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論文

時間:2022-12-29 02:41:00

導語: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論文

一、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及控制方法

由于環境和企業前景的不確定性,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具有按管理部門需要來保證執行經濟業務和完成工作的職責,以及保證制度正確實施的有效程序。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是內部會計控制的主體和核心,財政部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礎規范》中規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貨幣資金控制、采購與付款控制、銷貨與收款控制、工程項目控制、對外投資控制、成本費用控制、擔??刂?、預算控制、固定資產控制、存貨控制等。它明確指出了應對哪些經濟活動和環節進行控制及如何針對經濟活動中最薄弱的環節加以規范。

內部會計控制度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包括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貫穿于企業的方方面面。其控制方法具體來講包括: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務保全控制、風險控制、內部報告控制、電子信息技術控制等。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作用

當前一些單位由于管理松弛,導致內部會計控制工作削弱,帳目混亂、財產不實、數據失真、會計資料嚴重散失,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如攜巨款外逃,挪用公款賭博、炒股,利用改組、改制的機會中飽私囊,還有的在辦理采購、銷售、投資、工程項目等業務過程中損公肥私,撈取巨額回扣等等,給單位和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處于企業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因此,其健全與否,關系到一個單位的經營成敗。具體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要求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采集、記錄、匯總的過程能真實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二)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要求對資產的接觸、處理均按授權要求進行,它能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從而有效地糾正各種浪費現象,減少損失,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三)有效防范經營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實現管理層的經營目標。有些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風險意識薄弱,不能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從而不能很好地實現生產發展的目標,甚至于遭受巨大損失。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中樞環節,是防范經營風險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企業風險的有效評估,不斷加強對企業經營薄弱環節的控制,把企業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是企業風險防范的一種最佳方法。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能使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等各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整體的作用,以順利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同時,由于嚴密的監督和考核,能真實地反映工作實績,再配合合理的獎勵制度,便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及潛能,從而促進整個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對策

從目前我國現狀來看,企業自行設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相關理論研究比較薄弱,財會人員嚴重缺乏相關知識和技能,企業領導者思想上不重視,企業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務與經濟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有的企業未制定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從而執行不得力等等。因此,建立科學、合理、適用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內部會計控制能否真正成為管理者的內在需求,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會否流于形式的關鍵。而要使內部會計控制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會計信息是否決定著企業的決策;二是企業是否通過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取信于社會。這兩點目前許多企業都未做到。這種現象從表面上看好像是領導認識不高,對財經紀律了解不深所造成的,實際上是許多領導明知故犯,“對財經紀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這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產權制度和問題。因此,只有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領導人和企業興衰息息相關,企業領導者才有動力去實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才會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設立良好的控制活動。即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按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及授權批準的控制要求加以控制。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要求合理設置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基于這樣的假設,即兩個人無意識同犯一個錯誤的可能性很小,而一個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兩個人。不相容職務分離包括: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分離、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分離、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分離、業務經辦與業務稽核分離、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分離等。即一個人不能同時兼任可以隱匿自己所犯錯誤和不軌行為的職務,不相容的經濟業務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部門參加,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授權批準控制要求各級管理者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審批人也應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企業的管理當局必須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規定出完成經濟業務的恰當授權,使各人或各部門權責分明,這樣可以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執行和限制濫用職權,從而既有利于保護資產的安全,又能使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當前一些單位實行領導“一支筆”審批的做法,這與內部控制的原則和要求不一致,應當改革。實踐證明,權利應受到制約,失去制約的權利極易導致腐敗的滋生。

(三)建立有效的會計系統。企業應當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四)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系通過納入管理制度及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確保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效果良好,其必須被監督。企業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或建立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系統,加強對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漏洞和隱患,并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及內部控制執行中的薄弱環節,及時修正或改進,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違規必罰,以罰促糾。

(五)注重人員素質的提高?!叭恕笔莾炔繒嬁刂菩袨榈闹黧w,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經營風險、會計風險的產生,均與之有關。企業對會計人員應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會計人員自我約束能力,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同時,還要加強會計人員業務培訓,以提高工作能力,減少會計業務處理的技術差錯。

(六)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可以促使會計人員提供準確及時的會計信息,并反過來強化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環,促進科學管理的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及時發現執行中有何成績,出了什么問題。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并與職務升降掛鉤。只有做到壓力和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控的目的。

(七)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一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可以及時掌握企業的營運狀況,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目前,很多企業會計核算都基本脫離了手工操作的帳務處理過程,實現了會計電算化,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逐步建立了高質量的企業信息溝通系統。

(八)強化外部監督,督促企業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當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內部會計控制失效,未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造成的,而實質上是外部監督乏力造成的。只有加強外部監督,通過外部監督對企業施加壓力,并將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督促企業實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我國的工商、稅務、財政、審計等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其權威性和監督作用,并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檢查、監督和評價,加大執法力度,以杜絕企業內控制度形同虛設的情況發生。國家還應當鼓勵和支持新聞媒體對企業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曝光,以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