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時間:2022-10-12 10:06:41
導語:心理學在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在當前高校心理學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順應學校德育教育的要求,基于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整合課內外的資源,在心理學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從而使心理學教學和德育教育相互融合。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從而彰顯新時期下心理學教學的特點及作用。
在當前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心理學教學標準的了解和認知,并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選擇恰當的時機滲透德育教育。另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多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及興趣,使每個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相關德育知識的學習,構建新型的心理學教學模式。
一、心理學教學的特點
為了使德育教育能夠在心理學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心理學教學特點的了解和認知,從而為后續的教育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研究表明,心理學的部分理論是通過文學素材演變而來,其本質內容在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學生內心中進行有效的感化以及熏陶。因此,教師在班級教學中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與心理學知識進行相互融合及滲透。這主要是由于心理學的內容所涵蓋的學科知識較為寬泛,并不只是單純的書本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需要融入有關人際關系和價值觀念方面的知識,通過生活案例的講解,增強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理解[1]?;诖?,學生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進而在生活中得到啟發。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助于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及生活閱歷。其次,德育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進步,人們對思想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高校教學中,雖然一些專業學科也滲透了德育教育思想,但部分大學生還是會受到一些消極信息的干擾,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當前心理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心理活動的了解,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便形成完善的心理品格以及道德價值觀念。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綜上,在當前心理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根據心理學教學的特點,加強對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的力度,促使心理學教學和德育教學相互融合,以便幫助學生在大學期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彰顯新時期下心理學教學的特點。
二、在心理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加強德育建設力度
德育教育一直以來是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教育職責及任務。教師如果在心理學教學中加強對德育知識滲透的力度,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轉變和提升。這是因為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通過心理活動指導日常實踐。教師需要在細微之處觀察學生的狀態,適當地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2]。另外,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具備多樣性的特征,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極易在遇到困難后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因此,在當前心理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加強對德育知識滲透的力度,讓學生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通過德育知識的學習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彰顯心理學教學的優勢以及作用。綜上所述,在當前心理學教學中加強對德育的教育,不僅有益于學校德育建設水平的提高,還有助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二)有助于讓學生體悟德育知識
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期間,更要深入實踐中加深對相關德育知識的再解讀及深層理解。在心理學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充分了解心理學和德育知識之間的聯系,融入個人的思考及感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記憶程度。教師要打破灌輸式的教學思路,從結合學生當前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方面著手,實現多方位整合及分析,幫助學生深層次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師進行心理學教學時,并不是單純地講解心理學的內容,更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此外,通過德育知識的滲透,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為學生后期的發展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3]。
(三)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
心理學和德育教育都能夠在無形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啟發及引導。因此,在班級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心理學和德育教育的優勢,加強對學生德育知識的滲透力度,以便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教師在各種教學模式中可配合具體的生活性案例為學生講解相關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有關德育知識的內涵[3]。教師也可以通過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開展社會實踐,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4]。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制定和完善科學的教學方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德育知識,提高心理學教學的質量。
三、心理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
在當前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德育知識滲透時,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學生對相關德育知識的理解。教師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轉變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氛圍,并且在此過程中需要讓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模式中,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構建和諧而穩定的師生關系,還有助于解決學生在以往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困擾。教師在班級教學中用親切的語氣來講解生活中的事例,不僅可以引發學生深入性的思考以及研究,還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感受和學習需求的理解以及掌握,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比如可以在日常講解時適當地滲透德育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形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德育教學課堂中,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難免會遇到諸多的阻礙以及困擾,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要更多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并且與學生進行情感性的溝通以及交流,從而使每個學生可以更加積極有效的完成課堂學習內容,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課堂教學內容
