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原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1 05:37:00
導語:大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原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全球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際中,各種撞擊時有發生。如何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己成為新時期外語教學的一大主題,如何克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這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可由于受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的影響及現實的種種客觀原因,文化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被忽視,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遠未得到培養。
一、大學英語文化意識教學的重要性
(一)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而文化則體現語言。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文化的成分,同時也是創造文化的工具。語言充當和反映文化的需要。因此,語言學習是文化學習的承襲,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緊密聯系。1964年,美國語言學家Lado指出:“如果沒有很好的掌握一種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學習這門語言。”
(二)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極其不同。21世紀,伴隨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跨文化交際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希望我們的學生有效的掌握英語,英語教學必須伴隨其文化教學,這一觀點已受到英語教師﹑語言學家和應用語言學家的廣泛認可。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傳授學生英語知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大學英語改革已提到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文化意識教育。文化意識即意識一種文化群體成員的行為習慣﹑意念﹑觀點及價值觀等,它同時也意味著對該群體成員的行為和信仰原因的理解。
二、文化教學的原則
文化和語言是緊密聯系的,因此,文化教學是語言教學中所必需的部分,它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是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牛津大學的語言學者R.L&ScarcellaR.C總結了文化意識學習需要的五個階段:(1)有條件的情況下了解一些外國文化。(2)理解一些簡單的外國文化現象和典型。(3)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沖突的意識,開始明白個人的文化優越感。(4)從智力上﹑知識上對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個人感情方面的。(5)從知識上和感情上對文化的真正心領神會和尊重,能夠感人所感。
從以上的總結不難看出,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要進行多方面的培養。為此,作者建議英語文化教學的四個原則,即認知原則、比較原則、同化原則和寬容原則。
(一)認知原則
認知原則強調的是了解和理解而不是行為表現。我們所說的認知原則,首先是指關于英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其次可能會進一步涉及到某些能力的培養,諸如觀察力、識別力、對社會文化現象和英語文化以及其源文化的調查能力。
語言學家Vallette(1977)總結了文化教學的五種類型:(1)文化意識,(2)掌握禮節,(3)理解日常生活,(4)理解文化價值,(5)對目標文化的分析。不難看出除了第二種類型,Vallette所強調的這幾方面和本文所談到的認知原則極為相似。
Hammerly(1982)總結了10個目標,大多數都主要強調對目標文化知識教學的認知目標,對目標文化的特征認識以及學習者自己的文化和目標文化的差異認識。(1)詞匯和短語的文化內涵知識。(2)在一般情況下如何表現的知識。(3)對第二文化興趣和理解的培養。(4)理解跨文化差異。(5)理解不同文化間的情形和差異。(6)文化項目的研究。(7)對第二文化綜合觀點的培養。(8)對第二文化陳述評價的能力。(9)對第二文化及其民眾的感情培養。(10)對第二文化的學術研究。
認知原則適合于文化意識教學,文化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像歷史﹑地理和詩歌等學科的教學。從嚴格意義上講,文化教學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反過來講,它是構成語言教學的完整的一部分。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交際能力,這也意味著對社會和文化多方面知識的理解,即文化能力會融入到交際能力中。因此在語言教學當中,在講授語言的同時應給予學生文化內涵的知識。
(二)比較原則
比較讓我們對不同的文化概念有更深的理解,也幫助我們解釋不同的文化行為,避免根據我們自己的標準來解決別人的文化行為,或者把我們的文化帶入其他文化情形當中。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區分其差異并提高辨別可接受文化與不可接受文化的能力,這樣能預防不加批評的接受目標文化。通過比較也能夠提高我們的交際能力。為什么許多外語學習者經常犯實用錯誤,那就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把握好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缺乏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在關注相似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差異性;在和外國人交流時,往往產生誤解,這就是由于他們用自己的文化模式代替了別人的文化模式。
在語言教學中,我們必須集中在以下四個對比方面:詞匯方面不同的文化內涵,習慣用語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句法方面不同的語法運用,演講方面不同的語言風格。然而在這幾方面中,尤其應該重視外語教學中詞匯和短語的文化內涵,因為它們反映了文化是構成語言的基本材料。許國璋教授曾經總結過文化背景中文化負載的三種模式:(1)文化負載小于外國文化背景。(2)文化負荷大于外國文化背景。(3)文化負載在某些方式上會大于或小于文化背景。在語言研究中,良好的外語詞匯總是需要這樣的比較。
