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歧視在水價的運用探究
時間:2022-08-01 05:29:00
導語:價格歧視在水價的運用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水價形成機制及水市場
1.1水價的內涵
水作為一種資源,其本身具有稀缺性,而水價正是其稀缺性的經濟學體現。通常水價應由供水水價、水資源費、污水排放費、保護水資源及恢復生態的費用等組成。水價既要反映水的內在價值又要起到調節市場供需的作用,具有信息傳遞、行為指導的功能.
1.2水價的形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市場調節可以達到均衡狀態。此時供求相等,對應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均衡價格下的交易量稱為均衡產量。但實際情況要比理論復雜得多:由市場自身達到的均衡價格往往無法真正反映水資源的稀缺性,如水的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就很可能得不到準確體現;均衡價格下的均衡產量通常是不利于節水的,正是由于由市場確定的水價低估了水的真正價值,導致均衡產量偏高,從而造成水資源浪費。
因此,要使水價發揮作用,政府就必須參與水價的制定,通過宏觀調控使之充分反映水資源的內在價值,達到提高用水效率、優化水資源配置的目的.
1.3水市場
水價確定后,水權便可以進行交易與轉讓,這樣就形成了水市場。水市場按照用水主體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工業用水市場、農業用水市場及城市生活用水市場。通過水權在市場內和市場間的出售、轉讓,使水的利用從低效率領域向高效率領域轉移,進而優化水資源配置.
2價格歧視
2.1概念
所謂價格歧視,是壟斷者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成本的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收取不同的價格,或是對不同成本的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收取相同的價格。具體表現在:一是壟斷者可以對市場進行細分,對不同的顧客采取不同的價格策略;二是對于給定的消費者,根據其購買量來確定價格水平,這稱為多重價格;三是對每一個消費者購買的每一單位產品分別定價,這稱為完全差別定價.
2.2存在條件
一是壟斷者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需求與價格成反比;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有效區分開;三是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四是不同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并且為壟斷者所知.
2.3主要形式
市場分割的價格歧視又稱為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者對各個市場中的購買者根據其需求彈性的不同進行分別定價,通常在需求彈性較大的市場定價較低,在需求彈性較小的市場采取較高定價,之后再將總銷量分配到各個子市場出售。如果壟斷者使各子市場的價格分別等于消費者的意愿價格,那么利潤將比單一價格有明顯提高.
多重定價即二級價格歧視,指壟斷者對某一特定的消費者按其購買產品數量分別制定不同價格,從而獲取利益的一種方法,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當購買量不大于Q1時,單價為P1;當購買量介于Q1和Q2之間時,超過Q1部分的單價為P2;當購買量大于Q2時,超過Q2部分的單價為P3.
這種定價方式與P3處單一定價相比,壟斷者的利潤會增加,增加量為(P1-P2)Q1+(P2-P3)Q2.
如果壟斷者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
3應用價格歧視理論對水市場的差別定價
3.1對不同地區或用水主體實行差別定價
對不同地區或用水主體實行差別定價,即實行三級價格歧視,其關鍵在于各市場中消費主體對水的需求彈性不同,由此便可在需求彈性小的市場制定較高的價格,需求彈性大的市場制定較低的價格.
3.1.1對不同地區實行差別定價
對于我們研究的水市場,根據地理位置的差異,將水市場劃分為不同的子市場。由于各地區水資源的多寡不同,取水成本不同,必然導致用戶對水的需求彈性不同。與此同時,空間障礙的存在使地區間不會發生水權交易行為。這些就使對不同地區水市場的差別定價成為可能.
實行差別定價后,各地區可根據自身供求特點找到各自的市場均衡點。與統一定價相比,這樣既避免了某些地區認為水價過低導致的浪費,又不會使另一些認為水價過高的地區因過度節水而使其發展受到限制,不僅使供水企業的收益得以最大化,而且總體上有效地節約了水資源,同時優化了水資源配置.
