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研究

時間:2022-05-11 08:50:45

導語: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研究

摘要:積極心理學致力于激發個體潛在的積極品質,與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一致。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與培養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相結合,注重積極的情緒體驗,關注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營造積極的創業環境,為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

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達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因此,國家在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的同時,也在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的創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既能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為其他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雖然已有部分學生投入到創業浪潮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真正參與創業的學生的比例小,高職學生參與的比例更是偏低,創業規模小,成功范例微乎其微。創業活動是多因素合力的結果,除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外,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對創業行為具有指引和調節作用,創業心理素質的高低是創業成敗的關鍵性因素。綜合國內外有關創業心理素質的研究結果,成功的創業者需具備識別、預見和利用機會的創業勝任力,影響創業意向及行為的創業認知,創新性、風險性的創業特質,創業動機,創業效能感等。通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等方法得知,目前高職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高職教育處于最后的招生批次,學歷低,導致高職學生從入學起就容易出現自我定位偏低,自卑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單一,偏重于技能傳授,忽視了心理素質培養;高校創業教育目標認識不夠深入,使學生出現創業認知不全面,對創業自身的目標猶豫不決;學生創業情緒高漲但缺乏理性,創業意志堅定但不靈活,創業行為取向不積極。因此,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紀末由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SeligmanM.E.)發起的一場全新視角的心理學運動,主要研究人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環境,致力于激發個體潛在的積極品質,使個體享受更高的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積極情感體驗,主要研究各種積極情感體驗的作用及其產生的機制;積極人格,主要研究各種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及形成過程,在這其中又主要以人產生積極行為的能力和潛力等為研究的重點;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主要研究積極的社會大系統(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和積極的小系統(學校、社區、工作單位和家庭等)”。積極心理學理念,與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的目標相吻合,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也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全新的發展視角,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一注重積極的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2002)提出了“積極情緒擴建理論”,他認為“積極情緒擴大了一個人在特定情景條件下瞬間的思想和行為指令系統,也即它能在當時特定的情景下促使人沖破一定的限制而產生更多的思想(思維)、出現更多的行為(或行為傾向)”。人持久的處于積極情緒狀態下,才會出現一些不同尋常的奇特行為方式或思想。同時,積極情緒還具有緩解心理壓力的功能。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由此帶來的消極情緒如果長期得不到化解,將極大影響學生的創業效果,甚至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由此得知,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有助于形成創新思想,十分符合創業的要求。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首先教師要保持積極的情緒,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育氛圍,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多鼓勵學生,有利于學生認知的拓展,增強主動性和創新性。其次,通過校內的創業實踐或創業大賽,讓學生在具體的創業任務中學會識別創業機會、籌備資金、抵御創業風險、盈利模式管理等全方位的創業管理。也激勵學生敢于挑戰,踴躍參與,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吸取失敗的教訓,以增強創業的自信心。第三,高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于學生在創業帶來的消極情緒體驗,要實施積極的心理干預,及時調整受挫心理,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積極樂觀的歸因方式,促進和實現學生的心理發展。

二關注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人格有助于個體思索新穎而有價值的思維和行為,即“人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情景”。積極觀念、樂觀熱情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等積極的人格特質直接影響著創業的成功。因此,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構建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培養體系開辟了新途徑。積極人格的形成來自于個體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人類先天就具有積極的行為傾向,這一積極的行為傾向需要外在社會條件的支持。因此,要培養高職學生創業的積極人格,首先應增強學生的創業的內在動機,將學生的創業需要和積極的行為傾向緊密聯系,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實現:1.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心理品質,如以團體輔導、素質拓展活動、心理游戲、創業實踐或創業大賽等方式培養高職學生的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適應性、團隊意識、合作意識,提升創業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對于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遭遇的心理問題,通過個體心理輔導的幫助其積極的應對挫折心理。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性的支持條件,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接受挑戰的愿望,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3.學生要主動參與課外的創業實踐,將自己感興趣或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開展創業實踐,在實踐的鍛煉中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以便更有針對性的接受創業教育,提升自己的創業才能和創業信心。外在動機方面,學生在理解了當前學習和未來的工作的意義后,他的學習和創業就可能是自主性的。高校應完善創業教育體系。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業指導課程、邀請成功創業的校友返校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前景、發展狀況、創業方向,激發對創業的興趣。

三營造積極的創業環境

積極的創業環境是塑造學生積極的創業人格特質的支持力量,也是學生獲得創業積極體驗的直接來源。積極的創業環境是以培養學生外在和潛在的積極品質為目標,不止是糾正學生創業中的錯誤和不足,更主要的是對學生的積極品質進行擴展和培育。積極的創業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營造:(一)高校要將國家的創業優惠政策、政府的幫扶機制與高校自身的特點相結合,為高職學生搭建創業平臺,如建立創業實踐基地,舉辦各式的創業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二)完善創業教育體系,開設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學生普及創業的基本常識,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意向和所具有的創業特質等條件,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同時,還要注重開展創業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積累創業經驗,形成新的感受與認識。(三)建設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加強對創業教育課教師的培訓,使其具有扎實的創業理論和實踐基礎,能指導學生的創業。此外,教師隊伍還應將將高校、企業、政府等各個領域的精英人士吸收到創業教育團隊中,使學生在創業相關環節得到啟迪和指導。(四)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業文化,宣傳創業成功者的案例、開展創業知識講座和創業座談會等,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獲得創業知識,掌握創業技巧。

作者:鐘真群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素婷.大學生創業心理資本培育與開發策略[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02):30-32.

[2]牛驊.大學生創業心理資本、創業機會能力和創業績效的關系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

[3]桑海云.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積極模式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2):72-73.

[4]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