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奧運營銷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07 01:05:00
導語:企業奧運營銷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如其他營銷模式一樣,奧運營銷并非對每個企業都適用。在奧運營銷史上,有許多像三星、可口可樂這樣的成功經典,也不乏得不償失的失敗案例。結合2008年的奧運營銷案例,對于成長中的中國企業來說,奧運營銷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1.企業贊助奧運會的誤區
奧運營銷是體育營銷的一部分。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贊助奧運會積極性很高,但準備不足。我國企業將要參加奧運會贊助的企業比例高達93%,而真正參加過體育贊助的企業僅占62%,仍有38%的企業不知體育贊助為何物,這說明體育贊助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也說明我國企業對奧運會贊助具有從眾心理,對于奧運會贊助準備不足。
對奧運會贊助金額估計不足。對于全球贊助商、合作伙伴、贊助商、供應商、許可證計劃的贊助金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估計偏差,其偏差的一個明顯趨勢是估計過低。
2.奧運營銷經驗明顯不足
與可口可樂、三星、VISA和通用電氣這樣的巨頭企業的成熟奧運營銷經驗相比,中國企業在奧運營銷方面仍處于探索初期,國內企業明顯缺乏體育營銷的經驗。一些企業在國內的大型體育賽事上,拿到贊助商的身份后,只是利用體育場所內的幾塊廣告牌或者運動員服裝上的LOGO做做廣告。再說到奧運營銷經驗,中國企業就幾乎無從談起。
3.重戰術輕戰略
任何營銷手段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奧運營銷也是一場需要“放長線,釣大魚”的營銷戰。奧運會雖然短暫,但是從事前申辦、準備,到正式舉辦,再到事后奧運效應延續,需要經歷很長的階段。企業不能只顧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不能只在奧運期間搞營銷,更要為后奧運營銷鋪路,絕不能一看到前期的投資效果不好而輕言放棄。單憑在奧運期間做幾個廣告、贊助幾個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把品牌往奧運精神上靠,深入挖掘奧運資源。
4.資金規模的壓力
與跨國企業相比之下,贊助奧運會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首先面臨的是資金問題。在拋出了巨額的贊助費用后,能否保證后期的宣傳推廣費用足夠充裕?據了解,第六期全球贊助商的準入門檻已經由原來的400萬美元增長到8000萬美元左右??煽诳蓸肪唧w投資的市場推廣費用則是“贊助費的3倍~5倍”。有人甚至推測其后期推廣費是贊助費的10倍左右。
一些企業在營銷能力上存在不足,特別是財力上無法與國際企業抗衡。高回報必然意味著高投入。贊助奧運是一場金錢游戲,只有有實力的贊助商才能真正進入這個領域,體味到奧運營銷帶來的“放大效應”。以聯想加入TOP計劃為例,除了入圍企業的贊助費之外,后續的宣傳支出還要投入大約3~5倍的資金。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品牌形象,聯想至少要撥出3億美元的專項經費,僅200億港元身家的聯想,這筆費用對它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5.企業的奧運營銷傳播推廣運動與企業的品牌戰略不一致
品牌戰略是企業最終經營目標的體現,而奧運營銷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手段,應該是品牌整合傳播戰略的一部分,服務于企業品牌戰略。中國本土的企業奧運營銷情況還處于一個相對薄弱的階段。面對投入最高、風險最大的奧運營銷,僅僅靠花大錢買到奧運商標使用權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融合了公司戰略所要求的方向開展奧運營銷活動,才可以體現奧運營銷的真正價值。
二、奧運營銷的主要對策
我國企業的體育營銷策略剛剛起步,體育市場還有很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我國企業奧運營銷策略也還處于摸索階段,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我認為奧運營銷應做好如下工作:
1.重視人才
一方面,采取多種途徑,培養高級體育商務人才;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和聘用高水平的國際體育商貿人才。人是體育市場中最重要的資產,是一切行為的策劃者。一名高素質的體育商務人才具有豐富的商業知識、良好的商業動機和很高的商業才能。這也是一家企業進行成功的奧運營銷的基礎。
2.“間接法”和“直接法”整合運用
所謂間接法,就是企業通過向奧委會購買權力,獲得贊助商資格,享受合同約定的權利。這種策略是借助賽事和體育明星的魅力來吸引潛在消費者的目光,達到提升企業形象、拓展目標市場、促進產品銷售的目的。直接法,即企業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奧運的流行元素添加到企業主營產品中去,開發出具有體育概念、折射體育形象的系列新產品,從而創造并激發消費者對企業主營產品的新需求。
3.著眼未來,克服短視行為
奧運營銷最基本的功用就是成為企業和消費者改善或重建彼此關系的重要工具,雙方借體育運動產生了共同的焦點,奧林匹克文化和品牌文化相融,由此形成共鳴,這和企業為了博取消費者的好感而采取的主導式營銷大不相同,由此塑造出來的企業形象自然更加深入人心,從而帶動企業發展。如果僅僅依靠一次或者幾次的炒作,是很難將品牌的核心傳播給消費者,并讓消費者接受或認同的。世界很多著名的企業就是在長期贊助體育事業中樹立了全球品牌形象。我們應該向可口可樂公司、三星公司學習。
