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

時間:2022-05-11 08:46:19

導語:低碳經濟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

1概述

當今的社會要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低碳農業經濟、脫石油農業經濟、后現代農業經濟等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低碳農業是指農業的生產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走有機、生態、高效農業的新道路。也有稱為脫石油農業、后現代農業?,F代農業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礎之上,化肥和農藥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柱,曾經為解決人類糧食問題做出貢獻,但是,化肥和農藥的高能耗、高污染等不僅影響土壤的有機構成、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化肥和農藥的生產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低碳經濟到來的時代,農業也進入到了后現代農業的發展時期即低碳農業經濟、脫石油農業經濟的時代。正如總書記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2低碳經濟時代必須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現如今,我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農業在各個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業的產出率迅速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品種有顯著提高。但目前我國水土流失、土壤和水體污染嚴重,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生產條件脆弱,農業科技水平和推廣服務能力低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要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環境良好的經濟發展模式。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障礙主要表現在:2.1人均資源量減少且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資源短缺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隨著人口的增長、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與耕地、水資源等之間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耕地資源流失嚴重,草地資源數量少、質量低,退化、酸化、沙化越來越嚴重;同時農業用水浪費現象嚴重,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0%是發達國家的一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2.2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多年的掠奪式開發,導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草原退化現象嚴重;天然林面積減少,森林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下降,草地過度放牧,導致草地資源退化、沙化、堿化。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2.3環境污染嚴重。土地和水資源等受工業“三廢”污染,鎘、砷、鉻、鉛等重金屬含量超標,使農產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脅;全國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毀損的農田面積大幅增長,并導致嚴重的地下水資源污染;化肥、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水的富營養化以及動植物的質量下降,因此我國農產品貿易經常受制于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

3發展低碳農業經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選擇途徑

低碳生產是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方式。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發展低碳農業經濟,其選擇的途徑可以有以下幾種:3.1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我國人地矛盾突出,農業生產效益低,污染嚴重,要用有限的資源養活更多人口并保持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循環農業是一種新型的發展模式,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發展的農業經濟增長新方式,通過建立“農業資源→農業產品→農業廢物再利用”的循環機制,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協調,實現農業生產的低資源消耗、低廢棄物排放、高物質能量利用。發展循環農業是農業發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的必然要求和解決農業資源短缺與環境退化的現實選擇。3.2發展后現代農業經濟。要農業提高產出,一條途徑是增加投入,另一條途徑是提高效率。投入量應當與資源供應量相平衡,與環境承受力相適應。我國農業的發展應更強調第二條途徑,即提高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對投入增加的依賴即要發展后現代農業。這是克服資源制約,協調農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最好選擇。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只有加快發展后現代農業,才能突破資源和環境的制約,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五年鎖定農業問題,確定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也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過程。3.3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觀光旅游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發展,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開發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多功能農業。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給、生態保護、觀光休閑等多功能。都市農業地處都市與農村之間,它除具備了生產功能外,更多是在發揮多功能方面。都市休閑農業可以解決現代工業化社會所帶來的人際關系松散,精神壓力大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可以為市民提供自然生態的休閑環境,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親近自然、回歸田園旅游的需要同時重視人的參與性,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是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綜合產業。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可以促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并可以增加就業。

作者:袁淑敏 單位:吉林省畜牧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陳修宏.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4(7):341.

[2]張衛東.低碳經濟時代轉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探索[J].河南科技,2014(21):223-224.

[3]錢純海,李安成,劉允.低碳經濟時代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問題研究———以太和縣為例[J].投資與創業,2016(9):67.

[4]秦永平.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J].山西農經,2015(3):39.

[5]姜秀英.淺析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途徑[J].科技致富向導,2014(13):22.

[6]張亞娥.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J].江西農業,2016(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