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宏觀經濟學問題
時間:2022-01-22 09:32:50
導語:淺析宏觀經濟學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傳統的角度看,宏觀經濟理論往往缺少微觀基礎,但是新古典革命和新凱恩斯革命都曾嘗試在穩定的微觀基礎之上來進行宏觀經濟的分析研究。宏觀經濟學曾被認為是,在有約束條件限制的背景下,經濟主體按照分析宏觀經濟的走向趨勢采取最優化的措施,在采取這一措施的前提下確定宏觀經濟的總量,然而針對微觀基礎進行的研究也逐漸展現出其局限性。所以,本文以物理經濟學為背景,對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進行分別研究,目的在于討論分析進行預期機制等模式的研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物理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
針對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進行研究總是會受到限制的,人民群眾就對研究過程中使用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從中指出了有疑惑的地方。本文嘗試在物理經濟學的背景下對微觀基礎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物理經濟學通常使用統計物理的辦法對經濟系統進行分析研究。統計物理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比較相似,它一開始從已經看到的客觀現象角度出發,通過統計分析和提取數據等一系列行為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反映物質作用的客觀規律,然后使用進行物理實驗的辦法來檢驗其正確性。若該客觀規律的正確性得到證實,那么還會使用演繹法進行辨別該物質的具體特點。從統計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不一樣的物質系統會有不一樣的臨界反應現象,快到臨界點的時候就會出現變化,這代表了有一種普適性規律在對其作用和特點進行支配活動,所以不一樣的系統表現出不一樣的物理特性。有趣的是在經濟系統中也有著相似的臨界現象,在無窮無盡的個體與之進行作用下,產生了與經濟變量所反應的自相似特性和無特征標度行為,經濟系統則是具有歷史性并演化而來的一種模式。物理經濟學還有一個重要方法,即使用物理的理論進行類比分析。上述提到的偏向于推理的辦法有利于人們從更廣闊的視角和更深厚的時間跨度去追尋客觀經濟規律的起源,把視線拓寬到正在發展的客觀物質世界,進而通過物理學中較為成熟的理論方法探討經濟領域問題的以此進行解決。本文會對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進行分別研究,目的在于討論分析進行預期機制等模式的研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1代表性個體問題
代表性個體分析模式從馬歇爾的代表性個體概念中起源發展。代表性個體作為宏觀經濟分析模式中最常用的一種,它的目的在于對微觀基礎進行分析加總以此轉化為宏觀經濟的總量,進一步為宏觀經濟的分析奠基。有經濟學家在早期提出代表性個體分析模式有著很多關于微觀基礎的問題:第一,對于代表性個體的假設很有可能是不合理的。代表性主體只會對一樣的性質主體產生代表性意義,而實際生活中存在數量較多的是異質主體,二者彼此之間是不可替代的,不可以將異質性主體替換為代表性主體來進行分析研究。第二,就算上述的猜想假設是合理的,根據這一假定做出的行為加總仍舊會導致總量問題產生。經過這一假定把微觀分析的結論進行直接加總轉化為宏觀總量的辦法是不會成功的。由于復雜的經濟現象和彼此依存的微觀主體的存在,會導致微觀層面確立后產生的個體行為,在進行加總后在宏觀層面上這一理論不一定會成立。這種結論出現的原因在于,微觀個體彼此之間存在著差異以及交互作用,微觀個體與累計總體分別面臨著不同的行為約束,針對這兩個層面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優化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會得出互不相容的結果。從物理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因為微觀個體存在的數量龐大,社會經濟現象則不可能更不用對每一個單獨的個體的信息以及具體行為有明確的了解。若針對微觀個體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從中推論總體層面上微觀個體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會得出不正確的結果,這種結果的出現是因為個體的行為意識方向有可能不會延伸到大眾的行為當中去。換句話來說,無窮無盡的個體行為之間相互作用會產生人類總體行為,針對人類總體行為的特點來說,人們需要追尋是在大腦中通過自然選擇而被編程固定的基本意向,而不是個人的行為意識。
2理性預期問題
宏觀經濟理論是以個體的優化行為作為基礎,隨著宏觀經濟的改變經濟主體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與此同時,宏觀總量也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這個時候,在這之間起到鏈接作用的就被稱為“理性預期”,而理性預期一說也被應用到了很多經濟學派論述中。理性預期在20世紀7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經濟學者的理性預期其實就是:根據市場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預測其以后的發展狀況,然后讓每個人都能準確地朝著他們的目標而奮斗、努力,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而這些人的行為也會影響宏觀經濟的未來發展,由此看來,宏觀經濟的發展同理性經濟學者的行為決策是分不開的。盧卡斯在理性預期的基礎上創建了貨幣經濟理論。