3.1.2對不同用水主體實行差別定價
如前所述,對于各地區的水市場,根據用水主體又可將其進一步細分。顯然,工業、農業、城市生活等方面對水的依賴程度及水源的替代程度上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用戶對水的需求彈性也不同。而供水系統的不同又使各市場間的水權交易同樣存在困難。因此,對各用戶的差別定價也是可行的.
就我國現階段情況來看,工業用水所占比重最大,一般的工業企業又以盈利為目的,對成本的上升較為敏感,加之對水的需求彈性較小,所以應對工業實行較高的價格策略,這樣一方面會使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會促使其在尋找更好的節水措施上加大力度,以降低日益上漲的用水成本。此外,對于一些污染企業還應額外增收一定的費用,因其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相當于使用了水價中的生態水價部分.
與工業用水不同,農業用水的需求彈性要相對大些。由于農村家庭經濟水平偏低,面對上漲的成本與用水矛盾,農業生產者只能把目光轉向廉價的地下水,而地下水濫采造成的后果是難以估量的,往往會得不償失,因此,農業水價應以穩定為主,不能隨意變動。此外,對于某些嚴重缺水的地區,政府應調用工業用水市場中的盈利來對農業用水進行補貼,或修建水利工程使用水成本下降,以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由此可見,水資源在行業間的配置也得到了優化.
城市生活用水因其目的多樣性而較為復雜,其對水的需求彈性在各階段也有很大不同,應進一步實行差別定價.
3.2對同一用水主體的不同用量實行差別定價
鑒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復雜性,將根據用戶用水量的不同實行“階梯水價”,即二級價格歧視.
城市生活用水可以看作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維持一個用水單位正常生存所必需的,稱為生存用水,包括飲用水、基本清潔用水等,該部分用水量是缺乏彈性的,不會因為水價的上漲而減少;第二部分稱為生活用水,是指滿足基本用水量后,進行正常的生活所需要的水量,如沖廁、清潔房屋的用水等,這部分用水具有一定的彈性,雖然也是生活必需,但在水價上漲后,人們會考慮通過減小用水頻率或重復利用等方法減少該部分用量;第三部分稱為奢侈用水,如洗車、桑拿浴、水族箱的用水等,這部分用水量富有彈性,在水價上漲后會有明顯減少。因此,城市生活用水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總體向下傾斜并凸向原點的曲線(圖2中D曲線).
在單一定價條件下,設水市場達到均衡時的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分別為Pe,Qe,則其價格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圖2中f(Q)),供水企業獲得的收益為P?eQe。若進行二級價格歧視則:當用水量在生存用水量以內時可采用單一定價時的均衡價格對于超過生存用水量的部分可根據各部分用水量需求彈性不同采取超額累進的計價方法,此時價格曲線就變為階梯狀的分段曲線(圖2中f(′Q))。由于價格歧視會增加供水企業的收益,同樣,在保證收益不變的條件下,用水量會減少至Qe′。Qe與Qe′存在如下關系:QeQe′乙(fQ)=Qe′Q基乙[f(′Q)-(fQ)],該關系確保了價格歧視前后供水企業的收益不變。此外,位于需求曲線D以下的各價格,即圖2中低于P2的價格,均為消費者的意愿價格,而高于P2的價格則帶有懲罰性?!半A梯水價”的實施促使人們產生節水動力,水的需求會有所下降。但與盲目的提高水價來抑制用水不同的是,“階梯水價”既促進了節水,又兼顧了社會公平。對于低收入者來說,只要將用水量保證在一定限額以內,并不會增加支出;而高收入者即便不在乎水價的上漲,但面對越來越高的價格使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更多.
4結語
價格歧視本是壟斷者為達到利潤最大化而采取的價格策略,在水價的制定上采用價格歧視不僅使企業利潤得以增加,更重要的是強調了水資源的稀缺性,喚醒了大眾的節水意識,促進了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也使水資源的配置進一步走向優化.
- 上一篇:新聞媒體自查狀況深思
- 下一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報告范例5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