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下的經濟管理論文

時間:2022-10-24 10:07:16

導語:成本管理下的經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本管理下的經濟管理論文

一、醫院成本管理的概述

(一)醫院成本管理的相關概念成本控制與管理是醫院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體系,是成本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醫院成本核算是借鑒工業企業的一種經濟管理方法。是醫療機構按照《醫院財務制度》有關成本費用開支范圍的規定,核算醫院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支出的物質消耗、勞務報酬以及有關費用支出的數額,即把一定時期內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加以記錄、匯集、計算、分析和評價,按照醫療衛生服務的不同項目、不同階段、不同范圍計算出醫療衛生服務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確定一定時期內的醫療服務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并根據不同醫療服務項目的消耗,分配醫療服務費用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完善,成本核算已成為醫院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3]。(二)醫院實行成本管理的目的,醫院實行成本管理,其目的是通過對醫院和醫療服務成本的核算與管理,更新醫院經濟管理的觀念,提高醫院全體員工的成本意識,減少浪費,從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醫院在市場經濟下的競爭力。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第一加強對醫院資產的管理:防止無形資產流失。資產管理是醫院經營的前提,對醫院資產進行統一管理,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4]。2.第二準確及時地計算醫院的成本費用和消耗:客觀反映不同服務項目的效益情況。3.第三提高效率及效益,提高服務質量:增強醫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力。改善經濟管理工作,及時掌握醫療機構經濟運行狀況,提高管理水平。為醫院建立績效激勵機制及薪酬制度改革奠定基礎。第四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對醫療產業政策及現行價格體系進行評價,合理使用衛生資源,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增收節支,以較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收益。(三)醫院開展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醫院開展成本管理是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和醫院改革的發展,越來越要求高度的經濟管理,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第一在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伴隨“醫藥分家”將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醫院在加強經濟運行管理,減少不合理用藥,降低對藥品收入的依賴,優化調整醫院經濟收入結構的同時,要加強重支出、重效益、重核算的成本核算管理,對醫院成本消耗進行有效控制,積極探索符合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展方向的醫院經濟運行管理體制,建立高效規范的醫藥衛生運行機制。2.第二控制和審核費用支出,提供經營決策依據:醫院開展醫療活動,必須消耗人力、物力、財力,醫療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對醫院的管理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成本核算,加強審核力度,規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費用。在安排支出時,能夠保證重點,尤其是要使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支出保持合理的比例,使醫院的支出趨于科學化、合理化,減少資源的浪費。并可根據全面成本核算,進行經濟效益分析,使決策者了解到通過成本核算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從而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3.第三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促進醫院優質高效低耗:醫療收費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實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單位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醫院只有提高質量和效益才更具有競爭力。患者對醫院質量的評價是以自身的滿意程度來衡量的,這種滿意不僅僅是要求診斷快、療效好,還要環境美和耗費少,合理地耗費已逐漸成為衡量醫院質量的要素之一。醫療收費由政府統一定價,因此醫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點只能是減少浪費,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醫院成本管理的內容

