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08-12 09:27:28
導語:城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時代,養老問題一直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城市養老服務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泉州市,在發展養老服務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政府扶持、機構養老服務和社會力量參與方面仍存在諸多困境。破解城市養老服務業之困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要以統籌規劃推進“精準扶老”,以資源整合推動“社會化養老”,以技術創新實現“智慧養老”,以實踐創新探索“醫養結合”。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城市;養老服務業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將完善和加快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業。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益顯現,傳統的養老服務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養老制度保障不健全、城鄉養老資源差距大等影響著城市養老服務業的穩定發展。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泉州市各級政府重視老齡化現象,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推動全市養老事業的有序發展。養老服務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困難。筆者以泉州市為例,對其養老事業的實踐進行檢視,以期為破解養老服務業之困局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一、泉州市養老服務業取得的主要成效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實施效果的逐步顯現和人口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養老問題已成為國家和社會必須面對和亟需解決的難題。養老問題不應只停留在物質贍養層面,還應延伸至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緊急救助和精神撫慰等層面。發展城市養老服務業,建立一套完備的養老服務體系就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舉措。截至2014年末,泉州市60周歲以上的本地戶籍人口有88.6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2.37%[1]??梢娙菔幸堰M入老齡化社會。面對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而衍生出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市政府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在整體規劃、資金扶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養老服務更加到位,養老保障更有力度。
(一)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法規不斷健全
與過去相比,泉州市制定相關政策的方向和目標逐漸明晰。自2011年以來,泉州市先后出臺了《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貫徹意見》《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實施意見》等文件。2014年在《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中更加全面地提出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在泉州市政府的政策驅動下,養老服務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已建、在建的各類養老機構共有500多家[2];重視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業;推進“醫養結合”新養老模式的發展;支持養老服務培訓基地建設等??梢哉f養老服務業在泉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正大步向前發展。
(二)養老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泉州市推出相關政策,制定養老服務配套設施的配置標準,建立四級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具體表現在:一是養老機構管理更加精細化。各類養老機構根據不同的配置標準滿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公辦養老機構發揮“托底”功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民辦養老機構則為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老年人提供服務。二是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在全覆蓋基礎上實現提標升檔。泉州市的養老90%是居家養老,因此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成為政府力推的養老政策。當前已建成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414個,基本實現全覆蓋[3]。今后政府將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推廣城市居家養老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養老安居新體系。
(三)養老服務業的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
泉州市養老服務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投資主體逐漸多元化。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聯合多部門,盤活社會多方資源,提供資金補貼保障。如為高齡老人提供生活補貼、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購買服務等舉措。二是提倡社會資本介入養老服務業領域。如由民間企業投資興辦的“泉州市江南老年頤樂園”現已投入使用,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通過海外華僑的捐贈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大埔村養老院”等,這些都說明社會力量已逐漸成為養老服務業重要的供給主體。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主要包括拓寬信貸抵押擔保物范圍、加大養老信貸投入和提高機構養老服務及入住老年人的保險保障水平等措施[4]。
二、泉州市養老服務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近些年,泉州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養老服務業仍帶“病”運行。養老服務業關系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理應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迫切需要突破其在當下的現實困境,以推動我國城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一)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
1.養老體制機制不夠完善
政府的頂層設計影響著養老事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近些年來,泉州市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政策法規以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夠健全。當前泉州市養老政策的關注點在于解決養老的經濟問題,而忽略人才隊伍建設、醫療保障等問題;二是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一項政策從制定到獲得廣大人民接受是需要時間的,這就需要政府堅持不懈地努力。
2.資金投入和人才幫扶不夠
資金短缺和人才匱乏是泉州市目前面臨的兩大困境。截至2014年末,泉州市政府在幫扶特困失能老人、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方面投入了一定資金,但從效果看,城鄉養老資金投入不均,部分養老機構處在艱難維持的狀態。說明政府在資金投入方面力度還不夠。此外,該市還存在著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專業化建設滯后等問題,加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已迫在眉睫。
3.養老配套設施規劃不合理
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是養老機構運行的重要物質基礎。盡管泉州市在布局規劃養老設施方面做出了很多嘗試,出臺的《泉州市中心城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養老配套設施之困局,但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缺乏較為詳細的養老設施規劃、城鄉養老設施不均、社區養老設施不健全、設施配置標準不明確和養老設施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影響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二)養老機構發展動力不足
1.養老機構“供需”錯位
泉州市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普遍比城市低,城鄉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不平衡。如城鄉養老機構的布局結構不合理,城區存在“一床難求”的現象,而農村多有空置,一些偏遠郊區沒有設立養老院,存在“就近養老”難的問題。各類養老機構也存在著諸多瓶頸。由于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及收費標準不同,導致公立養老機構床位遠遠不夠,而部分老年人因服務費用高而住不起民辦養老機構。城鄉養老機構“供需”矛盾問題已影響著該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2.爭取資金支持的主動性欠缺
要確保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主動爭取資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來,盡管泉州市在養老建設方面投入了不少資金,但部分養老機構在用地、設備等硬件方面資金壓力仍然很大。如民辦養老院的場所創辦難度大,多以租房或自建房充當養老院場所,普遍存在虧本經營的狀況。以晉江為例,目前僅有3家民建民營型敬老院,占現有養老機構的10%[5]。
