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方式研究

時間:2022-06-03 03:02:25

導語: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方式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宣傳思想工作的發展受到宣傳資源利用率低等原因的阻礙,無法達到積極有效的融合。構建高職院校宣傳思想工作格局,必須消除宣傳思想工作的片面認識;必須擔當高職院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識形態建設職責;必須強化高職院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四種意識;必須發揮教師的骨干作用。本文在剖析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資源整合的現狀、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資源整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整合資源;宣傳工作大格局;方式

關于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提出,是在2013年8月19日提出“大宣傳的工作理念”的思想,其重要意義在于打破對宣傳思想工作的狹隘理解和片面認識,突出了宣傳思想是一項系統工作。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要求構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全員參與的大格局。2015年1月19日,中辦國辦印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范圍涵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徹了“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精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017年8月19日,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2018年8月21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隨著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省藝術事業也在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成為重點推動力量。但卻普遍存在著基礎薄弱、規模小,很難形成規模效益;資源重復建設且利用效率不高,競爭力不夠強。因此,為更好地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整合學校資源創新研究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也成為擺在我校當前的一大重要任務。

1學?,F有特色資源

職業院校不同于綜合類本科院校,學生生源差距大,體量小,學科相對專業性強,更具有集中力量的優勢。藝術院校又不同于其他類型院校,不論音樂舞蹈等專業多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宣傳思想工作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以學?,F有特色資源為例,某一特色資源均以涉及主要部門為主,影響面也只涉及部分學生群體,宣傳力度不夠。

1.1戲曲學院1.1.1課程思政戲曲學院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戲曲傳統文化,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逐步引入部分專業課程,凸顯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辦學的特色。根據藝術類學生充滿個性活潑好動,傳統的單一的思想教育方式對他們缺乏吸引力的特性,在專業戲曲課程直接加入正面的、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將24字編排為花燈小調進行演唱,以“祖國江山美如畫,核心價值傳萬家”為主題,制作音頻、視頻和音樂伴奏,在聲腔課上開展教學活動。目前這一教學形式已經在戲曲專業三個年級的聲腔課堂上進行了實踐,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逐步養成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1.1.2優秀劇目編排依托學校現有的師資和專業,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創作一批優秀教學劇目,更好地捕捉與滿足新時代人民的精神需求。使師生在排練、演出的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真正使精神入心入腦,內化為師生的行動指南,外延至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引領。創作了反映留守青少年教育問題的花燈現代戲《路燈下》,反映云南滇劇傳承人培養的現代滇劇《絲弦》,這些劇目緊緊聯系社會現實,從一個側面體現正面的價值觀、正確的理想追求,堅持文藝作品的“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群眾”的原則。學生在念白、唱腔和表演中,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體會到了要做一個合格的地方戲曲藝術傳承人,是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的。花燈劇《萬樹梅花一布衣》以孫冉翁先生為題材,將大觀樓長聯作為主線,反映了孫髯翁這位清代詩人的高風亮節和家國情懷,劇中優美的唱詞配以花燈唱腔和花燈舞蹈,表演極富感染力?;簟堵窡粝隆酚?015年11月入選全國小戲小品展演獲表演獎,2016年6月入選第五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展演,主演學生獲明日之星獎。滇劇《絲弦》于2016年11月參加云南省滇劇花燈周展演,主演學生獲最佳表演獎,指導教師獲最佳編劇和最佳導演獎?;魟 度f樹梅花一布衣》2017年11月參加云南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節獲劇目二等獎。

1.2舞蹈學院—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按照“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校企一體化建設和社會服務工程。以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為核心,東南亞藝術團、實驗雜技團為依托,將專業建設與公共文化服務、市場緊密結合,啟動云南燁美文化傳播公司建設,啟動面向市場開放的云南大學生文化創意園、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參與各類公益演出等社會服務,使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相輔相成。學校遵循“面向社會,適應市場,發揚優勢,辦出特色”的辦學思路,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高等職業教育方針,開設有豐富的實習實訓課程,建有“麗水金沙”、“香格里拉”等一批在社會上頗具影響力的實習實訓基地。與云南省歌舞劇院聯合開辦“花蕾班”、與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合作“訂單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顯著成效,與省民宗委共同承辦云南15個特有民族舞蹈表演人才培養項目,著力培養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后備尖子人才。

