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食品產業問題與策略
時間:2022-08-25 11:05:00
導語:國內食品產業問題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淮安市食品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進入21世紀以來,淮安市立足農副產品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食品工業,培植了一批規模企業,涌現出一批優勢行業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礎的食品工業體系。
(一)規??偭?。截至2009年底,全市現有規模以上食品企業124戶,年實現銷售收入142.62億元,同比增長41.4%,形成了年加工大米60萬噸、面粉60萬噸、油脂50萬噸、飼料210萬噸、肉類10萬噸、白酒1.4億瓶、啤酒2億瓶的生產能力。
2009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3家。
(二)區域分布。在124戶列統企業中,其中清河區6戶,清浦區3戶,開發區5戶,淮陰區18戶,楚州區17戶,漣水縣16戶,洪澤縣9戶,盱眙縣31戶。從企業銷售收入構成情況來看,漣水縣和淮陰區占全市比重50%以上,清浦區所占比重不足10%。
(三)產業發展成效
1、產業持續快速增長,整體實力逐步增強。從列統企業看,淮安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124戶,銷售收入142.6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9.14%,食品工業已成為淮安市的重要產業;從發展增速看,淮安食品工業增速不斷加快,“十一五”以來年均增速21.5%。
2、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主導產業逐步形成。2009年淮安市食品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值分別達到0.77和0.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糧集團民康油脂、雙匯食品在淮安投資,旺旺集團由米面加工延伸到集小饅頭、旺仔牛奶、八寶粥、米粉等多元化經營,使淮安市初步形成以小麥、稻米加工為主的米面加工、以畜禽加工為主的肉類深加工以及油脂類加工三大主導產業,產業區域特色鮮明。
3、注重培育骨干企業,品牌建設得到加強。2009年淮安銷售億元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分別達到30戶,其中過10億元企業3戶,過3億元企業11戶,擁有中國名牌及中國馳名商標產品3個,對淮安市食品工業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009年今世緣酒業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綜合經濟效益全國排名前15名;江蘇民康油脂實現銷售收入20.44億元,在江蘇油脂類行業綜合排名第4;淮安雙匯食品實現銷售收入14.64億元。
4、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產業集聚初見成效。雙匯、旺旺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業的進入,為淮安市食品工業增添了新的發展動力。在外來投資帶動下,淮安市規劃起點不斷提升、產業園區不斷拓展、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清河區休閑食品及乳制品產業、漣水縣的釀酒業、淮陰區的油脂類產業、盱眙縣的米面加工業等都凸顯集聚。
二、淮安市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總量規模偏小,產業帶動作用有待加強。2009年淮安市食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有124戶,銷售產值142.62億元,僅占全國食品規模以上銷售產值的0.29%,食品企業對全市的GDP貢獻率也較低?;窗彩写蟛糠志哂械胤教厣漠a品多為區域性的集中生產,未在全市形成配套齊全的產業化生產。如,淮陰區的粉絲生產主要集中在淮陰區趙集鎮,目前該鎮共有各類山芋粉絲加工企業38家,漣水縣的豆制品生產則主要集中在該縣的朱碼鎮等,由于絕大部分特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從業人員知識水平不高、生產設施和設備簡陋、且廣泛分布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因而呈現出多、小、散、亂、差等特點,短時間內其產品質量和生產水平均難以提高。加之,由于該類型的生產加工企業規模小、生產設施不齊全,生產數量有限,在市場上占有的份額不大,所以并未形成規?;?、產業化生產。
(二)食品制造與農產品原料供應脫節?;窗彩卸鄶凳称菲髽I規模小,仍以傳統的市場收購方式組織原料,加工企業對上游種養業帶動力不足,以下游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上游農產品品種改良、質量提升、基地建設未能普遍展開。
由于缺乏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淮安市各縣區雖已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上初見成效,但基地所產優勢農產品多以原料形式銷往省外,未能就地轉化增值。
(三)產業結構整體層次偏低,轉化增值能力弱。一是淮安市的食品產業結構層次低,以原料初加工為主的農副食品加工業占該市食品工業總量近70%;二是產品加工度低,該市小麥食品制造僅占小麥面粉加工量的10%,面粉產品中專用粉加工僅占4%。肉類、果蔬食品制造僅占其加工量的8%;三是綜合利用水平低,糧油、果蔬、畜禽加工業中糠麩、胚芽、皮渣、血液、臟器的綜合開發利用項目明顯不足,制約了產業整體層次的提高。
