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探討

時間:2022-06-03 03:06:41

導語: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探討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已經成為支撐國家經濟的重要產業,必須及時進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調控。新時期,國家發展逐步進入信息時代,農業發展隨之快速進步,政府及相關機構逐漸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措施,帶動了各地區經濟的增長。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的結合已經成為時展必然趨勢,這也是保證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經濟發展

一、引言

當下,國家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時期,需加強基礎性產業的調整和發展,農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提高大眾生活水平、維持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發展等均起到了明顯作用。新時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逐漸引起重視,帶動了各個行業的進步,為農業經濟進步提供了新方向。因此,當代農業發展中,必須有效結合互聯網技術,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穩定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為國家經濟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力求快速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

二、“互聯網+農業”概述

“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新時期主要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較為突出的時代印記。該特征主要將互聯網當作基礎性平臺,將生產生活中的各項要素進行有效管理、整合分析,保證網絡化、信息化特征逐漸融入社會發展的各項行業中,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需借助規范化政策體系、積極有效措施等完成保障,加強信息技術、網絡體系、數據平臺和各個行業的有效結合,建立新型經濟增長點,為國家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促進其朝著產業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進步,實現提高國民經濟的最終目的?!盎ヂ摼W+農業”作為國內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借助互聯網創新、結構重塑等方法實現了整合,資源管理更加高效,帶動了農業產業的合理發展,新時期農業產品具有下述特征:創新化、產業化、系統化、智能化,已經達到了生產模式的跨越發展。具體發展模式包括下述三種形式:第一、生產智能化類型,借助互聯網模式對農業生產、資源配置等進行妥善處理,保證資源、配置的有效處理,實現技術手段的合理化應用。第二、電子商務類型,借助網絡營銷的方法對農副產品進行銷售、推廣,該方法可明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經濟效益明顯提升。第三、信息化發展模式下,推出共享平臺可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顯著提高了生產方、經營方的互動效果,保證農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

三、“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帶動了國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盎ヂ摼W+農業”的模式,對國內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起到了重大影響作用?;ヂ摼W包括下述特征:第一、開放性,即互聯網管理中,相關信息內容都是對外開放的,用戶僅需電腦等硬件設備便可實現數據查詢、資料分析。隨后農戶便可根據互聯網信息資料等進行產品價格、經濟走向、發展趨勢的分析。此外,用戶還可借助網上平臺了解政府最新政策信息,隨時做出相應的產業調整。第二、綜合性,主要考慮互聯網包括范圍較廣,一方面可為農業發展提供最新信息,包括農產品經營運作方法、信息技術產業等內容,覆蓋范圍廣、涉及內容專業性強。用戶借助綜合性的特點也可隨時了解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為農業發展提供一定借鑒價值。第三、創新性,借助互聯網,可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最新技術和工藝。通過上述工藝技術,農戶可及時找出新型經濟推動方法,利用高新技術、新型機械設備等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展,達到增長經濟效益的目的。綜上,互聯網大背景之下,農業經濟發展與互聯網必須有效融合,對新型農副產品的研發起到了保障性功效,可明顯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化發展的新型模式。該種發展結構是建立在市場發展基礎之上,可保證市場方面進行更加有效地資源配置。經由市場運作體系服務,農戶可獲得更廣泛、更深入的信息,并隨之進行個人發展戰略的調整,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二)實現向技術型農業的轉變?!盎ヂ摼W+”的大背景之下,及時將信息網絡融入到經濟發展中,可顯著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利于農業發展的跨越式進展,逐漸突破傳統資源發展模式的束縛,從而發展成為技術型農業發展體系。新時期,隨著市場經濟的進步,在農業可持續性發展中,必須將創新能力、核心技術能力當作主要考評指標。當下國內農業發展主要是建立在資源型基礎之上,信息化水平較差,限制了農業的進步。因此,逐漸推行“互聯網+農業”的模式,可快速完成農業的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三)利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盎ヂ摼W+農業”的發展模式,可顯著提高產品運行效果,保證農業運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其經濟效益的提升。具體分析如下,第一、互聯網包括下述幾方面特點:暢通化、實時化、高效化,整個農業經濟發展體制下,及時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其中,可保證市場經營方、生產方快速獲得最新市場動態信息。相關人員只要切實了解最新動態、市場變化等要求,才能從根本上了解發展動向,完成市場變化的妥善處理和有效運作。第二、可實現節約農業成本的效果?;ヂ摼W背景下,借助網絡交易平臺可有效簡化各項運作程序,這對加快產品流通速度而言起到了促進作用。第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更加便捷地途徑,農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同時農產品生產效率也有了顯著提升。

四、“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借助于互聯網對農業發展資源開展有效整合。在“互聯網+”時代,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有序發展,需要對各種農業資源開展有效整合。具體而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應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對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比如土壤、水文、大氣等,同時還需要通過互聯網對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搜集,利用專業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對農業市場的現狀有所了解,并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從而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與此同時,還應對農產品的價格和行情開展分析和探究,制定行之有效地農業發展策略,促進農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二)強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作為一種先進的經濟模式,電子商務近年來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互聯網+”可以有效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在農業發展中,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農業與電子商務的聯通,具體而言,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對農業電子商務企業進行扶持或者給予政策傾斜,使企業能夠實現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通過該平臺,可以促進農業物流、資金流的流通。此外,借助于電子商務平臺,各相關部門可以實現聯動,比如超市、服務社等可以進行聯合,形成完整的農業網絡體系,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三)提升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想實現農業經濟增長,需要為農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保證農村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徹底解決農村網絡通信問題。具體而言,提升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科研人員應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開發出適合農村地區使用的客戶端和網絡;第二,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成立農村信息化網絡服務中心,為農業發展提供指導;第三,對各種信息進行搜集和整合,保證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真正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四)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萍荚谵r業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直接影響著農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應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提升農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實現農業各結構間的有效銜接,并配合以一定的扶持政策,使農民能夠主動求變,對生產經營方式進行改變,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實現服務體系、應用體系、示范基地的構建,引導農民提升經營智能化水平,從而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五)借助于互聯網平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人為本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一直堅持的原則,因此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將其培育為新型職業農民。具體而言,地方政府應利用自身的主導地位,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構建農民培訓機制,定期組織農民進行培訓,為農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可以組建“互聯網+農業”的專家團隊,對農民開展指導工作,提升其互聯網應用意識,推動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應抓住時代脈搏,科學合理的利用互聯網技術,有效整合農業發展資源,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業互聯網有序建設,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佳妮.“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7(5):7-8.

[2]李正行,孫怡,徐澤昊.“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南方農機,2017(2):121.

[3]郭浩.“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9-10.

作者:韓靜 單位:寶清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