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生英語學習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1 05:03:00

導語:職高生英語學習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高生英語學習研究論文

摘要:職高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心理問題,成為英語學習的障礙,并嚴重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職高生英語學習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來自于社會、家庭、教師和學生自身等方面,強化學習動機,正確評價自己,克服消極情緒,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是有效提高職高生英語學習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職高;英語;動機;情緒;自信心;興趣

1職高生英語學習中的心理問題

1.1學習動機欠缺。職高學生的一個普遍性的特點就是學習沒有明確目的,這點在英語學習中表現的也很突出。由于不知道學習英語有什么用,怎么來學習,認為出國、上大學與自己無緣,何必學英語,導致外無壓力、內無動力,沒有學習的欲望和要求,沒有學習的緊迫感。也有的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差事和免受教師家長的責備,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與英語無多大關系,不會英語,同樣能掌握該專業技能,同樣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學習上表現為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是學習的奴隸。

1.2學習情緒消極。有的職高學生因英語基礎差,思想包袱沉重,顧慮重重而產生焦慮,常為學習英語而惶恐不安,上課時怕被老師提問,思想難以集中,嚴重影響學習,學習差又會引起新的焦慮,不少學生陷入焦慮與學習成績不好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有的學生有強烈的獨立意識,這種意識驅使他們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安排和指導。他們可能以前跟老師發生過爭執,或由于英語成績不好受過教師、父母的批評,沒有得到同學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沒有得到老師的同情、關懷和鼓勵,得不到公正的處理,自己又不能正確對待,從而形成情緒上消極、行動上對立的一種扭曲心理,和任課老師產生“對立”情緒,轉而對英語學習產生“反感”、厭惡英語,放棄英語學習。

1.3學習信心缺乏。有些學生已經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有認真學習的決心,而一旦遇到具體問題,又覺得自己缺乏學習外語的才能,一無是處,喪失信心。有的學生由于英語考試屢次失敗,又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感到學好英語沒有希望,喪失信心,看到英語書就頭疼,把學習英語視為畏途,往往唉聲嘆氣或獨自垂淚,認為自己太笨了,產生自卑心理。

2職高生英語學習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1社會、家庭原因

任何心理問題的產生都與思想問題的產生一樣,都有著深刻的社會及家庭原因。學生英語學習心理問題的產生也是如此?,F在社會上,真正用英語的人還是少數,再加上很多沒有學過英語的人照樣創業、照樣發財,英語的重要性被許多人忽視。而作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中學生,他們的生活比較單調,所接觸的生活空間也很狹窄,父母的誤導、社會上一些消極觀念、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外語無用論”思想。家境的富裕,使他們產生了一種依賴性強、懶惰、自私、不能吃苦等心理缺陷。他們在學習上不愿下苦功,稍碰到點困難就畏懼不前,產生厭學、拒學心理。

2.2教師原因

教師是決定學生學習情緒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一方面,教師對待學生的情感、態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F在職高的許多教師往往以為職高生已經成年,思想意識較獨立,自學能力較強,不用教師多管,往往上課來去匆匆,課后較少深入到學生中去,缺少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師生關系冷淡,造成師生之間情感上的分離與隔閡,容易引發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當前,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仍有部分教師把有限的課堂時間大部分或全部花在詞語解釋、中文翻譯、語法分析和歸納規則上,教法單一且模式化,忽略學生自主學習,忽略學生的語言實踐,課堂氣氛沉悶,對學生英語學習不從方法上給予正確的指導,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學生興趣索然,厭煩心理由此而生,并日趨嚴重。

2.3學生自身心理原因

畏難自卑心理。有的學生入學時雄心勃勃地制訂了學習計劃,準備大干一場,可一遇到困難和挫折,便望而生畏,失去耐性。有的學生回答老師提問時唯恐答錯,有的學生考試時緊張過度,頭腦一片空白,有的認為自己的英語底子薄,根本就不是學英語的那塊料,畏難情緒較大。

受挫不振心理。有些學生從初中到職高,英語都是弱項,加上學習不得法和不良的學習習慣,屢經失敗,反復努力也不見效果,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學生學習不得法或對失敗歸因不當以及教師對學生期望過高等,都可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受挫心理的產生,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3健全職高生英語學習心理的對策

3.1強化學習動機

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最關鍵的是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歸因理論提出者維納認為:歸因是一個人用來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活動成敗的原因的看法。他認為,可把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即責任主要歸結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以及運氣(機遇)好壞這四個因素。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對成敗有不同的歸因,并對其后繼行為產生巨大的動機作用,而起動機作用的關鍵因素是能力和努力這兩個內部因素。因此,教師應糾正學生的歸因偏差,盡量引導學生把失敗歸因到自己努力程度不足上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防止受挫失敗的學生歸因偏差。

3.2提高學習興趣

英語教師要因材施教,辨證評價,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任何好的教學方法都不可能同樣適合所有的學生。只有在一般教學的基礎上,同時估計到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水平、認知活動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習慣等,采取相應的個別教學措施,才能使所有學生都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感情互動交流的過程。師生之間是否融洽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人,要用真心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學生傳遞親和、信任的情感信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3.3克服消極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職高學生普遍存在如下心理:怕記單詞、怕聽聽力、怕講英語、怕讀文章。單詞記不住的主要原因是方法不當,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反復記憶法,在徹底忘掉以前,趁熱打鐵強化記憶,或者把單詞放到課文中去記,有上下文的幫助,印象深刻。而聽力只要克服心理障礙,心情放松地去聽,效果就會好得多。開口講英語的困難在于學生怕出錯,丟面子。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勇敢說英語,一旦學生清楚自己的困難,有了可行的學習方法,便可消除畏難情緒和恐懼心理,充滿信心,去逐步克服這些困難。此外,就課堂提問、練習、作業而言,難度不宜太大,以免打擊學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