由于不同的文化產生不同的看法,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考方式和社會規范、文化沖擊或文化沖突是無可避免的。如果我們密切注意不同文化的差異,時刻不忘對比他們,就能加深對對方的了解和消除互相的誤會。只有這樣做,才能減少甚至避免由于文化的沖突而引起的暴力行為和武裝沖突。
(三)同化原則
創造力,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任何民族生存的必須資產。創造,在某些方面即文化創造,是從其他文化中取其精華以完美自己。英語文化和中國文化有太多差異。一方面,這些差異使得我們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溝通相當困難;但在另一方面,兩種文化越是不同,我們越是要相互學習和借鑒。在課堂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目標文化并能對其進行解釋是不夠的,最重要的在于利用有用的文化為我們服務。這就是所謂的同化原則。
Schumann(1978)劃分了三種接近目標文化的典型策略:同化、保存和采用。在采用方面,舒曼認為每個語言學習者都試圖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采用和利用目標文化的某些部分。雖然舒曼使用不同的描述,但他所表達的意思都一樣,它僅僅是一個事情的不同描述而已。
當我們強調文化教學中的同化原則時,我們應該對機械吸收外國的東西引起重視。目前對向外來者學習有兩個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移栽一切,不論它是否適合我們的條件。這種觀點并不好;另一種是學習適合我們情況的東西,那就是要吸收有益經驗。這種態度是我們應該采取的。
(四)寬容原則
《當代英文朗文辭典》(1995)對“寬容”一詞的定義如下:寬容一詞來自于拉丁語,即“愿意接受或允許喜歡或不喜歡的行為﹑信仰﹑風俗等,沒有反對?!痹诳缥幕浑H中,最優和最理想的交流目標是謀求和諧的關系。文化寬容的特點主要體現為“文化默契”?,F代教育是多元的,因此,寬容應基于差異和多樣性。所以,我們強調培養寬容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學生與不同文化的人進行溝通時,他們的文化寬容意識。
我們所提到的文化寬容,即我們必須擺脫文化歧視。文化歧視是種族優越感,文化典型和文化偏見的大雜燴。種族優越感既包括對自己文化優越感的態度,也包括對外來文化的敵視和否定。文化典型是指對特定文化的固定看法和形象認同。隨著全球化的進步,跨文化交際已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生活在一個尋求不同價值觀和不同社會規則的環境里;我們也可能遇到大量的外國人并且融入他們。為了應付不斷的和不可避免的共處,在面對外國文化時,我們必須表現出寬容。
在培養學生文化寬容時,對他們來講首先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對不同的文化要持客觀的態度,同時要對其有盡可能多的了解。第二,他們需要知道文化差異并進一步學習研究它。那就是說,如果能夠意識到文化差異并正視它,那么你就邁進了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大門。第三,克服對不同文化的消極看法,盡可能采取積極公正的態度。
在當今經濟和科技全球化的情況下,每一種文化都無一例外地面臨發展和完善的問題。只有通過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世界文化才會多彩和繁榮。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孤立主義處境危險,必將受到反對,因為前者以自己的文化模式為中心,而后者拒絕一切外來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發揚文化寬容和不同文化間的互相理解,將對構建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改善文化生態和避免文化沖突甚至武裝沖突大有裨益。
三、結語
跨文化知識的傳播,社會文化知識彌補了最關鍵的語言交際能力。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為了避免交際障礙,一個語言學習者至少必須具備兩種能力:其一是他擁有的語言能力,他的表達是否有利于溝通的順利進行;另一個是,他能找到出錯的地方并知道如何提供補救措施。這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教學,除了單純的語言教學之外必須有系統地教導。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的重要性,根據其教學原則加強自身文化學習,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文化差異教學,并發揮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建立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提高學生文化創造力,以便于成功有效地進行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
參考文獻:
[1]Allen,E.D.andValette,R.M.ClassroomTechniques:ForeignLanguagesandEnglishasaSecondLanguage[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1977.
[2]Barry,TomalinandSusan,StempIeski.CulturalAwarenes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3]Byram,Michael,andVeronicaEsarte-Sarries.InvestigatingCulturalStudies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1.
[4]Kramsch,C.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M].5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5]Lado,R.LinguisticacrossCultures.AnnArbor[M].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
[6]顧嘉祖,陸升.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7]胡文仲.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4).
[8]胡文仲.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回顧與展望,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論叢1999卷(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9]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 上一篇: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
- 下一篇:大學英語閱讀理解技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