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研究

時間:2022-06-03 03:57:05

導語: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研究

【摘要】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級為貿易戰,在此背景下兩岸經貿關系再臨考驗。本文基于“美臺”深層次潛在關系,從經貿產業互補現狀、經貿政策應對等視角系統檢驗當前敏感時期的兩岸經貿關系,并從新導向、新助力、新場域及新主體四個層面提出新形式下兩岸經貿深化合作建議。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兩岸經貿;關系檢視;深化合作

一、引言

2001年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海峽兩岸經貿關系逐步修復,尤其是在2010年海峽兩岸簽訂ECFA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兩岸經貿合作往來無論是在廣度,還是在深度上均向著積極、美好的方向發展。但一切的轉折點在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后出現了,蔡英文當局上臺后始終不顧一切地想要削弱兩岸之間的經濟往來,這極大地沖擊和阻礙了海峽兩岸經貿關系逐步走向正軌。尤其是特朗普簽署對中國大陸301制裁備忘錄,發動對華貿易戰期間,臺灣當局打著“拉攏美國,疏遠大陸”的旗幟,多次借機給兩岸的經濟發展設置障礙,嚴重影響了兩岸經貿合作的良性發展。在這樣的政策環境導向下,兩岸經貿合作的政策條件發生了逆轉,兩岸經貿合作嚴重受阻。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當下,臺灣當局的態度對修復正常的兩岸經貿關系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將從經貿產業互補現狀、經貿政策應對等視角系統檢驗當前敏感時期的兩岸經貿關系,并為未來兩岸經貿的深化合作提出相關建議。

二、兩岸經貿關系檢視分析

(一)兩岸經貿現狀檢視。1.兩岸投資視角。2001年以后,臺灣對祖國大陸經貿投資經過了兩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臺商對祖國大陸的投資主要集中于大項目、高科技行業,采取的快進快出模式;第二階段,當臺商對大陸經貿環境逐漸適應后,投資企業所需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才市場、原材料替代市場以及產品銷售市場逐步在內地建立起,至此大陸臺資企業成功地由外向型企業主導轉變為內向型企業主導。同時一些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在兩岸之間產生了,比如產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等問題。以電子半導體產業為例,近年來海峽兩岸相關產業發展迅猛,2016年,臺灣電子半導體產業總投資收入為3115億元,而臺資企業在大陸電子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收益就占到77%,達到2400億新臺幣。在臺灣電子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祖國大陸相關產業也同樣有著長足的進步。長期以來,涉及電子半導體產業的兩岸經貿往來中,臺灣一直有著絕對優勢。然而,大陸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大陸與臺灣在這一產業的發展能力與制造水平差距日益接近。其中一個顯著變化是臺灣電子半導體產業加快了在大陸的投資布局和雙方的產業合作,而兩岸同行競爭也在加劇。2.兩岸貿易視角。2001~2016年兩岸貿易往來經過了以下四個階段。(1)快速恢復期。收益于祖國大陸進入WTO組織,在2001~2004年間海峽兩岸貿易額以年均增長率34.28%的速度迅速增長,短時間內就從323.4億美元翻了一番。(2)平穩增長期。2005~2007年,兩岸貿易經過四年的快速增長后,逐漸放緩了增速,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進出口總體增速維持17%左右。(3)動蕩波折期。2008~2013年,受外部經濟環境沖擊,2008~2009年兩岸貿易增速迅速下滑,但是受前期兩岸經貿合作良好基礎以及2010年海峽兩岸簽訂ECFA影響,2010年當年兩岸經貿流通展開了報復性反彈,進出口增速達到了破紀錄的36.9%,此后兩岸經貿逐漸恢復正常。由于次貸危機余威猶在,以及周邊國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2011~2013年兩岸進出口貿易增速開始呈現波動上趨勢。(4)轉折期。自2014年臺灣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取得大勝利,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逐漸影響臺灣當局態度時,兩岸經貿往來就開始進入轉折期。2014年兩岸貿易進出口額較上年微增0.6%,到了2015年則開始了連續兩年的負增長,2015年同比下降4.9%,2016年同比下降4.57%。雖然兩岸貿易需求結構變化、全球經濟衰退和熱錢外流等客觀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岸經貿數據,但是導致其連續出現兩年負增長的重要原因仍是臺灣當局消極甚至排外地對待兩岸正常貿易往來。截至2016年底,大陸對臺灣出口的商品當中仍有2,114種產品是被臺灣禁止,大陸能夠對臺灣出口的8,574件物品僅占其進口產品總數的77.8%,而且其中有703件是有條件進口。中美發生貿易戰,一方面大陸受到沖擊和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但經貿摩擦本身給大陸宏觀經濟的沖擊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對臺灣也將受到“附帶損害”。如果特朗普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征稅,那么臺灣將遭受更多“痛苦”。雖然臺灣當局已經開始實現出口多元化,但他們在中美貿易戰的大環境下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如果特朗普實施貿易壁壘,將美國進口減少10%,即每年減少2400億美元,那么臺灣的經濟損失將比大陸更嚴重,美國這一行為將臺灣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至少0.4%,還不包括貿易報復等其他因素。因此中美貿易戰的發生,兩岸只有同心協力才能共度難關。(二)主要經貿政策應對態勢分析。除了經貿流通領域外,重大經貿政策的應對態勢分析也是兩岸經貿關系檢視的重要一環。1.“一帶一路”倡議應對態勢分析。一方面,從政府層面來看,臺灣當局對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態度為消極狀態,不太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排斥。與之相反,雖然明知臺灣當局的態度,但大陸仍希望并歡迎臺資企業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與合作中來,并且相關部門還多次組織臺商到“一帶一路”境內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另一方面,從企業層面來看,在蔡英文上臺后立馬放棄馬英九執政時所規劃藍圖,其又失去了原本最期待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的發展機會。臺灣當局在對外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嚴重受挫,所以臺企對加入“一帶一路”建設態度非常積極,臺企主動參與“一帶一路”所倡議的沿線國家或地區經濟建設,將成為兩岸經濟合作中極為重要的選擇。2.31條惠臺政策應對態勢分析?!?1條惠臺措施”得到了臺灣同胞的熱烈歡迎和普遍肯定,然而臺灣當局卻視其為猛虎,極為抵制“31條惠臺措施”,甚至提出了“壯大臺灣之四大方向及八大策略”來進行應對。這一行為嚴重阻撓了兩岸民眾互通往來,限制了兩岸正常的經貿交流,極為不得人心。由此看來,在兩岸經貿政策的應對上,雖然臺灣當局的態度消極,但是臺灣民眾、企業階層對大陸政策表現出的積極態度日益強烈,兩者正呈現兩個極端。