企業要充分體現社會責任感。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體育比賽,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贊助企業必須在“義”與“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有三大主題:分別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三個主題給參與奧運營銷的企業提供了三個基本的企業傳播導向。以“綠色奧運”主題為例,海爾成為2008奧運會的贊助商以后,圍繞奧運主題,在全國開展“綠色奧運,HOT中國”的奧運營銷傳播行動,全套綠色奧運家電陸續上市,奧運家電融合了節能和環保元素,希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4.媒體策略,打造強勢品牌
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的普及,使奧運會成為了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廣告媒介。同時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各大媒體在奧運會期間也都將成為焦點,也成為各個企業產品競爭的舞臺。
同時,企業必須牢記,打造強勢品牌的關鍵是能否正確、適時地整合所有的品牌信息、在最易與品牌關系者接觸的時間、地點、方式與他們進行雙向的溝通。
5.締造本土化策略
企業要進行連續的品牌打造工作,結合奧運本身舉辦各種活動,與消費者互動,倡導一種奧運與企業結合的文化或精神,并進行廣泛傳播,這樣就可以將奧運文化與國家本身的文化相結合,使奧運精神與企業本身的企業文化結合起來,提升了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例如,198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期間,美國柯達公司締造了一系列的日本本土化的策略活動,最終進入了被日本富士公司壟斷的日本膠卷市場。筆者認為企業在締造本土化的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圍繞奧運所進行的商業推廣應與品牌屬性相關聯。企業選擇體育營銷首先要考慮品牌或企業內涵與其是否吻合,即看產品的屬性與運動的連接是否自然流暢。奧運營銷就是讓企業乘機借勢,挖掘企業產品內涵與奧運的關聯性,讓關注奧運體育賽事的消費者也關注到企業的產品,能否借勢關鍵是要在情感內涵上與消費者達成共識,要有情感聯系才能產生品牌價值。
第二,奧運營銷傳播應有整體性、連貫性、可持續性。奧運營銷是將品牌核心文化以奧運為平臺進行再次提升與超越,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要把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持之以恒的整合傳播作。奧運傳播要特別注意奧運贊助前期的造勢,中期的同步亮點,后期的效應,不能賽事結束,企業的傳播活動也結束。另外,國內企業很少從品牌戰略的高度去思考奧運營銷的問題,奧運營銷在某些企業思維里不過是一種讓企業一炮走紅的“短平快”戰術,是打響知名度的敲門磚或簡單的促銷工具。若缺乏整體性、系統性、持久性戰略的指導,體育營銷會成為企業曇花一現的即興表演。
第三,要客觀地評估自己,量力而行。企業高額的贊助費用只是拿到開發奧運市場的入場券,開發贊助權的費用則需要更多地投入。企業應該量力而行,沒有客觀的調查、科學的規劃,奧運營銷就只能變成一種燒錢游戲,嚴重的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第四,體育明星做品牌代言要科學有創新。體育明星代言愈來愈成為企業體育營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品牌形象提供鮮活的個性因素。明星代言是一把雙刃劍,運用不當,不但浪費大量財力,還會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同時體育明星過于光彩奪目,可能會掩蓋品牌自身的發展方向,消費者記住了明星,卻沒有記住品牌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慧:奧林匹克營銷與我國企業的應對策略.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3):3~8
[2]黃俐:奧運營銷青啤智慧.市場研究,2007(7):52~54
[3]雷海艷:企業奧運營銷探析.集團經濟研究,2005(3)
[4]趙蕊楊:金龍魚奧運營銷升級戰.新食品.副食,2007(7):58~59
[5]焦利勤:中國企業奧運營銷分析.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6):87~88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企業在奧運營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認識不足、經驗不足、忽視戰略、資金壓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奧運營銷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奧運營銷品牌策略
- 上一篇:公共體育場館運用分析論文
- 下一篇:奧運創意經濟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