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GVC參與對制造業出口韌性的影響
時間:2022-06-22 09:29:42
導語:服務業GVC參與對制造業出口韌性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世界專業化分工程度不斷提高,各個國家都加入到生產的“全球價值鏈”中。而2019年底暴發的病毒肺炎疫情,給國際經濟環境帶來了諸多沖擊挑戰。世界的疫情發展態勢,正在考驗著各國全球價值鏈參與的韌性。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背景,通過實證分析研究危機沖擊下各國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對其制造業出口韌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的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全球價值鏈中參與程度越深,在面對危機沖擊時,該國制造業出口下降的幅度越大,也就是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差。研究對于本次疫情,如何保持制造業出口韌性,重新審視全球價值鏈和服務業嵌入,促進各國轉危為機提出政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出口韌性;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危機沖擊;服務業
一、文獻綜述
(一)研究背景
新型肺炎疫情在整個世界蔓延,給國際經濟環境帶來了諸多沖擊挑戰和不確定性。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得以無國界生產為核心的全球價值鏈(gvc)分工體系不斷深化,成為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突出現象。在全球價值鏈革命不斷深化的當下又伴隨著疫情的沖擊,重新審視價值鏈參與程度與各行業出口韌性的關系,探尋增強我國制造業行業出口韌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GVC視角下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影響
在國際貿易中雖然商品貿易占主導地位,但是服務在大多數中高收入經濟體中占據著其經濟格局的主導地位(Joseph,2008),服務貿易通過附加在商品中進行實體產品的交易,以及在其物質材料中承載服務化來進行貿易(鐘韻等,2005)。制造業從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的工業化時期逐步轉型到產業內分工細化的產業集群時期(Eswaran&Kotwal,1989;陳建軍等,2009)。由于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運輸服務和金融服務在此時期慢慢孕育滋生起來(孔婷等,2010)。在全球價值鏈中,服務業對制造業的影響機制:一是因為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引起制造業規模報酬遞增,使其生產成本降低,這樣就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本去發展其核心技術,提升制造業的競爭能力。二是對外開放的服務市場可以降低貿易成本來增加制造業競爭力,有利于資源的再分配,使其從生產率較低的公司轉移到更有效率的公司。三是通過服務業的FDI以及其帶來的技術外溢效應提高制造業核心科技研發、設計能力。服務業是深化和推動制造業核心升級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所以,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服務業和制造業是誰都不可以拋下誰而談長足發展的。
(三)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制造業和出口韌性
隨著全球化生產和貿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在不斷的細分或者重組。細分的全球價值鏈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時期的挑戰。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問題是目前國際貿易前沿探討的熱點問題?,F階段,發達國家依舊在全球價值鏈占據高端上游地位。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我們的工業化程度也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而這主要是中國和“一帶一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制造業的技術含量不高,經濟結構不太合理,制造業生產長期以來被控制在中低端(楊繼軍等,2015)。然而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增長的背景下,保護主義、貿易摩擦的加劇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2019年暴發的疫情是“外部輸入性風險”的突出表現,不僅對國際貿易(張俊超,2020),還對全球價值鏈(戴翔,2020)、產業鏈的分工造成了沖擊,即在短期內通過生產、消費、貿易和政策,呈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但中長期看仍將在橫向和縱向維度上伸展(孫華平等,2020),并將伴隨深刻的結構調整。面對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的嚴峻挑戰,如何抵御沖擊帶來的負面影和防范未來的風險,這對于穩定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而“韌性”一詞的概念是由(Martin,2012)提出,常用于研究不可預料的突發的外部風險沖擊對區域、產業或企業的影響,一般定義為經濟主體抵抗(Resist)危機的能力。本文通過數據實證研究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分析危機沖擊下各國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對其制造業出口韌性的影響;并分析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與對策,以及疫情下全球價值鏈中國的機遇與對策。對于疫情帶來的沖擊,既要采取有效的短期應對舉措,也要做好有利的長期發展預案。