1.3學生處、團委—第二課堂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是一所大中?;旌限k學的院校,共青團活動和少先隊活動相輔相成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另一特色。學校在校學生年齡跨度大,既有18歲以上大專生,又有中專階段14歲以下的以少先隊員為主體的少年學生,最小的學生6歲。在開展大學生活動的同時,注重共青團活動和少先隊活動相輔相成,加強團建帶隊建,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引領、“中國夢”精神學習。以雜技學院為例,八年制的同學們是從一年級進入我校,大部分的時間進行艱苦的專業課和基本功訓練,基礎文化課是弱項,校團委與雜技學院聯合舉辦以“主題教育、實踐鍛煉、文化熏陶、榜樣引領”為主線打造“大手牽小手”品牌活動。目的是讓三年制的志愿者同學在課余時間深入八年制學生的宿舍、課堂,進行愛心幫扶,課程輔導等活動,讓低年級的學生受益,并且在志愿者協會為載體的基礎上,構建主題教育長效機制。2013年,第一屆“大手拉小手、我們一起走”活動在雜技學院舉辦了開班儀式,2015年舉辦了第二屆,2017年10月舉辦了第三屆。以2017年的活動為例,每周二、周三、周四的晚上,在固定的教室對雜技學院學生進行輔導,以語文、數學、英語課為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多維度拓展,例如進行了英語兒童歌曲的欣賞,從藝術中學習文化、感受文化。大學生志愿者還對小學生的作業進行輔導,按照不同年級開展指導、復習,指導分成同年級指導與分層輔導講解,指導主要針對學生的弱項科目和難點進行,臨時測試是針對前面的指導和講解臨時出題進行測試,最后再對于孩子們測試中做錯的題目進行講解復習。在同一所學校通過不同年齡層次的大中專學生和小學生進行交融交流,是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的一次大的嘗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推進,三年制的大專生通過這樣的活動鍛煉了自己的技能,特別是有部分學習藝術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知道如何教學、如何當好一名幼教老師。對于八年制的未成年小朋友來說,能有同一個學校的校友師長們對自己進行輔導交流,體現出對自己的關心是一份非常厚重的愛心和溫暖,注定在將來他們的生命中留下印記,也讓他們的成長獲得一定的幫助。

1.4藝術實驗中心—對外演出近年來,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通過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參與“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等各類公益演出,發揮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特色,不斷強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學校的指導地位。2017年10月31日起,我校“中國夢·云南情‘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文化進萬家”惠民演出分隊來到了臨滄地區,進行了八天十場的文藝演出。從2015年開始承辦,這是連續第三次承辦“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惠民演出任務。此次活動的節目編排,充分發揮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展現“文藝要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精神要求,重視黨的精神的宣傳,彰顯云南行業文化及我校高職藝術人才培養的新特色。同時,本著“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和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指導思想,篩選了貼近主題、具有歡樂氛圍的素材,推出具有云南特色的鄉土人文色彩濃厚、富有藝術表現力的演出作品。

演出不但讓觀眾們感受到了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精彩節目,也讓我們的演員感受到了來自基層的不同文化。形式的多樣性使我們的演出更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也更貼近觀眾。這樣的宣傳形式對農村社區、學校來說是喜聞樂見的,是具有現實和重要意義的。演出中演員們以飽滿的熱情、扎實的演唱功底和嫻熟的表演技巧,將演出進行得精彩紛呈,贏得了在場的群眾陣陣掌聲。精彩的演出讓文化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讓充滿正能量的文藝走近群眾,既豐富了群眾精神食糧又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

2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學校的宣傳資源雖然豐富且都是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但實際的宣傳功效并未發揮到極致,存在單打獨斗,各自圍攻的局面。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困難和問題:

2.1思想認識在思想認識上,對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現實緊迫性和極端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意識形態工作要求的模糊認識依然存在。同時,對宣傳思想工作的理解還存在誤區,認為宣傳工作就是宣傳部門的工作,思想工作就是學生工作部門的工作,這些跟其他部門無關,因此將宣傳思想工作置身事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2.2工作格局在工作格局上,職能部門主要以宣傳部門和學生工作部門為主體的宣傳思想工作體系,職能分割、資源分散,各管各的事,缺乏橫向溝通和整合,二級學院也“自成一體、單打獨斗”,難以形成縱向的聚合力,這樣不僅使工作績效越來越低,而且會陷入疲于應付的被動局面。