貨幣經濟理論主要是關于貨幣的漲幅變化而導致的經濟變動的經濟理論,從此可知,經濟周期變動同貨幣的漲幅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物價的改變除了可以代表整體水平的改變還能代表物品相對價格的改變。很多人都會把物品價格的改變看成是工資和物品價格的增長,這是因為他們接收到的貨幣信息根本不全面,無法完全認識到價格改變的真正意義,由于他們的錯誤判斷導致了他們的生產力和產出總量都比正常水準要高。如果他們能正確的判斷物價變化的實際意義那么產出總量以及生產力就會同正常水平趨于一致。這樣一來,勞動力以及產出總量就會呈現規律性的浮動。經濟周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呈現規律性變化的,而引起它變化的因素主要就是未預料到的貨幣量。理性經濟學者的理性預期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有時候也會出現預期錯誤的情況,只不過出現錯誤的幾率很低,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由此看來,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可信度很低,同時還會造成了經濟的大范圍浮動。就實際情況來看,貨幣經濟理論沒有事實理論為依據,信服力較低。經過研究發現,產出總量以及勞動力的改變是呈現規律性的,產出總量的變化決定了貨幣的變化,而貨幣的變化卻無法影響產出總量的變化。巴圖、基德蘭德、普雷斯科德等經濟學者針對經濟周期理論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決定經濟周期的因素是技術而不是貨幣。這里所說的技術都包括技術的更新、新產品的研發、原料、能源、輔料、氣候等因素。技術的改變決定了生產總量的變化,間接影響了產品的價格,而理性經濟人根據他們的勞動力以及生產成本來調節產品的價格,這樣一來,產品總量以及勞動力就會出現規律性的變化。實際經濟行為人卻認為經濟周期就是一個平衡發展的局面,除了用跨時均衡模式來分析以外,還作出了相應的修改,以便適應技術因素的各種變量。
3計量驗證問題
經濟學慣用的問題分析過程是:問題——函數——假設——驗證——得出結論。針對經濟理論的實用性以及科學性的分析和考證,特作出以下步驟:第一,創建函數;第二,提出各種假設;第三,針對提出的假設問題給予驗證;第四,得出最后結論。這一系列的分析、假設、驗證、推理等過程被稱為科學思維邏輯,所以這種驗證方式得出的最終結論也完全符合經濟學的一般規律。但是,如果按照物理經濟角度來看的話,這種驗證方式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是不可取的。經濟學常用的驗證方式大多都需要隨機調取個體信息進行數據驗證,可是大部分的因素是沒有辦法用數據表明的,就好比分析就業和失業因素的時候,像地理文化差異、文化歷史背景、地區的法律法規等都是沒有辦法用具體的數據表達的。假設這些信息可以用數據來表達,可是分析過程中的假設環節也是存在相應的問題,這樣一來,函數模型的創建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其中,Gauss經濟系統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除此之外,數學系統還會因為經濟系統一個微小的誤差而造成系統信息的不全或是丟失,嚴重的還會出現不實的系統信息。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式同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式相差無幾,它是以經濟數據為根基,樣本的變量越大數值越準確。只有經濟數據處于正態分布的時候,才能通過統計變量等計量分析方式去驗證經濟學理論。目前的市場經濟分布形態同高斯分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而1995年Stanley等經濟學家就已經表明,市場經濟的分布變化根本就不是高斯分布。市場經濟的小波動同高斯分布很接近,但是卻不是高斯分布,而大波動同高斯分布相差甚遠。而那些大波動不僅僅是大型的股災才會出現,中型的股災也同樣會出現,這些大波動往往更應該值得人們關注。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小波動的經濟變化完全符合高斯分布的狀態,大波動的經濟變化不符合高斯分布的變化。如果想要用計量經濟學的方式去分析和驗證經濟波動的話,是不準確的,經濟系統的臨界性質導致了經濟波動的出現。經過物理學者以及專家的多方探討,他們發現經濟系統中的臨界性質就同經濟變量的相似特征以及不相似特性是一樣的。而根據單一的臨界現象推理分析出來的經濟學特性是不準確的。這一點,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式去計算同樣也是不準確的。
4結語
本文雖然從多個視角去驗證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問題,但是這種驗證的方式沒有事實依據,信服力較低。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是一個冗長的過程,本文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去分析微觀基礎不能單一的依靠微觀行為,還應該考慮到微觀行為之間的互相作用、影響微觀經濟行為的變量、微觀個體之間的臨界現象以及微觀個體互相作用的宏觀屬性等因素。在分析宏觀經濟微觀基礎問題的時候,有兩種思考方式:一是從物理經濟學角度出發,進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從中發現其相似特性以及聯系等;二是從實際經濟學角度出發,進行大規模的行為分析,驗證其宏觀經濟的屬性。
參考文獻
[1]王弈枰.重建宏觀經濟學的“金融支柱”[J].中國商論,2018(23).
[2]劉靜暖.自然力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9.
作者:李淦辛 單位:南開大學
- 上一篇:經濟學解決小攤販問題分析
- 下一篇:社會主義經濟責任關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