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利用率較低
泉州市傳統養老觀念較強。據統計,與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約64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72%,其他居住形式(如養老院等)僅占3%[1]。表明社區居家養老是泉州市目前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因此,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是泉州市政府力推的養老政策。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運作資金、養老場地和人才匱乏等問題。城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利用率比農村低,導致出現室內閑置現象。
4.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未能有效銜接目前泉州市各類養老機構有500多家,但部分機構醫養銜接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養老機構的醫療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無法實現“有病就醫”;二是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較低,無法滿足部分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養老需求;三是護理型養老機構數量較少,護理床位比例偏低。這些充分說明現有醫養結合發展較為滯后,亟需加以解決。
(三)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不足
1.社會民間資本參與不足
十部委聯合的《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供給主體。泉州市社會資本涉及養老服務業各個領域,但是在參與過程中仍遭遇發展瓶頸。如民間資本參與缺乏統一、公平政策和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再加上養老優惠政策難以落實,使民間資本參與動力不足、投融資能力較差,影響了社會力量介入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
2.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存“短板”
泉州市民辦養老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大多依靠社會力量創辦,使其在場地、設備等硬件方面資金壓力大,虧本經營的局面難以扭轉。原因在于:一是政府的政策保障不健全,部分養老政策難以實施和落實;二是政府資金投入不足,使民辦養老機構難以維系。3.專業人才輸送不足目前泉州市各養老機構普遍面臨著專業人員難招的現象,說明該市養老服務人才嚴重短缺,再加上受過正規培訓的專業人員極少,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導致養老服務業的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影響養老機構工作的正常運作。
三、破解城市養老服務業困局的整合舉措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業正處于“三期疊加”:一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元年;二是“十三五”規劃元年,相關政策還處于蜜月期;三是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大時代[6]。2015年后,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場時代大變革,盡管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仍面臨著諸多困境。因此,破解養老服務業之困局要從政府統籌、養老機構建設和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助力養老。
(一)以統籌規劃推進“精準扶老”
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統籌規劃,轉變傳統思維。一是完善養老服務制度保障。2014年泉州市把養老服務業發展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并列為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說明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往往取決于政府實施的政策法規。二是提高政府投融資能力。泉州市政府將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提供資金補貼,重點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購買服務。三是強化養老服務隊伍建設。針對泉州市人才短缺的困境,政府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校增設相關專業,建設養老服務培訓基地。四是落實城鄉養老服務設施。泉州市規劃局將在片區開發建設時加強配套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并在新建樓盤配套養老服務設施。五是推進養老機構改革。政府要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保障和示范引領作用[7],同時要給予民辦養老機構更多支持,實現各類養老機構“供需”平衡。
(二)以資源整合推動“社會化養老”
“社會化養老”主要是指社會力量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價值[8]。政府要協同多方社會力量,使其成為養老服務業的生力軍。具體包括:一是鼓勵社會民間資本介入養老服務業。以晉江為例,磁灶社區敬老院就是一家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社區養老的養老機構,由民間社會組織負責投入資金和基礎設施。二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建設。由政府投資并引入社會力量進行服務已成為養老機構發展的常態。政府要建立激勵社會力量辦養老服務的長效機制,扭轉社會力量及資金不愿投資費力不討好的養老服務業的局面[9]。社會力量則要發揮自身社會公益性作用。三是加快社會組織培育和人才培養。鼓勵社會組織開展養老服務,建立促進社會組織承接養老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培養建設,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參與到養老服務的隊伍中。
(三)以技術創新實現“智慧養老”
“智慧養老”是隨著養老服務相關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新興理念[10],其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盤活社會養老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的一種全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泉州市在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助力養老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2014年成立的“泉州市禾康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基本完成了老年人信息錄入、手機發放等工作,并開始向老年人提供優質、快捷的信息化服務,逐步落實實體援助服務項目[1]。而泉州市泉港區通過引進“泉州市禾康智慧養老服務中心”作為承接主體,出臺《“互聯網+”居家養老助殘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啟動“互聯網+”養老助殘服務,為符合條件的對象提供基礎信息服務和實體援助服務[11]??梢姡瑢⑿畔⒓夹g與養老服務相融合是我國養老服務業與時俱進的表現,提高了養老服務的準確性和便捷性。
(四)以實踐創新探索“醫養結合”
全國各地正積極探索如何創新“醫養結合”模式,有望成為破解養老之惑的重要舉措。但在探索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需政府加以解決。具體包括:一是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破除發展醫養產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引導醫養產業往健康方向發展。二是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加強養老機構與周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保障老年人養老和醫療疊加的需求。三是加大對醫療養老的資金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建立護理型養老機構,落實養老機構醫療配套設施。四是提升養老機構醫療服務水平。政府要與社會合作,鼓勵更多專業的護理人員到養老機構工作。
作者:謝丹妮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泉州市老齡辦.泉州市2014年度老年人口與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2]張薇.泉州老年人口88.6萬“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受關注[EB/OL].
[3]張曉明,石偉琴.聚焦養老難問題多管齊下助老養老[EB/OL].
[4]余新仁.發揮優勢加快發展:解讀《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J].社會福利,2014(3):24-25.
[5]陳小妮.泉州多元化發展破解養老困局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EB/OL].
[6]王勝.“十三五”規劃系列之養老服務業:養老服務業三期疊加,全面爆發[EB/OL].(2015-04-30)[2016-02-15].
[7]福建省民政廳.福建: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新步伐[J],社會福利,2013(8):44-46.
[8]王素英.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具有廣闊發展空間[EB/OL].
[9]郭銘華.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何以舉步維艱?[EB/OL].(2014-04-13)[2016-02-15].
[10]席恒,任行,翟紹果.智慧養老:以信息化技術創新養老服務[J].老齡科學研究,2014(7):12-20.
[11]泉州晚報.泉州市泉港區啟動“互聯網+”養老助殘服務[EB/OL].
- 上一篇:軟件服務業發展宏觀分析
- 下一篇:經濟新常態下綠色服務業發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