2.3實際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對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投入不足,對宣傳思想工作重視程度還不夠,對宣傳思想工作究竟應該怎樣做、做得怎么樣、效果好不好也很少關心,更沒有去關注過宣傳思想工作對象的認識和感受,缺乏相關制度的配套和跟進,因此也就不可能因勢利導地改進和優化宣傳思想工作。

2.4隊伍建設在隊伍建設上,有些宣傳思想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淡漠、自身認識不到位、能力不足,駕馭和統領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跟不上形勢的發展,無法適應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復雜性要求。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宣傳資源未能實現有效整合,綜合效率不能較好發揮,傳播輻射的廣度和深度受到限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能量未能得到充分釋放。因此,迫切需要對學校宣傳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優勢互補,突出整體效能,構建校園“大宣傳”的強勢格局,使之更有效地發揮輿論導向、新聞傳播和宣傳教育的作用。

3構建大宣傳格局的路徑選擇

面對復雜多樣的宣傳資源、載體與傳播渠道,整合宣傳平臺,整合宣傳內容,整合宣傳隊伍是高職院校大宣傳格局資源整合最需要的工作,實現多種實踐宣傳資源的優勢互補,達到同頻共振的目的,形成輿論合力。全校上下不斷提高思想認識,集理論武裝、新聞宣傳、文化建設、品牌營造為一體,多方位規劃宣傳思想工作;整合各種手段、媒體,整合內外宣傳,占領意識形態陣地;協調各方面力量,形成大規模隊伍;從弘揚正能量、抨擊不良、應對危機等多方位開展工作,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科學有序發展,形成一個復合的立體式的“大宣傳”局面。

3.1整合宣傳平臺,統籌傳統與新興模式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傳統的主要媒介和重要平臺是理論學習、校園廣播電視、報刊雜志。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新興媒體的發展,宣傳主客體力量、媒體格局、傳播載體等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調整思路,積極開展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整合新舊媒體資源,拓寬宣傳渠道,實現優勢互補。在擴大報道范圍、增加報道量、促進規范化的基礎上,著力抓好宣傳工作的進展性、連續性、成效性的報道,初步探索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通過在線互動、設置議題、網絡直播等,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彌補傳統校園媒體的不足,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實現多渠道、多頻率的宣傳。

3.2整合宣傳內容,避免資源共享同質化在整合宣傳平臺的基礎上,有效整合宣傳內容,實現各平臺間的資源互通與共享是高校大宣傳格局的基礎。各二級學院及某些行政部門有著自己不同的宣傳平臺,各自的宣傳主體,他們分屬不同層級,掌握的信息資源并不對等。比如宣傳部門可能較多地掌握對學校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校園新聞資源,學生管理部門可能有著豐富的學生活動新聞資源,我校特色資源非常豐富,但這些校園媒介大多是“自成一體、單打獨斗”,所以實現各部門信息資源的互通與共享才能打開學校宣傳大格局,避免在不同宣傳平臺出現同質化內容,拓展宣傳的深度與廣度。在大格局模式下,可以根據受眾接受信息的條件、手段和時間的不同,以及不同宣傳平臺的特色,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突出可視化、動漫動畫、圖解新聞來拓展宣傳的廣度與深度。

3.3整合宣傳隊伍,實現同心協力以黨、政、工、團、教師、輔導員等為主體開展新聞宣傳文化工作,服務中心、堅持導向,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當前的多媒介環境融合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新聞宣傳管理人手的缺乏,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要充分發揮師生的力量,積極搭建學生新聞實踐平臺是。一方面,進一步整合校園的各種宣傳資源,把學校設有的文秘、播音主持相關課程的各項實踐任務納入校園宣傳任務,負責學校新聞的采集、匯編、,由學生骨干全程參與。另一方面,學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撰寫也由學生擔任主力軍,“用學生的話述說學生的故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激發了宣傳主體活力,構建“雙贏”的局面。

作者:鄭華領 張毅 黃蕾 單位: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