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靜脈炎的發生原因及防治護理

時間:2022-03-26 03:47:00

導語:探索靜脈炎的發生原因及防治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靜脈炎的發生原因及防治護理

摘要:通過分析靜脈炎發生原因,綜述相關防治護理措施,為降低靜脈炎發生率,預防藥品不良反應,合理、安全用藥,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靜脈炎原因防治護理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穿刺靜脈沿靜脈走向出現紅腫和疼痛,皮膚下出現紅線,嚴重者靜脈可出現索條狀改變和結節。靜脈炎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影響了治療效果。其主要是由于同一根靜脈反復多次穿刺或輸入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留置刺激性較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1]。多年來,臨床專業人員通過了解靜脈炎發生的原因,采取多種有效的防治護理措施,使靜脈炎的發生率有所下降。

一、靜脈炎發生的原因

1、藥物作用

靜脈炎的發生主要與藥物的酸堿度、滲透壓、藥物濃度、藥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變態反應有關[2]。

1.1pH值正常人體血液的pH值為7.35~7.45,在此范圍以外的溶液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并誘發血小板聚集和繼發的血栓性靜脈炎的鏈式反應[3]。

1.2血漿滲透壓的升高血漿滲透壓的升高是導致靜脈炎的主要因素之一。當輸入高滲液體時,血漿滲透壓升高,使組織滲透壓隨之升高,血管內皮細胞脫水,進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釋放前列腺素E1、E2,靜脈通透性增加,白細胞浸潤并產生炎癥改變,產生靜脈炎[4]。

1.3化療藥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細胞、組織具有一定的損傷。因其高濃度藥物輸注對局部組織有較強的刺激,超過了血管緩沖應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損處堆積,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局部pH值、代謝及滲透壓改變、細胞溶解、化學介質釋放。同時化學藥物影響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影響血管內膜的正常代謝和功能,從而易發靜脈炎。如阿霉素對心肌細胞的DNA有親和性,且毒性是長期累加的;氨甲蝶呤可干擾葉酸代謝等??拱┧幬锒嘞祷瘜W及生物堿類制劑,它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導致局部組織酸堿平衡失調,加上其對血管有強烈的刺激性,所致的靜脈炎多為壞死型[5]。

1.4藥物濃度藥物濃度越高,刺激性也就越大,高濃度的藥物短時間內大量快速進入血管內,也是誘發靜脈炎發作的主要原因。

1.5輸液速度靜脈用藥滴速過快,或用藥時間間隔不足,致使局部血管內藥物濃度高,超過了其緩沖應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損處堆積,均可使內膜受刺激[6],從而導致靜脈炎的發生。

2、機械刺激及感染因素

在同一血管周圍反復多次穿刺造成的靜脈炎也是靜脈給藥中最常見的并發癥,因為反復多次穿刺后,易導致血管周圍炎癥,纖維組織增生及血管內瘀血現象[7]。硅膠管在血管內留置時間太長也容易導致血管內膜損傷引起化學炎性反應[8];或不按時更換敷貼,易使微生物侵襲而引起靜脈炎;穿刺部位消毒不徹底也是引發靜脈炎的重要因素[9]。

3、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

引發靜脈炎的微粒主要來源于藥液本身的結晶、輸液器具、不當的配液操作環節等。另外藥液的溫度及理化性質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10]。

二、預防措施

1、調節靜脈輸液pH值

在引起輸液性靜脈炎的諸多因素中,溶液的pH值和輸液速度是兩個重要的因素。通過調整溶液的pH值至人體血液的生理范圍內(pH約為7.4),可以降低輸液性靜脈炎的發生率。

2、根據藥物性質、滲透壓、濃度、毒性作用等來調節滴速

嚴格按醫囑調節滴速。輸注任何藥物開始速度宜慢,如喹諾酮類藥每分鐘10~15滴,滴注10分鐘后患者如無不適感覺,可逐漸將滴速調整至25~30滴。同時,注意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少于6小時;對須快速滴入的高滲液體(如20%甘露醇),輸注前后,靜脈滴注20mL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局部靜脈內的殘留液,使滲透壓降低,同時采取局部熱敷,從而減輕高滲液體對局部血管的化學性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11]。滴注化療性藥物應嚴格按醫囑調節滴速,輸入前后應用0.9%生理鹽水500mL引路穿刺和加量沖洗法較常規滴注法預防靜脈炎效果顯著。

3、掌握藥物的性質,密切監測藥品不良反應

用藥前應了解藥物的毒性作用,在使用一些易誘發靜脈炎的藥物時,應特別注意預防藥物性靜脈炎。在用藥過程中,應嚴密監測藥品不良反應。在聯合用藥時,應先了解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安全用藥,防止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4、嚴格控制微粒的輸入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加藥時避免反復穿刺,盡量使用側孔針頭以減少橡膠微粒;臨床配藥時要充分溶解,減少大分子結晶微粒。同時使用具有終端濾器的輸液器,減少靜脈炎的發生率。藥液加溫可顯著減少其中的結晶顆粒。

