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教學多媒體藝術
時間:2022-07-04 09:39:23
導語:談論教學多媒體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師發現,有時學生并沒有表現出授課教師渴望出現的激情,反而學生會感到疲勞。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該怎樣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下面筆者就多年來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和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不能用視頻、音頻剝奪學生“讀”的權利
教材是什么?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離開了教材來談論教學、進行教學,是沒有意義的。無論我們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是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都離不開它。由于網絡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無限發展的空間,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凡事都有利與弊。如果運用恰當,弊會變為利;應用不當,則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語文教學,教材中選取的篇目大多是名家名作,我們很容易找到視頻、音頻資料。如果我們單單依靠視頻、音頻進行教學,不注重學生的“讀”,甚至剝奪學生“讀”的權利,拋開課本讓學生去看、去聽、去分析,就會抑制學生的想象空間,因為這些視頻、音頻定格了學生的思維,就只有一個哈姆萊特的形象浮現在他們的眼前,此時讓他們進行形象再創造是不可能的。再有,音頻的讀代替了學生的讀,學生就不可能通過自己的感悟和品味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不到作者的情愫,達不到一種欣賞美、創造美的境界。激發不了學生讀的興趣和表現欲望,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自然也就不高。
二、不能用實物的,盡量少用多媒體代替
在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用到許多事物的圖片解決我們教學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彌補教學實物不足的缺陷,使教學過程更加順利。是不是在教學中,圖片可以完全代替實物呢?回答是否定的。圖片的堆砌,并不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多了反而會引起學生視覺上的疲勞,還不如用實物表現得更加直觀些。比如:我們在進行八年級生物“水中生物魚”教學時,與其通過羅列圖片讓學生觀察分析魚能夠在水中生活的原因,還不如從市場上買幾條小魚讓學生觀察來得更具體直觀。通過看、摸,學生對魚適宜水中生活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熱愛動物的感情。在生物中教學和物理教學中也是中如此。在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實驗操作,教師與其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演示,不如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物操作,既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他們學到了新的知識,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雙豐收。
三、課件的制作要符合校情、學情
由于學校條件的限制,多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會利用學校空閑的微機室查找資料,有時未來得及進行整合就直接拿來應用,或是直接在多媒體教室里通過衛星接收農村遠程教育課程資源的內容,大體熟悉之后就直接拿來應用,結果要么造成一些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情況,要么與自己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有出入,出現了“卡殼”的現象。特別是下載課件的內容設計與校情、學情不符的現象十分常見,本來一節好端端的課,被一些內容攪亂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任務倉促完成,學生受益不大,教師也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失去了興趣。
四、多媒體教學中要留有空白時間
這里所說的“空白”,是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發揮,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唯恐考慮不周,往往在課件中涵蓋學生思考的全過程,便于及時引導學生思維,及時完成教學任務,這無可厚非。關鍵在于整合的內容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了,這樣一來,擠占了學生的思考、想象和創造的空間,不能很好地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夠讓他們在有效的時間內充分地探究、合作、學習,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一節課下來,學生收獲不大,教師也是費力不討好。
總之,要想讓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注意,絕不能讓視頻、音頻教材中的所有文字剝奪學生讀書的權利,能用實物的,盡量不要用多媒體圖片代替。下載的課件在使用之前要仔細審核并進行整合,通過整合、修改,變成自己的。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思考、探究。一句話,只有因地制宜地使用多媒體,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讓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發出熠熠光彩。
- 上一篇:現代文學教學研究
- 下一篇:畜牧局機關建設實施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