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經濟效益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2 02:28:00

導語:生態城市經濟效益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城市經濟效益分析論文

一、生態城市的內涵和特點

生態城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是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與人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結構。一直以來,對生態城市的內涵有著多種多樣的解釋,但都離不開“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這個核心,即城市中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作為生態城市,有著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和諧性。生態城市的和諧性,主要反映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表現在自然與人共生、人回歸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多個方面。

二是可持續性。生態城市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的,同時兼顧不同時間、空間,合理配置資源。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保證其健康、持續、協調的發展。

三是整體性。生態城市不是單純追求環境的優美或自身的繁榮,而是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的整體效益,不僅重視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更注重對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在整體協調的秩序下尋求發展。

二、生態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科學化和理性化,建設生態城市將成為許多城市的選擇和追求。建設生態城市,在西方國家已經實踐多年,我國的城市雖然起步晚,但進步很快、成效顯著。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熱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人類社會在經歷漫長的農業文明后,走進了經濟發達、科技先進和民眾富裕的工業文明時代,這個階段雖然推進了社會的飛躍進步,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實現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奇跡。但負面效應也十分突出,尤其是人類對自然資源進行的掠奪式開采,造成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和環境污染。在這種背景下,倡導和發展生態文明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只有建設生態文明,才能有效治理傳統工業文明的弊病,才能使人類生存的大環境走向和諧。生態文明主張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反對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舊的發展模式。而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城市的生態化建設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和關鍵。如果生態城市建設失敗,則生態文明根本無從談起。反之,則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是實現城市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和大量的人口向城市的快速聚集,城市的生態系統遭到的破壞比較嚴重,比如城市綠地減少、水源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等,既影響到人居環境,也間接制約到資金、技術和人流的集聚。對一個城市而言,哪個城市生態環境好,就能更好地吸引人才、資金和物資,就能處于競爭的有利地位;城市生態不優,則對以上三種因素是阻礙。以深圳為例,深圳當前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中后期階段,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任務遠沒有完成,但又沒有當年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過程中所享有的豐富資源和巨大的環境容量。導致本世紀初的幾年來深圳以歷史上最脆弱、最嚴峻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承載力,勉強承載著歷史上最大的產業規模與人口規模,發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問題。面對困境,只有下大力氣實現生態上的優化和重塑,才能真正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城市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也是對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思想的深入貫徹。而生態環境質量是衡量生活質量的主要指標,“生活質量是反映人們生活和福利狀況的一種標志,它包括自然方面和社會方面的內容。生活質量的自然方面是指人們生活環境的美化、凈化等;生活質量的社會方面是指社會文化、教育、衛生、交通、生活服務狀況、社會風尚和社會治安秩序等?!庇绕涫请S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轉變,生態休閑成為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城市的生態休閑空間多少和質量高低,直接決定著能不能滿足居民的需要、能不能起到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作用。

三、生態城市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因為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城市宜居、宜業,是消費者的首選之地,強大的需求也帶動投資者產生巨大的投資動力,從而催生出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是生態條件好的地塊是房地產業發展的首選。房地產業是最追逐利潤的行業,而地塊位置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利潤的多少,而衡量地塊好壞的重要標準就有生態環境因素,包括綠地、水域、景觀和空氣質量等。一般意義上而言,生態環境好的地塊表現出“雙高”:地價和房價都高,間接的匯報給投資者的利潤也高。以深圳南山區沙河高爾夫周圍區域為例,該處的地塊毗鄰風景秀美的深圳灣畔,有著美麗宜人的蔚藍海洋和紅樹林濕地,和占地38萬平方米的沙河高爾夫球場相接,生態環境絕佳,十分適宜居住,是開發商和消費者都十分青睞的目標。因此,該處地價和樓價近年來一直雄距深圳房產市場之首,是多次產生全市“地王”的區域。在今年的一處地塊拍賣中,樓面地價超過了3500元/米,而在附近開盤售樓的幾個小區,樓房均價達到了1.8萬元/平方米以上,和去年深圳全市的平均房價12788元/平方米相比,高出了5000多元/平方米。