(一)醫院成本的構成醫院成本是衛生服務過程中所發生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耗費的總和。是醫院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和支出。它由醫療成本、藥品成本、管理成本等組成。(二)醫院成本費用的分配醫院成本費用的分配是指將間接成本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在不同成本單元之間進行分配,以及當成本費用是多科室共同耗費時,在科室之間分攤。及時、全面的將醫院成本歸集并分配到門診和臨床各科室,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按科室面積比例分攤、按科室人數分攤、按門診人次分攤、按收入比例分攤、按實際消耗量分攤。采用直接分攤法以及內部轉移價格法,對不能進入當期成本的采取分期攤銷。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和支出均記入成本,包括工資、夜班費等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費、低值易耗等材料費、洗滌費、水電費、電話費、保潔費、辦公用品費、管理費、房屋、設備折舊費等。(三)醫院成本費用歸集醫院成本費用歸集是按醫院不同的業務部門和成本總分類項目歸集。如臨床科室、醫技科室所發生的直接費用,以及與醫療成本費用項目相關的間接費用,均列入醫療支出科目進行核算。成本項目明細數據進行采集和匯總的方式為:對不同成本項目分別采取手工歸集匯總與計算機網絡傳輸相結合的方式,按月、季為成本計算期。建立院級和科室級各類成本總賬和分類賬目。(四)對不同類型責任單元的管理要求1.對醫療技術類型責任單元的管理要求: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成本核算管理的重點,加強科室內部實物管理;各種儀器設備、醫用消耗材料、藥品、試劑、衛生被服、營具等實物要有專人負責登記、保管,交接班時要清點數量;嚴格遵循計算機網絡操作規程。及時、準確登錄或統計醫療信息,保證各項醫療基礎數據的完整、準確。2.對醫療、后勤實物保障類型責任單元的管理要求:各項實物支出必須符合醫院有關規定,嚴格按批準的年度預算執行。實物購置要按各項事業費年度預算編制采購計劃,嚴格按計劃采購;建立健全實物管理制度;健全物資和固定資產實物賬,并按有關規定進行核算;完善實物管理部門的計算機管理子系統,對各實物部門的采購成本、實物消耗成本、人力成本等實行定額管理;限期報送上月各單位實物消耗成本核算報表。提供的勞務、材料等服務,根據核定的對內服務價格,按項目統計,并實行供需雙方簽字驗收制度;實行成本定額管理制度,并設專人負責內部設備、庫存維修材料、工時材料消耗統計等實物保管工作,在實物會計的指導監督下,做好實物人、出庫的登記統計工作;限期報送上月各單位消耗統計表。3.對行政管理類型責任單元的要求:年初編制本級經費預算,經批準后,對執行情況進行全程控制;嚴格控制各項行政管理費用,按審批權限開支;厲行節約,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按規定限期向院主管部門和領導報送成本核算各類報表及有關分析報告。

三、成本管理效果的評價分析

(一)醫院概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始建于1960年,注冊資本:2768萬元。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醫院編制床位400張,2013年末從業人數91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11人,離退休407人。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醫療、康復、體檢、院前急救八位一體,以心內科、骨科和整形外科為研究重點,內、外、婦、兒、眼、口腔、耳鼻喉、皮膚、中醫、針灸、理療康復醫學等并駕齊驅的大型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醫院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技術人才密集、臨床學科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整體醫療水平較強,在北京西南地區享有較高聲譽的現代化醫院,是北京市首批醫療保險定點醫院,也是豐臺區和房山區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承擔著豐臺區西南區域傳染病篩查和所在地航天職工及周邊地區二十余萬人口的醫療保健任務。(二)醫院經營情況(表1)醫院近三年經濟指標情況,(表2)為七三一醫院2013年與2012年1~9月各項效率指標增長情況,以及與北京市三級綜合醫院平均效率指標、二級綜合醫院平均效率指標對比情況,(本院為二級綜合醫院),(表3)中可以看出醫院應縮短平均住院日,增加病床周轉次數。(三)成本管理效果醫院自開展成本管理工作以來,不斷建立健全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不斷改進成本核算的方法,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合理控制運行成本,并與年度目標責任管理考核相結合,逐步完善考核體系。每月做好科室成本效益分析工作,實時掌握科室成本變動及經濟運行情況,對影響成本變動的因素進行分析對比,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杜絕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費,降低次均醫療費用,通過醫療服務總量的增加,使經濟效益最大化。近兩年醫院先后對放射影像科、中醫科、社區中心的針灸按摩組、理療康復組和口腔組等作為成本控制試點科室,對科室人員進行成本核算培訓,提高成本管理意識。對科室經濟管理及成本核算進行全過程的指導、不斷強化科室內部管理,加強成本控制,重視經濟運行成本的核算與分析,進一步制定目標管理,定量控制變動成本消耗,增強了科室對水、電、醫用材料、一般性物資消耗的節約意識。建立科室庫存材料使用臺賬,鼓勵科室加快庫存材料周轉率,減少科室二級庫存,合理控制成本。積極發揮職能科室成本管理導向作用,充分考慮質量—成本—社會效益所占比重,及時通報試點科室成本效益分析工作以及各月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收支結構變化情況,使科室管理者及時調整經營管理方案,在醫療質量不斷提高,醫療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降耗節支。1.2013年中醫科:實現醫療收入101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25萬元,增長47%;成本費用總額95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2萬元,增長42%;實現利潤5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3萬元,增長287%。利潤率由2.2%提高到5.7%,成本費用總額占收入的比例由97.8%降低到94.3%。2.2013年社區中心針灸按摩組:實現醫療收入26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7萬元,增長35%;成本費用總額13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2萬元,增長32%;實現利潤12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5萬元,增長38%。利潤率由47.7%提高到48.8%,成本費用總額占收入的比例由52.3%降低到51.2%。3.2013年社區中心理療康復組:實現醫療收入26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6萬元,增長40%;成本費用總額14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3萬元,增長30%;實現利潤12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3萬元,增長54%。利潤率由41.8%提高到46%,成本費用總額占收入的比例由58.2%降低到53.9%。4.社區中心口腔組:實現醫療收入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萬元,增長21%;成本費用總額3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萬元,增長18%;實現利潤4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萬元,增長24%。利潤率由54.8%提高到56%,成本費用總額占收入的比例由45.2%降低到44%。醫院將根據科室的專業特點進一步細化核算單元,定期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經濟核算工作與以醫療為中心的各項工作有機地相結合,根據科室的支出及成本費用管理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其可行的方面和需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提出改進方案。提高醫院經濟運行的效益。