5、正確選擇靜脈穿刺,提高穿刺技術,提倡使用套管針,減少對血管壁的機械刺激和損傷

穿刺時盡量做到一針見血,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造成靜脈壁的損傷。在使用血管活性藥,滲透壓高、刺激性強的藥品,以及面對末梢循環差的患者,為了預防靜脈炎的發生,血管盡量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易固定的靜脈進行穿刺,避開關節及靜脈瓣,防止活動時發生藥液滲漏。靜脈輸液應遵循避免選擇患肢和下肢血管的原則,因下肢靜脈瓣多,血流慢,而患肢靜脈回流障礙,輸液時加大發生靜脈炎的可能性。為了保護血管,避免反復穿刺,盡量使用套管針留置。套管針針管柔軟,對血管刺激小,留置時間相對長,活動時針體不易脫出發生藥液滲漏。但臨床觀察發現,留置時間越長,靜脈炎發生率越高。因此,留置時間視患者的局部情況而定,最好不要超過5天。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提出技術操作熟練,加強管理,將留置針天數定為3~4天,可使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降低。

三、治療護理措施

1、藥物預防

付春華等報道,靜脈輸注25%硫酸鎂預防長春瑞濱(諾維苯)所致的靜脈炎,可使靜脈炎發生率明顯降低,靜脈炎發生時間推遲以及疼痛程度降低陳岱佳等觀察發現,在患者持續靜脈滴注期間每4小時靜脈注射肝素鹽水稀釋液(肝素鈉12500U+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10mL,拔針前推注20mL沖管,可有效降低大劑量醛氫葉酸/氟尿嘧啶持續滴注48小時所致Ⅲ、Ⅳ度外周靜脈炎的發生率,減輕靜脈炎的嚴重程度。其原因可能為肝素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流速度,縮短化療藥在血管的停留時間;可拮抗抗體,降低血管通透性;每隔4小時推注肝素鹽水稀釋液,可維持肝素在血管的作用時間并起到對局部血管定期沖洗的作用,從而達到預防或減輕靜脈炎的目的。

2、紅外線照射

紅外線照射能使局部組織逐漸升溫,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可降低感覺神經的興奮性,松弛肌肉,消除病患處疼痛癥狀;同時加速代謝過程,有利于代謝物和病理產物消除,促進滲出物的吸收,具有消腫、消炎、鎮痛的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得到明顯改善。

3、局部熱敷法

熱敷可促進組織吸收,主要用于輸注血管收縮劑(如去甲腎上腺素、重酒石酸間羥胺、多巴胺)等藥物時。楊艷的研究結果顯示,給予熱水袋(40~50℃)熱敷穿刺局部,使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縮短甘露醇在局部的停留時間,從而減輕局部淤血。減少了靜脈炎的發生率,優于50%硫酸鎂濕敷。

4、西藥局部濕敷

4.1酒精濕敷用酒精濕敷法能明顯降低靜脈輸注甘露醇時靜脈炎發生率。因酒精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并可擴張局部血管,增強血液循環,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4.2硫酸鎂濕敷因25%硫酸鎂具有鎮靜和改善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的痙攣,Mg2+可激活細胞的蛋白激活酶及三磷酸腺苷酶,使細胞膜通透性發生變化,穩定膜電位,消除黏膜水腫,擴張局部血管,增強血液循環,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明顯降低了靜脈炎的發生率。

4.3局部封閉加硫酸鎂濕敷曹嵐等采用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mL做局部環型封閉后,再行50%硫酸鎂濕敷,治療甘露醇所致的靜脈炎,使藥物在靜脈炎周圍形成較高濃度,能迅速緩解不適,達到治療效果。

4.4康惠爾水膠體敷料治療于金華等用康惠爾水膠體敷料治療靜脈炎,療效明顯優于硫酸鎂。其主要成分是粘性材料和水膠體(羧基纖維素鈉)以及人造彈性體等,起到局部潤滑和隔離作用,削弱成纖維細胞的活性,保持敷料下皮膚干燥,減少菌落生長,為高分子特殊材料,很少有皮膚過敏反應。人造彈性康惠爾水膠體敷料粘貼后成為閉合環境,形成低氧張力,刺激釋放巨噬細胞及白細胞介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癥消退。

4.5中藥外敷.中醫治療靜脈炎主要是以清濕熱,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為主??娊鹕徲镁普{云南白藥外敷治療藥物性靜脈炎起到止血化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促進局部炎癥吸收;用白酒調敷,行氣破血,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更能發揮云南白藥的功效。黎觀妹等將新鮮蘆薈外敷治療輸液后靜脈炎,具有殺菌,消腫,減輕疼痛,總有效率達97.83%。祝愛娥用濕潤燒傷膏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療效優于硫酸鎂。王素梅等用馬鈴薯外敷靜脈輸液滲漏處,效果好。郭淑珍[32]用仙人掌濕敷治療輸液后靜脈炎,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樹貞.現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68.

[2]歐麗萍.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防治進展[J].護理研究,2007,6(218):1599.

[3]KathyKokotis.Preventingchemicalphlebitis[J].Nursing,1998,28(11):41.

[4]黃春英.654-2治療靜脈炎及滲漏性損傷[J].護士進修雜志,1996,1(3):39.

[5]孫書香,王大玖.靜滴化療引起靜脈炎及滲漏性損傷的防治[J].山西醫藥雜志,1997,26(5):473-474

[6]吳勤,王鵬巨.靜脈給藥并發靜脈炎的發病機理和防治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1994,10(2):41.

[7]任旭東,曲在屏.甘露醇靜脈注射對兔外周靜脈炎及周圍組織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2):68.

[8]覃利華.靜脈給藥并發靜脈炎的發病機理和防治進展[J].醫學文選,1999,18(2):285.

[9]王江濱,李麗華,付薇.靜脈留置針引發靜脈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護理研究,2006,20(9):2453-2454.

[10]張玉慧,揚志琴.甘露醇加溫靜脈滴注的療效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2,8(7):536.

[11]李娜,孫曉紅.甘露醇致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吉林醫學,2007,28(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