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物業開發的認識與建議
時間:2022-05-17 11:12:17
導語:地鐵車站物業開發的認識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土地開發范圍
以地鐵高架車站為例,以站點區域為中心,按照距離遠近根據步行情況對原有規劃進行調整,劃分為四個區域重點實施開發,形成以利用公共交通為前提的城市延伸。1)車站附近地區:設置與地面交通銜接的交通設施(交通廣場、公交車站、出租車上下客站)。2)距車站200m以內的地區:設置大型商業、商務辦公、快捷酒店、美食城、娛樂城等以達到高度利用。3)距車站500m以內的地區,設置高層商務辦公樓、高層住宅、酒店式公寓等。4)距車站1500m以內的地區,設置低密度高端住宅及醫院、學校、幼兒園、運動中心等配套物業。
2站點周邊土地利用與調整
為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建設對城市后續開發的積極作用,以軌道交通建設為契機,梳理沿線可開發用地,對規劃軌道線所有站點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土地開發提出指導性建議,對于一些零散用地作歸并處理,并對原規劃用地不適宜之處提出調整方案,提出控制要求,確定其用地性質、開發強度指標,指導規劃管理工作。城市受到特有的形態限制,軌道交通不僅是交通軸,更加是城市的發展軸。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交通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成為城市規劃和形態演變的重要部分,盡可能的將地鐵聯系到居住區、城市中心區、城市新區,提高土地的使用強度。車站作為聯系地上地下空間的重要節點,通過向周圍的輻射,擴大城市空間的影響力。綜合考慮軌道交通沿線范圍不同地區的現狀及規劃約束,圍繞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對規劃區內各類用地進行合理再配置,并對規劃用地采用分片區、分站點的辦法分別提出對應的調整策略。
3地鐵內部可利用商業資源
軌道交通沿線可利用商業資源包括:1)站內商鋪,常設置在車站的擴大公共區,規模相對較小。站內除了小網點商鋪外,還可以設置小型輕便的自動售賣設施。商業規模根據車站空間的條件,客流的多寡確定。2)區間折返線、存車線以上地下空間,與站廳層公共區相連,適宜做地下步行商業街,由于過多的商業人流會使步道擁擠,通常兩側商鋪一般進深不大。商業類型主要是中檔生活用品。3)深埋明挖車站的交通層,適宜做地下步行商業街或小型商場。4)交通連接通道,功能以出入口、商業接駁及市政過街為主,兩側利用做商業廣告。
4綜合開發案例
4.1香港九龍城站
九龍站包括通往機場快速干線的大堂及出入口;公交車和出租車停車場;5126個住宅單位;一個購物中心;位于多層裙房內的辦公室、賓館和娛樂設施,以及22座大樓。六層的車站是工程要最先完成的部分。隨后安排有七個建設階段,公共交通、購物中心、人行道和平臺廣場,構成整個城市體系的一部分(見圖1)。
4.2香港青衣站
青衣站的開發主要體現為主題商城和住區的綜合開發,通過合理組織人流,帶動整個地塊的發展。周邊地區的配套設施分期逐步完善,建成的交通系統包括13條公交路線和2條地鐵線,使車站周邊社區充滿活力。上蓋住宅分期建設,包括245700m2住宅,46200m2商場,配套有5個小學、4個中學和2個職業學校,形成了青衣地區的社區組團(見圖2)。
4.3南京馬群站
馬群站位于南京城東,匯集了3條軌道交通線、多條由市區發往仙林、湯山、句容等郊區縣市的公交,其交通位置極其重要,因此建議結合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銜接換乘打造馬群站為一個綜合換乘樞紐,并采用“TOD模式”進行上蓋物業開發,打造馬群換乘樞紐為一個城市大型綜合體,樹立南京東部門戶的形象(如圖3所示)。馬群交通樞紐綜合體總圖布局:地塊北側為交通樞紐,建筑將輕軌十六、十七號線、寧句城際、公交首末站等公共交通包于其內。南側以商業娛樂、商務辦公、公寓等功能為主,整個建筑體相連有序連為一體。換乘樞紐將3條軌道交通線、公交首末站等融于一體,并與區域軌道電車站相銜接,將多層次一體式換乘變為可能,南側通過二、三層連廊,將樞紐與商業空間進行連接,方便購物與辦公的人群到達。
本文作者:夏素平王立波工作單位:南京建工集團
- 上一篇:論JIT思想在物業教學的實踐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的網絡特征研究
精品范文
5地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