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濟技術的活力思索

時間:2022-11-21 05:05:01

導語:企業經濟技術的活力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經濟技術的活力思索

本文作者:劉淑君工作單位: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公司新鄉輸油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對一個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是企業在競爭中求生存、促發展、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應對當代經濟全球化、競爭國際化的客觀需要。經濟技術創新是激發企業活力的動力源泉,而激發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力是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戰略基礎。

一、經濟技術創新對企業職工素質的要求

企業職工是經濟技術創新的主體,職工綜合素質是創新的前提條件。只有把提高職工素質和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職工素質真正成為推動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動力源泉,從而成為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共同追求,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才有堅實的基礎。經濟技術創新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過去,企業開展的群眾性生產技術活動主要是以一線職工為主,內容上以生產型、體力型為主;而今,我們正處在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今天進行的經濟技術創新是以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為主的創新??梢哉J為,當今企業經濟技術創新是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的創新??v觀中外成功企業,無一不是走的創新之路。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之首的海爾集團每天三個專利,一個產品。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的話講,海爾每分每秒都在創新。海爾正是擁有了具有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擁有了一批掌握現代化科學知識的高科技人才,才使企業走上了創新的發展道路。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對企業職工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企業需要的是具有現代科學文化水平、具備一定的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職工。然而,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職工整體綜合素質還不能滿足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職工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需要企業有戰略眼光,以教育培訓為先導,積極組織職工開展讀書自學活動,教育和動員職工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業余自學和非學歷的專業技術自學,并利用各種陣地,對職工進行多層次、多門類、多樣化的培訓。不斷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改善職工隊伍知識結構,增強職工的知識儲備、技能儲備和創新能力。同時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動員廣大職工參與到各項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來,教育和引導職工樹立創新意識,認識到沒有創新,企業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效益,沒有效益企業就是死路一條,企業利益和職工的利益密不可分。這種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應當成為企業全體職工的共識,成為激發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的動力。

二、構筑企業經濟技術創新支撐點

經濟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要使這個動力源泉奔騰不息,應重點把握住經濟技術創新的以下幾個基本支撐點:1、平臺支撐。即經濟技術創新必須構建一個使廣大職工能充分施展才能的平臺。對集團型企業來說,公司、局、廠(處)的經濟技術創新應以科技人員、技術管理人員為主體,抓住科技進步、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優化運行等專項經濟技術創新項目,以提升企業的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目的;基層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目標,以崗位為基本單位,每位職工立足本崗位提出一條好建議,進行一項小改小革,學習一門新知識,掌握一門新技術;立足勞動競賽,創造一項新紀錄。2、載體支撐。載體是實施經濟技術創新的抓手,不同時期應該有不同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從而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新時期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載體,應以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建設、職工的智力資源開發、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等方面相結合,以發動廣大職工廣泛參與并為職工群眾所歡迎為標準。如一些過去在職工生產技術活動中廣泛采用的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傳統形式,在目前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實施內容上應由生產型、體力型向智能型、知識型及安全型轉變。技術比武也應該在單一的業務比武的基礎上,增加充分展示職工才能的項目,如英語演講、網頁設計、服裝設計等比賽項目。通過有效的活動載體,充分激發職工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3、人才支撐。人才是企業實現經濟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發展取自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已成為經濟發展要素中的決定因素。企業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誰就真正擁有了參與競爭的強大后盾。因此,企業必須要發現人才,尊重人才,培育人才,為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但目前,在一些國有企業人才流失嚴重。據有關資料介紹,平均具有四五年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近年來頻繁地流失,甚至接納大學生的數量與流失大學學歷人員數量相等,國有企業被稱為為外企和民營企業培養人才的搖籃。探其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企業不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可能是影響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企業要創新,要發展,要生存,必須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拴心留人。國有企業不但要改革現有的薪酬分配制度,使人才的貢獻與所得收入符合市場配置,而且要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和人才作用的發揮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4、企業文化支撐。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以價值觀念為核心,激發員工責任心和創造性,培育企業團隊精神,提高企業整體效率的一項管理基礎工作。企業文化是經濟技術創新的底蘊。企業的發展,關鍵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來自技術,技術出自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業文化。因此,只有技術、管理和文化的交融,才能提升企業的內涵。只有營造企業的創新文化,培育和提煉出具有創新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職工,塑造出以企業利益和發展為己任、團結協作和個人成就相結合的創新群體,企業經濟技術創新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三、建立經濟技術創新的長效機制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長期、持久且有效地在企業開展下去,就必須納入企業管理行為,使之規范化、制度化。1、完善組織領導機制。組織領導機構是企業實現經濟創新的重要保證。經濟技術創新是一項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層次的系統工程,在組織領導上,應建立起企業黨政領導親自負責,主管業務技術的領導、工會主席、生產、安全、技術、質量、標準化等部門參加的領導機構,形成黨政工齊抓共管的格局。企業黨政領導,特別是行政一把手不僅在組織領導機構上要掛帥,更重要的是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高度重視,真正把經濟技術創新作為一項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和生命的系統工程,納入企業的管理,親自指揮,從而使經濟技術創新在企業的發展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2、健全制度保證機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必須納入企業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制度建設中去,建立起從工作部署、成果征集、評價評審、展示、獎勵辦法到成果的開發與推廣應用環環相扣的經濟技術創新工作流程圖,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和機制,使各個環節都有據可查,有章可循。3、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經濟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是企業激發職工創新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要建立起勞動成果和勞動貢獻與物質利益和精神鼓勵相統一的激勵機制,使職工有一種勞動成果被認可的成就感,提升職工對自身價值的認識,不斷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和積極性。在物質獎勵方面,企業應設立專門的創新獎勵基金,除此之外,還可以給予破格晉升技師或技術職稱等獎勵;在精神獎勵方面,除表彰外,還可以采取優先深造和優先提拔等形式給予獎勵。這些獎勵辦法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寫入有關文件,并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使其合法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