在當前心理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在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要不斷完善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突出心理學與時俱進的特點。心理學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還有助于啟發和發散學生的思維。根據心理學課程體系的特點,教師可通過制定個性化的德育教育方案,轉變傳統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當前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根據學生所展現出來的差異性,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能夠加強對德育知識的有效性學習。比如在班級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心理學相關知識時,可以融入全國優秀少年標兵或十佳青年方面的優秀事跡,讓學生能夠將心理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在接觸人物事跡的同時,不僅能夠鞏固課堂所講述的知識內容,還能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有所提高[5]。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指導課堂教學有序進行的重要載體和主要的組織者,也是將心理學和德育知識緊密結合的引導者。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中所發揮作用較為明顯,因此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鞏固德育教育知識框架,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因此,在心理學教學中,要充分地發揮德育教師的作用,創新原有德育教育機制,使得每個教師能夠明確自身的德育教育職責,提高教育意識,將教書育人和以人為本理念滲透于德育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從而突出德育管理多樣性的特征。此外,德育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總結階段德育教育的成果及所出現的問題,并找出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強化后續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及科學性。最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有效關注,及時發現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在思想認識方面所遇到的偏差,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并且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幫助學生在困境中得到良好的成長。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將心理學和德育知識進行有效融合,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不僅可以轉變傳統心理學教學模式的不足和單一,還有助于全面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有意安排和無意浸潤
心理學教學和德育教學同樣屬于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需要進行統一而協調性的安排,從而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心理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時,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資源,同時還要根據心理學教學的特點,轉變以往傳統式的說教方式,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在班級教學中需要探索學生當前的心理特點,并采取恰當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避免單刀直入式的德育教育,這主要是由于大學生在接受程度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性,對德育教育極易表現出逆反心理和抗拒行為。所以在班級教育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引進有關心理訓練和相關技法,加強對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強化性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采取自我接受法和自我控制法等,用以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另外,還可以采取心理訓練和榜樣示范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在心理層次對德育知識有比較清晰的認知,通過自我性的鍛煉和訓練,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需要全面觀察學生當前的行為習慣,一旦察覺學生表現異樣,要及時進行糾正,避免偏離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五)課內課外多項協調
德育知識所涉及的內容具有寬泛性的特征,其中心理學知識涵蓋面占據一定比例。因此,教師在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德育知識時,需要實現課內外的有效延伸以及發展,不斷擴寬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渠道。即教師在心理學教學課堂中滲透德育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擴展課外空間,實現課堂指導和課外實踐的多方位融合,從而保證德育教育滲透效果的提高。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學生進行德育知識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多樣化、多功能及精細化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在班級中采取多媒體(包括視頻、圖像及音頻等)的教學方式滲透德育知識,通過生動性的案例使學生加深對相關德育知識內容的印象,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協調性。其次,教師在班級教學中還需加強大學生情感方面的引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悟,明確德育的相關規范和自身在德育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將德育認知有效轉化為道德行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再者,為了充分發揮心理學本身的德育功能,教師還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知識來形成自我監督及調控,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在課外教育中要積極擴展課外教學的渠道,與學校進行積極配合。比如,可以將心理學教學和校園文化進行有效整合,起到重要的熏陶及促進作用。最后,學校內部應定期開展心理知識方面的講座,舉辦心理學知識宣講會、辯論賽等,向學生廣泛普及心理學知識。通過這些活動,可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也有助于打破以往心理學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實現心理學和德育有效結合的目標,彰顯人性化的教學模式,為德育教育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結束語在當前心理學教學課堂中,加強德育知識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當前思想動態以及成長特點,擺脫傳統心理學教學模式的束縛,富有情感且生動地為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講解,這不僅可以滿足大學生當前的成長需要,還有助于提高心理學教學的效果及水平,達到雙贏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肖志堅.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有機融合[J].中國培訓,2020(10):160-163.
[2]何文元.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和高中德育工作的融合[J].新課程,2019(03):65-67.
[3]朱小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文存月刊,2018(24):87-89.
[4]徐娥.基于積極心理學的中職德育教育教學創新研究[J].科學大眾,2019(10):108-109.
[5]田倩.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東西南北,2019(05):263-264.
作者:祁涓
- 上一篇:新時期高校思政金課教學改革路徑
- 下一篇:事業單位檔案信息化與服務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