立分析

無論是從心理學角度還是社會學角度來理解信任一詞,都應該從依賴開始進行理解,依賴并非漢詞語中的貶義詞,是一種信任的具體表現,因為信任所以依賴。在實際生活的人際交往當中,最容易理解的信任就是親人之間的依賴,因為堅信不會背棄、不會離開,始終相信親人不會傷害自己,所以具有絕對的信任,形成極致的依賴。而在心理學上信任建立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活動交流,是個人在權衡他方和己方的利益關系后,雙方相互作出承諾后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脆弱性,若是雙方中有一方不能履行承諾,這種關系就會破滅。本文就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簡歷,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信任的詞條含義

人是社會的基礎條件,是具有獨特大腦思維回路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一個人的人格包含了集體無意識的部分,這部分就是對大自然(未知)的恐懼,對同類的恐懼(進化中競爭機制的部分),所以人要想對另一個人或者自然有充分信任,必然建立在了解另一個人,能清楚認識另一個人或大自然的基礎之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需要有內心的交流,才可以達成。在漢詞語之中,信任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建立在承諾之上的產物。相互依賴表示雙方之間存在著交換關系,無論具體的交換內容是什么,都表示雙方至少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利害相關,相互來依賴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在管理和教育領域中,對管理或者教育的對象給予期許和其能力的肯定,從而獲得積極正向的結果,這效應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Effect)”或“期待效應”。在心理學上,人際信任的經驗是由個人價值觀、態度、心情及情緒、個人魅力交互作用的結果,是一組心理活動的產物。美國的心理學家Deutsch于1958年通過著名的囚徒困境實驗將信任研究引入到心理學領域。開啟了心理學上對于信任建立的研究。在心理學的概念含義范圍之內,信任的建議就意味著需要承擔可能受對方行為傷害的風險,就好比做買賣一樣,承擔著虧本的風險,但盈利空間巨大,選擇了信任他人,就代表了愿意承受他人行為傷害的風險,這種意愿是人際信任的核心部分。信任能造成一種社會群體和個人之間的社會影響,是社會影響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影響信任建立的因素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講,每個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這種需要必然建立在安全需要的基礎之上,歸屬與愛(涵蓋了人類的額各種感情需求,不單單指愛情這一方面)的需要,必然涉及到一個群體或一個人,如此才有可能達成。達成的過程需呀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培養和促成,也就意味著信任的建立不易。在信任的建立過程中,含有著以下幾點影響因素:

(一)社會因素介入,相似性程度影響信任的建立。在人際交往當中,不可排除著社會因素的介入,除了個人主觀意識之外,要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關系,就必須對彼此的家庭背景、價值觀、宗教信仰、以及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然后綜合各項社會因素的指標,確定了兩者之間的差異不大,相似性極高,其建立信任關系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反之,建立信任的可能性也就降低。

(二)相互之間的了解程度。信任的建立除開社會因素之外,還需要對他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信任是建立在一定的相互了解的基礎之上的,陌生人之間信任的建立必須是有一定的交談及了解之后才會開始建立信任。假如走在路上隨意一個人,你完全不了解或者不認識,你就難以對其形成信任,相反的在對他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對于他的品行、背景大致清楚之后,信任的建立就顯得較為簡單了。

(三)個人因素,即是個性和人格特點等。喜歡一個人,一般來說第一印象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個性和人格特點在信任的建立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在這個現實的社會當中,有的人還是很純真、不受不良風氣影響的,總會把其他人看成善良的、值得信任的,十分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合作,也十分容易把自己的信任給予他人,并獲得他人信任,但是有些人則反之,他們不信任他人,認為依賴他人是一種不確定的冒險,不值得。

(四)社會文化環境和社會地位。環境能給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古語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抵就是說環境對人的影響。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處于這種文化環境中的人,相對于信任的建立相對會比較容易一些,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已經在其觀念中形成社會善良淳樸的觀點了,反之不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也會阻礙信任的建立。社會地位就相當于企業品牌,好的社會地位會給他人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就像大家買品牌產品時,多數是因為這個品牌而選擇去相信質量,這就是一種信任的表現,良好的社會地位會博得多數人的信任。

三、建立信任的建議

目前我國的人際信任關系微妙,人與人之間難以形成信任和依賴,大部分人對于他人總是持有懷疑和不信任,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為了解決信任危機,人類曾經做出了各種努力,以下提出了幾點建立信任的方法:

(一)利用社會輿論對于信任概念進行普及,讓大家了解什么是信任,并通過宣傳和相關活動的開展提倡公民培養一種誠信的社會風氣,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二)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機制,對于不守信之人進行嚴懲并通過全網播報,以此為典例教育人們誠實守信,促進社會信任的建立,并完善和明確社會產權和社會職責,形成一個有序的社會,使得人們無法“鉆空子”利用社會機制漏洞進行失信作案。

(三)政府做好榜樣工作,建立穩定、透明的政策框架,讓社會群眾相信政府,信任政府官員,在社會各階層間形成相互的信任關系,完善整個社會間的信任結構。

(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合理的利用法律制度來保障信任制度的確立實施,形成了完善的社會信任體系,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們對于他人的信任意愿所承受的風險,使得社會成員容易和他人建立信任關系,少了風險這一層擔心,大家就能放心和他人建立信任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作者:劉曉霞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