四、成本管理過程中幾點建議

在進行成本核算工作過程中,要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改進與完善。還應注意加強成本預測與成本考核,優化成本決策,建立成本責任制,加強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建議如下。(一)醫院成本核算應由現在的科室核算向病種核算、醫療項目核算發展[5]1.病種核算:醫院的醫療服務是針對每一種病種診療的,以每一病種為成本核算單位,建立單病種診療的標準成本,能夠反映每一病種治療的效率和費用的高低。將其與不同時期、不同醫院對比,能反映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效益,與實際病種成本對比分析,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為以單病種費用為基礎的付費方提供成本數據,將有利于進行醫院成本控制監督,提高醫院在市場的競爭能力,為患者提供一個明明白白的消費服務。2.醫療項目核算:建立主要醫療項目平均社會成本的動態測算制度,直接將成本分攤到具體的單個醫療項目,這樣的成本核算更準確,成本核算責任更明確,成本核算管理更具體,是醫院成本核算的最終目標。其核算多用于服務定價、投資論證、付費償還、效益評估等,為新醫改方案提供有效的成本核算參考依據。(二)成本核算管理手段由傳統手工方式向網絡成本管理發展運用現代計算機網絡實現成本核算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自動化、科學化,爭取最大限度地實現成本核算數據的自動收集、存儲、傳輸、匯總,分析和共享,提高醫療成本核算管理質量和效率。保證醫療成本核算運行標準化和規范化,推進醫院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和科學化。(三)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大型設備核算問題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探討的重點大型醫療設備的檢查費用是醫院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和利用情況關系到醫院經濟發展。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測算模型主要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每單位(一個檢查病歷)成本=分類系數×[∑(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變動成本×分類指數)]。除此而外,還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配置標準,參數涉及折舊年限、工作量、人員配備、日檢查例數等。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屬于醫院內部的長期投資,其特點是耗資多,變現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經過嚴格測算而盲目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成本管理應從測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預測、成本控制和成本評價水平。同時還應將投資回收期、凈現值、折舊率等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評價指標與成本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考查投資效益。成本管理必須要經過調研-預算-決策-計劃-控制-評價一系列控制反饋活動,才能發揮其管理職能。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投資收益率。對設備進行分類,設備使用科室合理分攤設備折舊,論證設備的成本投資效益,對投入運行的大型設備,定期從效率、效益和質量等層面進行追蹤分析和評價,實行動態控制,加強設備的養護,開展設備使用培訓,力求延長設備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提升設備運行效益。

總之,當今的醫療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醫療服務產品質量和成本的競爭,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醫院經營管理的永恒主題。加強醫院的成本管理與控制,重視、了解和探索醫院成本管理的發展趨勢,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成本管理計劃和措施,總結、分析和預測醫院的經濟運行情況,對醫院的各項業務進行計劃管理和監督檢查,對醫院經濟運行進行分析、規劃、控制和評估,建立醫療項目測算制度,不斷完善優化成本核算管理體系,提高醫院的成本決策水平,降低運行成本和管理成本。實踐證明,成本管理是醫院提高科學管理效益的有力手段,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醫療服務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必然結果。

作者:李樹紅單位:航天七三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