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學論文
時間:2022-07-23 05:39:22
導語: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后金融危機時代通常是指2008年以后次貸危機時期,對世界范圍的經濟產品、結構及衍生物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全球生產格局、貿易變化、金融體系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加重了企業間競爭壓力。這就要求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應從經濟管理角度,多角度提升核心競爭實力。本文基于后金融危機時生的變化及受到的影響,提出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實力、強化經濟管理人才體系等創新思路。
關鍵詞:金融危機;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思考
隨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各地區、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頻繁,金融危機出現,其搏擊范圍和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各國經濟狀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付出的深刻代價值得人們深思。我國處于后經濟危機過程中,同樣伴隨著經濟打擊,市場環境雖然出現祥和景象,但是其背后卻隱藏著危機。中國企業對此應積極面對次發展局限,創新創造出適合企業生存的途徑。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效益獲取渠道穩定性受到影響,生意難做,庫存量增多,都無疑影響著企業的存續經營。因此,企業也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策略,面對金融危機的打擊能夠有力對抗。其中需要強調的是促進企業經濟管理功能,獲得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后金融危機時生的變化
(一)全球經濟貿易格局與生產的變化。后金融時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其主要體現在經濟貿易格局、全球生產、金融體系的變化。發達國家由于經濟發展速度正處于新常態格局中,國家為維護本國經濟利益,工業化進程逐漸放緩,對發展中國家的“低價、高質量”產品產生抵制行為,直接會影響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進程,發展空間和速度均有所下降,尤其是較為密集的勞動產業。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消費結構對此也發生了變化,為促進國家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發達國家采取了增高儲蓄率的政策,發展中國家則采取增高消費率的政策。并且,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速度加快的國家或地區在進入到發達國家主體主導的市場環境中,發達國家必然會采取一定的政策導向,進而形成了新興市場格局。(二)金融體系發生變化。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金融體系同步發生著影響,集中體現在美國在金融市場中的霸權地位受到影響,進本貨幣體系瓦解崩潰,美國金融在國際體系地位被撼動。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地位得到空間提升。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虛擬經濟主導發達國家資金鏈,實體經濟的規?;l展受到阻礙,極容易產生經濟泡沫,嚴重挫傷了發達國家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三)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特征。企業經濟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在企業存續期間采取的系統、模式、策略與制度等,企業定期更新經營管理模式,與時俱進的推動企業經濟管理的科學、規范化管理,進而使其與預期目標更加接近。其中,企業經濟管理系統主要涉及到組織系統、生產系統、經營系統、創新管理系統等,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企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另一種是企業系統創新,進而實現戰略化發展。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特征集中表現在:第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更注重企業的生存價值。新發展形態下,企業需要在生產經營的各項環節中全局掌控各項流程細節,進而保障企業能夠獲得長久的經濟效益,并不斷增殖出新價值。第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在統一市場環境中面對的競爭壓力也是與日俱增,各企業為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企業應從長遠發展角度進行戰略開發與設計。企業經濟管理與資金運轉有著必然聯系,同樣也與經營所有者、債券、人員管理等有關。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需要將管理范疇劃分到各項財務指標中,企業良性發展還要注重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加強企業財務的月度、季度、年度財務報表信息,從管理各方面提升決策科學性。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下我國經濟受到的影響
次貸危機爆發是場全面爆發經濟現象,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使得全世界多數國家經濟遭到了嚴重挫傷。各地區、各國都在共同努力面對經濟泡沫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但是整體經濟水平還是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我國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對此產生創傷也是不可估量的,雖然后期經濟下滑現象較為減緩,但是經濟還是趨于下行。并且,我國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明顯下降,經濟外貿存在明顯的波動問題,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生存空間明顯縮小。正處于金融危機時代的銀行產業實行的謹慎方針政策加劇了企業經濟管理難度,尤其是存在資金鏈問題或者需要長期依靠外部融資而經營的企業來說,資金鏈受阻,必然會產生破產結果。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路徑
(一)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存續經營監督管理制度是現代企業應保證的必要管理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業員工出現謀取私利等不良經濟行為。尤其是與經濟直接聯系的部門職能,例如: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核算等,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使得各項職能部門能夠做到“有據可依”,避免出現經濟損失。(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實力。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為提升經濟管理水平,需要深入分析企業管理弱項環節。經濟高素質增長階段,企業應順應經濟走向謀取發展新出路。金融危機發生時,核心競爭實力較高的企業才能積極面對經濟沖擊,進而站穩市場地位。(三)強化經濟管理人才體系。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態因素。重視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人才體系構建,對于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應定期參加職業培訓與實訓講座,從多角度提升管理人員職業道德素質與專業技能水平。
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濟風險。針對于此,企業管理者需要重視企業經濟管理這一部分。但是,我國企業由于受到國內外諸多條件的制約,企業經濟管理發展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甚至走向破產的最終道路。因此,實事求是的解決企業經濟管理弊端,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指導思想,從多角度提升經濟管理水平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王晶.淺析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3):38.
[2]侯丹.后危機時代國有企業法律管理創新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4):29.
[3]郭云麗.基于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思考[J].中國商論,2017(25):102-103.
作者:梁鑫 單位:實地集團
- 上一篇:企業國際貿易經濟全球化論文
- 下一篇:恩格斯歷史辯證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