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小學英語教育狀態研究

時間:2022-02-18 05:48:00

導語:基層小學英語教育狀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小學英語教育狀態研究

隨著世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學習英語的需求空前提高。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其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學生會幾句外語,而是對21世紀公民的一個基本要求。學習外語有助于促進孩子情感發展、認知發展、交際能力的發展和文化意識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以及國際間的合作。”(《英語課程標準解讀》)

一、永寧縣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永寧縣從2000年秋季學期起開始在各小學開設英語課,至今已有八年了。筆者在永寧縣53所小學調研和教學視導過程中發現,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英語師資緊缺

目前全縣承擔小學英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共70多人,其中專業英語教師的比例不足20%,但如果按國家規定開齊開足課程的要求,農村小學大多數英語教師崗位只能由其它學科教師兼任,有語文教師兼代英語課的,有數學教師兼代英語課的,還有的教師身兼數職,兼代英語課的同時還帶微機課、兼后勤人員等職務。“教育的問題就是人才的問題”,如此的師資力量必然引發了下列種種問題。

1.教師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由于農村小學的大部分英語教師不是專業教師,他們自身的英語水平不高,所以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語音、語調及英語表達方面錯誤的出現率比較高。在筆者調研和視導中發現,有不少教師單詞讀音不準,不能正確讀出單詞的重讀音節,教師讀錯單詞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教師口語能力較差,甚至不會運用英語課堂常用語;甚至還有少數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用漢語記憶英語單詞等等。“有其師必有其徒”,很多農村小學生學不好英語由此可略見一班。

2.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農村小學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和意義都很盲目,缺乏熱情和主動性。由于大多數英語教師非專業出身,他們對英語教育的理念和新課改的要求缺乏理解,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就是仍然以傳統的“灌輸”為主,使英語教學失去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而應有的情境性、應用性等。久而久之,許多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為英語是知識,學習英語是為了掌握知識,是為了升學考試。

3.教師負擔過重。永寧縣英語教師除了縣城和實驗小學為專職英語教師外,其他鄉鎮小學英語教師均為兼職教師。教師課時量達每周33節課之多,幾乎每一位英語教師都要跨年級,跨學科代課,學生人數也過多,教師精力不夠,往往出現顧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局面。而新課程又注重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小學英語這門課程的特點,注定了它的教學形式應當活潑、生動、富有感染力。有的教師每天的課程安排是滿滿當當的,加之沒有教學輔助設備(錄影機和掛圖等),一天下來,老師只能是筋疲力盡。這種現狀既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指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短課時、高頻率的原則,學??赏ㄟ^長短課結合,課內外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要保證每周至少四次教學活動,學校可根據具體條件,靈活安排。永寧縣自1995年秋起就在縣城一小、二小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后來又逐年在有條件的其他小學開設。就目前情況來看,開課起始年級很不統一,課時安排也不盡合理。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評價,各小學的英語課程大都形同虛設。就筆者所知,在開設英語的小學中,沒有一所學校遵循《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開課原則。多數學校只開設長課,周課時基本上安排3節,有少部分學校周課時只安排2節,而且一旦教學進度緊張,英語課就會被占用。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感到課時少,間隔時間長,語言知識復現率低,加之現在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語言容量大,知識點多,而且跨度較大,在如此緊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困難很大。

(三)教學設備難以滿足教學需要

農村學校的經費本來就緊張,加之農村學??傮w上對英語重視不夠,所以,學校寧可把有限的經費用于其它“主課”教學設施設備上,也不會投入到英語課程上。如有的學校英語教學資源的配備不足,就連最近本的英語教學掛圖、教師用書、課標、教學磁帶都沒有。由于條件限制,多媒體在農村還沒有普及,有些學校連錄音機還配置不全。眾所周知,英語不是母語,我們缺少必要的語言環境,因此英語教學需要借助硬件設施,比如錄音機、教學掛圖、教師用書、課標、教學磁帶等。通過錄音機可以讓學生聽到純正的英語,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畢竟英語教師的發音總存在著發音不純正的問題。但是在農村,由于缺少必要的設備,使得英語教學很難開展,更談不上說出標準的語音和語調了。

