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國民經濟監管核算舉措
時間:2022-11-06 11:59:00
導語:國內國民經濟監管核算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國民經濟核算的含義和功能
1.1國民經濟核算的含義
國民經濟核算是運用統計指標及其體系,對一定范圍和一定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利用所進行的計量;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所進行的計量;對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總量、速度、比例、效益所進行的計量等。廣義來講,國民經濟核算包括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它們相輔相成。分工協作,有機地組成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狹義來講,國民經濟核算僅指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的目的是為經濟行為監測、經濟分析、國際比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服務。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是試圖通過系統地規范概念、分類、核算原則、表現方式及邏輯關系,更好地實現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的統計描述。
1.2國民經濟核算的功能
作為國民經濟統計方法,國民經濟核算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和微觀經濟決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國民經濟核算能夠有效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國民經濟核算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核算原則和方法把描述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基本指標有機地組織起來,采用大量信息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計劃、決策的確定和執行起著重要的咨詢、服務與監督作用。其次,國民經濟核算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國民經濟核算提供了關于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系統數據,是制定宏觀經濟管理所需規劃、計劃和政策的重要依據。國民經濟核算所提供的有關生產、收入分配、消費、投資等方面的基礎數據,為宏觀經濟管理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再次,國民經濟核算是微觀決策的重要依據。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和個人對生產、消費和投資決策的需求增強,國民經濟核算部門能否提供準確和豐富的國民經濟核算信息直接影響到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對各種不同類型經濟統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和指標設置提出統一要求,國民經濟核算使得這些經濟統計在滿足其要求的同時,實現彼此之間的相互銜接,使整個經濟統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2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兩者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只是計算口徑不同。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價值的總和。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索收入計算取得。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而后者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來說,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兩者相差數額不大,除非某個國家在國外有大量的投資和大批勞動力,該國的同民生產總值可能會大于國內生產總值。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3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3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生產法是從貨物和服務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總產品人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的收入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核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支出法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用于最終消費的資本形成總額以及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總額,它反映本期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的使用及構成。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角度來反映國內生產總值最終去向的一種方法。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消費+總投資+出口一進口一國內生產總值。
- 上一篇:金融體系工程同風險監管的新進展
- 下一篇:深究市場經濟下會計統計核算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