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公司經濟技術指標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19 10:45:59

導語:供電公司經濟技術指標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電公司經濟技術指標管理研究

線損是電網電能損耗的簡稱,是供電企業在電能傳輸和營銷過程中自發電廠出線起至客戶電度表止所產生的電能消耗和損失。電網企業核算的線損率是指線路上所損失的電能占線路首端輸出電能的百分數。線損率綜合的反映和體現了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的水平,是考核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技術指標。強化線損管理,降低電網損耗對供電企業的能耗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電壓等級越高,線損電量越少,線損率越低,這是由于在輸電容量不變的情況下,電壓的等級越高,電流就越小,那么電能損耗則越小。低壓臺區線損指的是10kV/0.4kV系統的某臺變壓器低壓供電區域的電能損失。低壓線損率計算公式為:(線損電量/供電量)*100%=(供電量-售電量)/供電量*100%=(1–售電量/供電量)*100%。

一、經濟技術指標體系下低壓臺區線損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電網企業實行抄表到戶以后,尤其在推行一戶一表抄表以后,低壓線損作為地市供電企業的一個重要成本問題越發突顯,低壓線損率的高低與否直接影響地市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2、配電低壓端是整個電網的供電末梢端,涉及到眾多的用戶,并且網絡結構和用戶性質復雜,不易察覺,且容易忽略,管理難度很大,其線損率遠遠的高于中高壓電網的線損率。

二、經濟技術指標體系下低壓臺區線損異常的影響因素及其分析

目前的國內低壓臺區線損高低主要受地方配電網規劃設計和配電設備的運行狀況,地市供電公司的管理水平,用電計量設備的運行和管理狀況,以及對于竊電情況的管理等眾多因素共同影響的。低壓臺區線損異常的主要原因分析:(一)老舊電網規劃不很合理,相當一部分設備陳舊,相對應的配電設備如果要做到以相鄰負荷中心作為依據來布置比較困難。若有新的負荷點時,大多都是采用直接從挨的最近的電網引線的方法,這就加大了供電半徑(從電源點開始到其供電的最遠的負荷點之間的線路的距離),導致大量迂回供電現象的出現。(二)系統中臺區用戶變壓器的對應關系不正確。采集系統和營銷系統中臺區用戶變壓器關系與現場不符,或者系統更新不及時。一種情況是兩個或多個臺區之間所掛接的用戶交叉混亂,這種情況主要多見于新接收小區劃為多個公用變臺區的情況,由于是新接收小區,施工方移交錄入系統時大多不會測算線損等指標,很容易出現系統中多個臺區用戶掛接不對應或者有表用戶電量統計不到系統的狀況;這種情況也多見于一部分老舊小區,特別是城中村地帶,私拉亂接現象嚴重,清理起來十分困難。另外一種情況是地方調度臨時調整負荷而采取的倒閘操作會導致臺區用戶變壓器關系的改變。目前這類業務在營銷系統和采集系統這兩個系統中沒有固化的操作流程,而且還涉及到營銷配電以及地方調度等多個部門的協同作業配合問題,由于信息溝通原因和管理權限的限制使得營銷系統變更滯后,造成的線損異常時有發生。(三)系統CT(電流互感器)倍率與現場不符。有相當一部分線損異常是由于倍率錯誤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系統倍率小于實際倍率,線損偏低甚至于是負線損。(2)系統倍率大于實際倍率,線損偏高。(3)銘牌倍率與現場倍率不符,此種情況最難發現,需要計量人員現場校驗CT才能得出結果。(四)計量裝置的誤差和故障。一般包括關口計量表正誤差超差和電流互感器接線錯誤等問題,但是此類誤差較難發現,在實際工作中也需要發出停電通告,由計量人員配合,采取有效的校驗方法,才可以發現計量裝置存在的問題。(五)竊電行為對臺區線損的影響。客戶竊電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未進行線路改造或者涉及政府或開發商拆遷地區,個別用戶利用復雜的環境制造竊電條件,私拉亂接、無表短接用電;甚至還有一些竊電用戶,利用低壓電纜直埋地下部分、電表進線分接箱進行隱形竊電,不易察覺。

三、經濟技術指標體系下降低低壓臺區線損的主要措施

(一)積極運用電能量采集系統(采集系統)獲取平臺負荷數據,對變壓器的三相不平衡問題進行調整、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安排變壓器及表箱等設備的安裝位置,增加電源布點縮短供電半徑,解決負荷電壓低線損大的問題。(二)加強戶變關系的清理工作,及時理清線路臺區合并或拆分后的戶變關系,減少因處理流程不及時在各個系統內進行調整導致的線損率異常;增加與配電等部門的溝通,及時了解線路臺區運行狀況和方式,降低由于臨時倒閘等情況造成的線損異常。(三)有疑問時,首先校驗關口表及其電流互感器,排除關口計量裝置的問題。當發現關口表和電流互感器誤差超差的情況下,立即更換關口表和電流互感器;在電流互感器接線錯誤的情況下,立即更正接線。(四)加強計量裝置全壽命周期管理。實行計量裝置出入庫、領用、安裝、報廢全過程監控,確保計量裝置規范管理。清理長期已領用未安裝的計量物資,確保用電電量及時錄入系統。在采集系統集抄基本全覆蓋的基礎上,進行臺區考核表現場抄表實現對計量裝置的常態化普查,明確臺區責任人對明顯計量異常的發現和申報責任。(五)加大電能表現場采集維護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電能表采集率,減少因少數表未采集到數據而導致的臺區線損異常。對采集不到的電能表進行更換采集器,對采集器未壞,而采集系統仍然采集不到用電示數的電能表直接更換。(六)積極開展用電檢查、打擊竊電行為。臺區線損異常分析不能只停留在系統層面,必須去現場、仔細檢查,才能出結果。低壓臺區用戶眾多,必須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高風險用戶進行核查。首先加強化零戶的檢查力度,對長期零電量用戶現場進行核實,因電能表故障導致的零電量用戶及時更換電能表。按照《供電營業規則》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的規定及時追補電量費,減少損失。其次對于各類用電大戶,營銷多個部門配合進行不定期抽查。對于發現的竊電行為,依據《電力法》進行處罰。(七)加大對線路臺區負責人員的考核力度,除了定期的線損分析以外,建立長效考核機制,在獎懲上突出,防止虛假信息造成的線損波動以及人情電造成的線路損耗。通過以上的陳述可以看出,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根據不同臺區運行狀況和管理情況,綜合用電結構特征、設備物理參數等多重因素進行分析考核,推動線損管理方式的轉變,排查和整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低壓臺區線損管理全面提升。

作者:喬麗華 單位:國網大同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夏清,張敏,唐國良.高損臺區降損措施及管理對策[J].大眾用電,2009(06)

[2]羅曉理.如何做好低壓臺區線損工作[J].中國城市經濟,2011(17)

[3]孫暉.低壓臺區線損影響因素及降損措施[J].科技傳播,2012(15)

[4]賈紅瑞.降低低壓臺區線損率之我見[J].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