(四)農村家長對小學英語的重視不夠

我們知道,學生的教育可以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而要使教育達到應有的效果,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形成“合力”。但據筆者的了解,不少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有許多學生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有的家長既不懂英語,也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還普遍存在這樣的思想:“小學里主要是語文和數學,英語主要是玩玩的”。甚至,還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考大學,學習英語就沒有一點用途。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這些學生家長自然就不愿意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投資,不愿意為孩子購買英語磁帶、圖書等學習用品。

(五)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

在農村,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農村小學學生英語水平整體偏低,且兩極分化嚴重。小學生中,尤其是高年級學生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在剛剛開設英語的班級,學生對英語充滿了好奇,心情既興奮又激動,對于課堂上出現的詞、句能夠較好的掌握,對于會話也會經常性地操練。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和教材內容難度的加大,學生到了高年級英語水平兩極分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一部分學生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英語語言能力,并且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而另一部分學生開始感到學習英語很吃力,英語語言能力幾乎為零。

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兩極態度。我們發現,一般地來講,越是家長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高,成績好,反之,那些家長不重視的學生,一般越到高年級,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越低,成績也越差。

從考試成績來看,城鎮與鄉村之間、學區與學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出現兩級分化現象。有的學區配備了專業英語教師,他們的整體水平比非專業的學區高的多。平均分有50多分的差距。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也是造成兩級分化的原因之一。

二、解決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教育主管部門要為教師創造有利條件

1.教育主管部門要更加關注小學英語課的開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滿足師資需求,重視小學英語課教學,規范教學管理和教學行為。要創造條件使校內外課程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實物。除了教材出版單位為教材配備的直觀教具以外,教師還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制作直觀教具,收集可以用于教學的實物。同時要注意對教具和實物的保管和再利用。

2.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讓小學英語教學實現跨越式發展。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要充分利用計算機遠程教育和網絡等設施,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計算機多媒體資源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為一體,既是英語教學中非常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又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同時,計算機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技術又為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通過計算機遠程教育資源或互聯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二)合理安排師資力量

1.各校在安排英語教學時,要盡量按照《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既做到教師“定崗”(安排專職教師任教);又教學“定時”(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并保證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教學有研究與反思的時間,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2.招聘一批專業英語教師充實小學教師隊伍,盡可能做到每個學校有一名專業英語教師。

(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為英語課程實施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

1.要加大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的力度,形成強大的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讓英語教師從其它課程中解放出來,一心一意地學好英語、教好英語、鉆研英語課堂,給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另外,在培訓教師的同時,學校也要做好家長觀念的轉變工作,只有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觀念都得到更新,推進英語課程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開展豐富的農村英語教研活動。在農村,許多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惑,卻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思考。交流、碰撞會產生生命的火花,農村的英語教學無人關注,學校里沒有教研小組,沒有在一起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英語教學走得很難。作為教學研究的專職部門教研室應該充分發揮教學指導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安排形式多樣的活動,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進行理論和業務輔導。一方面建議教研室都要到基層農村學校蹲點,幫助農村學校搞好英語教學工作,做出科學的分析和決策,把成功的經驗加以推廣;另一方面,縣城的學校應開展與農村學?!敖訉ψ印被顒樱驼n下鄉,幫扶農村英語教學的穩步發展。

(四)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要僅僅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教,只讓學生去機械的背單詞、學音標、記語法,而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觸語言信息。同時,恰當的語言實踐運用訓練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是培養聽說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時而朗誦,時而重述,時而提問,創造語言情境,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質,讓學生在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自然地達到訓練的目的,從而提升小學生課堂語言的表達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注重教學過程。教師教學要重視教學的結果,更要重視教學的過程,要把重點放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要善于設計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