二、機制分析和研究方法
(一)金融危機對全球價值鏈影響的主要渠道
在現代經濟環境中,金融與經濟發展高度相關。頻發的金融危機伴隨著當前的全球衰退。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對世界經濟和全球價值鏈造成沖擊和影響。首先,通過產品渠道進行風險傳遞。主要源于資產證券化以及衍生產品的過度應用,由于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再加上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投資層層嵌套,使得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投資者成為此產品所有風險和損失的最終承擔者。金融危機更是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的走高,企業經營倒閉風險的增加,裁員失業的壓力增大,人們不得不減少支出以面對經濟困境。其次,通過金融市場傳遞加劇了沖擊范圍。由于金融機構嚴重虧損引發股市的大跌,使得大量資金快速撤離,從而加劇了市場的恐慌,進一步加速了資產價格的下跌。最后,通過雙邊貿易渠道使得全球貿易疲軟。由于當時美國居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從而影響了進口,使得大部分新興國家對美出口呈現負增長。由于美國經濟總量以及貿易量在全球的占比較大,因而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全球價值鏈的發展。
(二)疫情對全球價值鏈影響的主要機制
疫情的沖擊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影響全球價值鏈:首先,供給層面的影響,主要從要素投入方面和要素跨國流動造成沖擊。直接受到影響的是勞動力要素,因感染直接導致了生病員工無法正常投入生產工作;病毒的傳染性需要進行隔離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要素投入的減少,使得停產歇業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另個關鍵要素,資本也同樣遭受著巨大的打擊,外部危機必然會使得整個經濟形勢發生動蕩,這使得投資者們趨利避險開啟離市套現(BaldwinR,2020)。要素的減小不僅僅發生在單個國家和地區,還通過要素跨國流動的驟縮,作用在全球價值鏈上。在全球價值鏈分工條件下,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是生產網絡中的某個或某些特定節點,其產出狀況的變化必將引起全球價值鏈的變化。其次,疫情的沖擊從需求層面給全球價值鏈帶來間接影響。停工、停產和居家隔離,使得居民的消費行為呈現出“宅經濟”的特點。各企業工廠的停工停產,使得大量從業人員無法復工,只有基本生活保障收入,消費能力顯著下降,經濟社會運行受到嚴重沖擊。市場總需求呈現疲軟走勢。然而,在全球化和開放經濟的大環境下,市場需求的疲軟通過全球價值鏈對其他國家也產生了擴散效應(劉夢等,2019)。最后,貿易沖擊作為中介作用影響全球價值鏈。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貿易加大不同的網絡節點之間的連接程度,全球價值鏈分工才得以維系和發展。然而,當前日益嚴峻的肺炎疫情卻對這一重要的作用機制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影響。貿易的沖擊不僅僅是因為要素供給的不足和總需求的疲軟導致跨國流動的縮減,還通過各國政策的干預,交通運輸的阻力等諸多因素,阻礙貿易的發展,沖擊全球價值鏈的分工。
(三)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的測算方法
Hummels等人使用勞資關系法通過矩陣計算將國內出口進一步分解為國內外增加值,并將國內增加值進一步分解為直接出口國內增加值和出口國內增加值間接增加。這是為了衡量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Koopman等人基于與產業的國家關系表創建了兩個關鍵指標。一個衡量一個國家的通用產業或子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另一個衡量通用產業和子行業的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狀態。在“加工貿易”占主導的發展中國家和出口大量高價值中間產品的發達國家中,KPWW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重復計算傳統貿易數據的問題,更好地反映了工作和生產的劃分。采用Koopman等學者構建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指數,針對各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進行深入研究,計算公式如下:Gxi=Ixi/Txi+Fxi/Txi其中,x表示具體的某行業,i表示具體的某國家,Gxi表示i國x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水平,Ixi表示i國x行業間接出口的國內附加值,Fxi表示i國x行業出口的國外附加值,Txi表示i國x行業的總出口。Gxn值越大,表明i國x行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程度越高。
三、數據說明和變量選取
(一)數據來源