二是生態條件好的地塊是快速發展商業的前提。如今,隨著商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和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提升,商業品牌開始向生態環境好、人流聚集的地方集中,雖然這其中無法忽視行政力量的主導和驅動。從深圳東門商圈、華強北和南山商圈對比中就可以明顯看到商業發展中有目的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中生態環境成為主要的吸引力。深圳東門商圈和華強北是深圳歷史上悠久的商業區,但因為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均表現出人多路窄過分擁擠,與商業環境的遠期需求不相符,以及四周市井形象濃厚、商業現代感不高等缺陷,加上城市重心的轉移,致使該商圈近年來相對有所衰落,表現在缺少大型品牌商場為代表的場所,以零散的批發為主;消費的檔次不高。而與之相比,深圳南山商圈卻以后起之秀,發展勢頭兇猛。究其原因,南山商圈毗鄰深圳灣畔,地理區位好,加之區域內有南山書城、南山博物館、歌劇院、保利文化大廈、新一佳等項目,生態環境十分優良,是打造“購物天堂”的最佳目的地。故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一個偏僻的地方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商業圈,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著名品牌的入住,比如銅鑼灣、家樂福和曼哈等,也極大地強化了商圈的消費品味,匯集了更多的人流,成為深圳消費商圈的“第三極”。

三是生態良好有助于推進生態旅游業快速發展。近年來,生態旅游成為旅游的重要方式,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睞,而且因為便捷性,城區中或近郊的生態旅游景點成為居民的首選。這種趨勢也直接推動了生態旅游項目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生態良好的區塊也成為發展生態旅游業的不二之選。比如,依托深圳灣畔的良好生態環境建設成的深圳華僑城,相繼建成了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四大主題公園以及何香凝美術館、暨大中旅學院、華夏藝術中心、華僑城生態廣場、華僑城高爾夫俱樂部、華僑城雕塑走廊、華僑城燕含山郊野公園等一批旅游文化項目設施,形成一個集旅游、文化、購物、娛樂、體育、休閑于一體的,面積近5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度假區。該景點成為深圳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年吸引游客達1000萬人次,旅游年收入達到300億元人民幣,而且發展前景良好。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又帶動了附近商貿、酒店業的發展。

四是生態良好能夠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資環境。良好的投資環境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高端產業和外資都對環境有著比較苛刻的要求,生態環境良好的城市對先進產業和外資的吸引表現得十分強勁。比如深圳通過大力創建生態城市,增強了對先進產業和外資的吸引力,推動了產業的升級調整,實現了經濟的良性發展。和周邊的東莞等城市相比,深圳的產業結構表現得比較合理,具體來講,在三產比例上,2008年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0.1:48.9:51.0,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符合成熟經濟發展的模式。在工業結構上,重點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精細化工三大戰略產業發展壯大,保持電氣機械及器材、黃金珠寶、印刷包裝、服裝、鐘表、家具六大優勢傳統產業的穩定增長,基本淘汰了低附加值的落后產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產業的優質化和高端化。在去年下半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深圳受到的沖擊相對比較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和高端。另外,深圳利用外資質量比較高,具體表現為世界500強外資企業投資多、外資投資高科技產業多和增長幅度快的特點。

通過以上論述也可以得出結論,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不僅是提供優良人居環境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因此,要提高建設生態城市的迫切性和積極性,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制度化、長效化,切切實實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城市生態學》,楊小波著,科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一版

[2]《城市的理性——生態城市調控》,馬道明著,氣象出版社,2008年版,

[3]《城市競爭力與城市生態環境》,康曉光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

[4]《生態城市論》,董憲軍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5]《生態城市建設經濟效益的動態評估》,(《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第5期),陳乃玲著

[內容摘要]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度推進,生態環境問題在推進城市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建設生態城市成為許多城市發展的新目標、新趨向和新實踐。生態城市因其結構合理、功能高效、關系協調,不僅宜居,而且宜業,是對城市舊的發展模式的糾正,也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生態城市潛在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