(四)名優品牌少,缺乏龍頭企業。缺少面向全國市場的項目,缺乏龍頭企業。在淮安市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中,叫得響的品牌主要是今世緣酒業、旺旺集團、雙匯食品等,其他企業產品主要還是米、面、油等“老三樣”,水產品加工主打產品仍然是單一的龍蝦系列產品,在常規魚、河蟹加工方面開發不夠。另外,受運輸成本的約束,這類產品生產企業要在全國布局生產工廠,單個工廠的規模擴張受到其覆蓋市場消費能力的制約,這是導致淮安市食品產業規模增長緩慢的根本原因?;窗彩行枰碌凝堫^企業來引領食品產業的發展。
三、淮安市食品產業發展應對策略
食品工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競爭性行業,食品加工企業是食品工業發展的主體和核心力量。從產業發展自身來看,食品工業發展所需資金的投入、品牌的培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技術的創新、質量安全的保障等,都離不開企業這個核心主體。從產業的關聯帶動角度看,食品工業的發展必須與農業原料生產、食品加工制造、市場供求三者緊密結合。從淮安市食品工業發展現狀看,淮安市食品工業存在總量規模小、產業結構層次低、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少、布局分散、創新能力不足、產品競爭力弱、原料、加工和市場產業鏈未能形成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應對策略:
(一)加強招商引資,壯大產業規模?;窗彩惺称饭I要發展,缺資金、缺有市場能力的骨干企業和大項目支撐。首先,淮安市本土企業發展缺資金,靠政府扶持或自身原始積累滾雪球式的發展容易造成企業故步自封,很難做大做強,必須著力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廣泛利用社會資本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其次,實現產業快速擴張,引進知名品牌企業是捷徑。目前落戶淮安市的世界500強食品企業沒有,知名品牌企業數量有限。淮安市食品工業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在增量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擴張食品工業經濟規模的同時,提高淮安市食品工業經濟質量。為此,一是明確招商目標。把世界著名跨國食品公司和國內知名食品企業作為重要對象,開展專題招商,爭取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實施項目帶動。加強項目謀劃、包裝和推介,利用平臺廣泛開展合作,實施項目對接;三是做強優勢“筑巢引鳳”。依托資源搭建平臺,加強專業園區建設,引導食品工業向中心城市和農產品主產區聚集,形成食品產業密集區,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二)進一步加快本土企業及品牌培育,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在本土企業培育方面,一是加大力度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幫助本土骨干企業與市內外資本、名牌企業合作,在引進資本優化企業產權結構的同時,引進先進技術、管理、市場網絡和人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在本土品牌培育方面,一是鼓勵企業創名牌產品。幫助企業從“商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提升企業品牌的質量能力,引進專業品牌設計機構,幫助中小企業開展品牌策劃和推廣工作;二是支持骨干企業提升品牌規模能力。鼓勵企業以品牌為核心實施資本擴張的同時,加強對品牌的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三是打造區域名牌。依托區域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政府、企業共同努力,開展區位營銷、樹立區位品牌形象,聯合打造區域名牌。
(三)提高產品附加值,進行農副產品深加工,在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緊緊抓住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大力發展糧、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糧食加工以小麥、玉米、薯類、大豆、稻米深加工為主,肉類加工以豬、牛、羊、雞、鴨等肉類深加工為主,不斷開發皮毛(絨)系列產品;積極發展奶類加工;發展有機蔬菜產品和綠色蔬菜產品,發展干鮮果品保鮮儲藏及精深加工,鞏固發展糖、茶、絲、麻等傳統加工,發展優質魚、蝦、貝類、海珍品精深加工。在鞏固和提高淮安市農產品加工水平的同時,積極促進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城鎮和農村流動。
(四)加強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食品產業競爭力。企業信息化是使用現代化的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設備、網絡技術和網絡設備、自動控制技術和自動控制設備以及通訊技術和通訊設備,對企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實現通過信息流來控制物流和能源流;通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來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加強企業間的緊密合作,促進食品產業上中下游企業間戰略協作,充分發揮產業鏈上的資源效率,實現“雙贏”或“多贏”。
- 上一篇:養生保健與市場趨勢綜述
- 下一篇:IPTV標準面對的瓶頸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