本文實證研究所需數據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套數據庫:一是基于OECD的2000—2011年增加值貿易(TiVA)數據,包含出口行業出口總值的國內外增值成分,用于GVC(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對各國服務業及服務業情況進行了測算分析;二是世界貿易組織的WTO數據庫,包含世貿組織提供有關經濟和貿易的定量信息,用于獲取出口韌性控制變量的數據。本研究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背景探究面對極端外部環境時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對制造業出口韌性的影響,選取的樣本區間為60個國家和地區2008—2015年的數據作為樣本,表1為詳細的數據統計說明。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出口韌性參考賀燦飛等(2019)的測算方法,用抗風險能力(Resit)作為衡量出口韌性的指標。以各國制造業出口額相較于2008年出口額的偏離度作為其抵御風險能力的衡量變量,公式為:Resit=(exportit-exporti2008)/exporti2008其中,exporit和exporti2008分別為i國t年和2008年的出口額,Resit的值越大,意味著企業出口額下降幅度越小,抗風險能力越強,出口韌性越大。2.解釋變量——各國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選用Koopman等(2010)構建的參與程度指數用以衡量一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該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Gsn=Isn/Tsn+Fsn/Tsn其中,s表示服務業,n表示具體的某國家,Gsn表示某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Isn表示n國服務業間接出口的國內附加值,Fsn表示n國服務業出口的國外附加值,Tsn表示n國服務業的總出口。3.控制變量為避免其他變量對回歸結果造成的影響,加入可能會影響出口韌性的控制變量,包括:(1)經濟穩定性——(Sta),使用通貨膨脹率衡量各國經濟穩定性,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2)產業結構——(Str),使用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表示制造業的占比,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3)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Bop)。外部極端環境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融資環境的惡化,故將其變量納入模型。
四、實證分析
(一)實證模型
本文采用各國制造業總出口偏離2008年的程度作為風險抗擊能力的解釋指標,各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程度作為核心解釋變量,采用面板數據分析的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分析,回歸方程如下:Resit=β0+β1lnGsn+β2lnSta+β3lnStr+β4Bop+δi+δt+εft若待估系數β1>0,說明該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嵌入程度越大,則相較于2008年,制造業出口額下降幅度越小,也就是企業抵御風險能力越大,出口韌性越強。
(二)回歸結果
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首先進行單位根檢驗,在ADF檢驗下拒絕原假設,說明不存在單位根,此序列是平穩的。表2是依次利用面板回歸檢驗服務業價值鏈參與程度對制造業抵御風險能力的影響,結果見表2所示。從結果可以看出,各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的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在全球價值鏈中參與程度越深,在面對危機沖擊時,該國家制造業出口下降的幅度越大,也就是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差,這可能是因為危機的發生沖擊了全球的價值鏈的分工、市場和貿易。Sta的系數也顯著為負,這說明了通貨膨脹率越高,在面對沖擊時,該國制造業出口下降幅度越大,但是顯著性不是很強;而Str和Bop的系數是為正數且顯著,說明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越多,在面對危機沖擊時制造業出口的下降幅度越小,風險抗擊能力越強。
五、結論與建議
當今的全球化時代背景,國際貿易在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挑戰和問題。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和貿易聯系越來越密切,全球價值鏈的分工不斷加深,國際分工帶來的生產碎片化,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在經受著諸多不確定又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素的沖擊。因此在發展全球價值鏈的同時,各國也要提高自身產業的出口韌性。本文的研究出發點基于當代熱點研究問題全球價值鏈中的服務業和制造業,結合當下的疫情沖擊問題,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沖擊影響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越高,在面對危機時制造業出口抵御風險的能力越低,符合經濟學意義。在全球生產碎片化、專業化的趨勢下,各國在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同時,也要關注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對其出口韌性的影響。這就要求各國企業在參與全球價值鏈時做好風險防控,采取積極措施化解外部沖擊,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在宏觀層面,要以更大的開放應對危機的不利沖擊,加大外資的金融支持,優化投資貿易便利化建設,把握新的出口增長點,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加強產業關聯,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合作。在微觀層面,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特別關注參與價值鏈的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小規模企業以及一般貿易企業所遭受的沖擊,對其進行精準施策,增強出口韌性。
作者:馬小淇 單位: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非遺保護與文創旅游融合發展路徑
- 下一篇: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