三、兩岸經貿深化合作建議

本文研究表明,雖然當前臺灣當局的消極應對,給兩岸經貿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是臺灣人民大眾、企業階層對兩岸經貿互通的開展有著極大的熱情,同時種種跡象顯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兩岸只有攜手同心,才能取得經貿雙贏的局面?;诖?,本文為未來兩岸經貿的深化合作提出四點相關建議。(一)兩岸經貿往來應以大陸為導向。兩岸友好經貿合作符合市場運行規律,有利于兩岸人民生活質量及幸福感的提升。為避免民進黨當局限制性政策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未來兩岸經貿合作應該借助“中美貿易戰”這一外部力量,在兩岸關系發展出現重大轉變與臺灣當局的兩岸經貿政策趨于消極的背景下,將當前的兩岸經貿合作轉變成為以大陸為導向的兩岸經貿合作模式。(二)開辟兩岸經貿合作新助力。繼續深化和推進兩岸民間經貿交流往來,加強與臺灣非“綠”縣市的深入合作;加快“閩三角”建設、自由貿易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等發展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改善臺商對大陸經貿投資的軟環境。(三)將“一帶一路”打造為兩岸經貿合作新領域。鼓勵臺商與大陸企業共同產業園區及經濟貿易園區試點合作,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攜手挖掘和發展“一帶一路”沿線經貿合作潛力,推動兩岸經貿合作向市場多元化模式轉變。(四)兩岸經貿合作應該更加側重于關注臺商這一重要群體。這是因為臺商非常關注大陸的經濟發展趨勢,善于把握和利用中央經濟政策導向帶來的商機。未來,它將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巨大的政策動力,不斷改善和促進兩岸工業和經濟合作,而這也是兩岸在未來合作的重要指向。

【參考文獻】

[1]李雙雙,盧鋒.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經濟政治邏輯與中美經貿關系前景[J].國際貿易,2018,7:16~21

[2]單玉麗.臺灣當局消極回應“31條惠臺措施”的做法與動機評析[J].現代臺灣研究,2018,3:1~6

[3]郭芳.兩岸關系新形勢下經貿合作的新思路———基于“一帶一路”倡議[J].福建商學院學報,2017,6:32~37

[4]吳鳳嬌,陳鑫峰.新形勢下兩岸經貿關系檢視:現況、挑戰與展望[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5):63~68

[5]王建民.“大陸機遇”導向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選擇[J].統一論壇,2017,3:55~58

[6]單玉麗.蔡英文的經貿政策與臺灣經濟前景[J].臺灣研究,2016,5:9~16

[7]苗迎春.中美貿易摩擦及其影響[J].當代亞太,2004,3:34~42

作者:馬榮輝 黃一 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