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實踐自主學習論文

時間:2022-08-24 11:05:00

導語:大學英語實踐自主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實踐自主學習論文

內容摘要:21世紀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本文著重從自主學習的意義,并提出理論指導,最后結合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提出對大學英語實踐自主學習的觀點。

關鍵詞:大學英語;自主;自主學習

2004年1月教育部制定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明確提出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能使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學習”,“朝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極大發展應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標。大學英語改革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對自主學習這一理念的認識正確與否,及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自主程度。大學英語改革敦促教師必須迅速更新觀念,努力構建以課堂的創造性教學為龍頭、以自主性學習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從總體來看,我國英語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由于近幾年大學擴招,英語課堂班大班多,教學師資嚴重不足,再加上其他諸多因素,如傳統教學法的根深蒂固、教學內容板結化、教學模式單一化、教學測試一維化等等,導致學生知識面窄運用英語能力差,離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對語言人才的要求相距很遠。21世紀,我國的英語教學必須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上述現狀必須改變。如何改變?雖然“課程要求”為我們教學改革實踐指明了方向,但要把理想變成現實,還需要一個積極探索的過程。把學生的被動性學習變成主動性學習,把規定性學習變成自主性學習,把封閉性學習變成開放性學習,這是目前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最為迫切的要求。

二、自主學習的定義及理論基礎

有關自主學習的定義眾多。有人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有人視之為個人品格,還有人認為它是教育體系中學習者的權力,而NaokoAoki對自主學習的定義似乎更為廣泛,自主學習者能控制自己的學習,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服務,能知道學什么、為什么學以及如何學,能制定并完成學習計劃、評價學習結果。巴特勒指出了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認為改善學生學習不良的有效途徑是把他們培養成自主學習者。

國外語言教學中與自主學習有關的表達主要有:autonomouslearning,self-directedlearning,self-instruction,independentlearning,和self-accesslearning等。這些表達側重點雖有所不同,但卻無一例外地強調了自主學習的核心———“自主”。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是語言學習活動的主體,強調學習者的自我監控、自我指導和自我強化,突出學習者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強調學習者自己對自己負責。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截然對立并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前國外的自主學習理論主要有操作主義學派、現象學學派、信息加工學派、社會認知學派、意志學派、言語自我指導學派、建構主義學派。諸學派回答了如下五個問題:1)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是什么;2)借助什么樣的過程學生做到了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應;3)自我學習者通過什么樣的關鍵過程來實現自己的學業目標;4)社會和物質環境如何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5)學生如何獲得自主學習能力。

雖然國外的一些學習理論可資參照和指導,對我國的外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我國具有自身的不同于外國的社會環境、文化傳統和教育特點,加之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及可借助的學習條件也與外國的學習者有許多區別,所以直接照搬機械照搬國外的學習經驗是不夠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行的。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迫切要做的是盡快探尋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適合當前辦學條件學習條件,能迅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之路。

三、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強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要推進自主學習實施,首要的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英語課堂為考而教,為考而學,教統領學。部分學校將四級考試成績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掛鉤,導致教師不敢放手;久而久之,學生被老師“抱慣了”,產生極大的依賴。即使有時教師大膽放手,也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為什么呢?因為平時教師沒有重視自主性學習指導,學生有了極大的被動式的慣性。我們知道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和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自主語言學習的效果。

由于二語習得的過程十分復雜艱巨,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較差。為促使學生學好英語,有的高校首先想到增加外驅力,即把學生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直接與學歷學位掛鉤。學習英語成了學校強加于學生的苦不堪言的勞役。問卷調查得知,大面積的非英語專業學生是為了學分、畢業、就業、考研而學習,而不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并獲得積極的、愉悅的學習體驗而學習。學習動機近期功利性較強,因而缺乏持久和深厚的動力。因此,當務之急是教師要思考如何增強學生的內驅力。只有學生有了內在的學習動機,才會愿學,自主學習機制才能長期運行。

要想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必須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首先,教學管理部門要有正確的課程觀,給學生一些自主發展的時間,而不是讓學生從早到晚都坐在教室聽教師講授。課表上要有彈性空間。其次,加強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管理和建設。圖書館和網絡平臺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允許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自由選擇學習空間、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行安排學習計劃,隨時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向老師求教或與同學切磋。

另外,我們還須認識到自主學習的評價不同于其他學習模式的評價。傳統教育評價的主要功能在于選優汰劣。自主學習模式評價的主要功能在于關注被評價者的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進步狀況與努力程度。因此它以形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整體性評價為主。自主學習評價內容除應特別關注自主學習效果之外,還應包括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心理素質、行為習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評價主體從以前的一元變為多元,評價主體可以是學生、教師、家長及管理人員。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要特別重視評價的整合。

自主學習策略的實施就像小孩學步一樣有一個摸索的過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否成功進行,取決于教師、學生、管理部門、信息部門等多方面的努力。

參考文獻:

[1]Butler,D.L.IndividualizingInstructioninSelf-regulatedLearning[J].TheoryIntoPractice.Vol.41(2):81-92.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