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課程德育實踐探索

時間:2022-02-28 03:18:49

導語:商務課程德育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課程德育實踐探索

摘要:全球化時代,商業發展迅猛。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開展跨國營銷,掌握一定的營銷基礎知識對于大學生的未來就業極有幫助。本文從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營銷入門》這一課程著手,探討了如何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集合,從而更好地把學生培養成專業知識技能扎實、道德素質過硬的商科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營銷;課程設計;以德樹人

一、引言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從而形成協同效應。這就要求我們高校教師肩負起以德樹人的職責,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傳播正面的思想政治理論和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商科類大學生具有更強的“經濟人”本質,即通過更好地學習投入產生更好的培養效果,畢業后能成為各種商界精英或領袖。因此,較之其他類別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通常表現得更為務實、精明,甚至有追求實用主義的功利化的傾向。近些年我國出現了很多企業和個人危機,從最早的“毒奶粉”到新近的“逃稅門”等等,都讓我們看到了商業道德失范、商業誠信缺失的巨大隱患,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使高校中的德育教育顯得格外重要。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是一所商科類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大都進入商界從事商務或管理類的工作,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注重以德樹人,培養深諳為商之道、懂得“經世濟民、誠信克己、為富且仁、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才尤為必要。本文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營銷入門》課程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將思政教育理念春風化雨式地融入商務類學科的教學。

二、課程定位中明確育人使命

《營銷入門》課程是我校與英國中蘭開夏大學合作開設的中英合作商務英語方向大一學生的專業課程。本課程通過以英語為載體的探索互動式教學,致力于提升學生對營銷這一商務課程的認知和興趣,并逐步打造完整的營銷知識體系、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并為他們在未來擇業、深造中成功“營銷”自己,或進入商界自主創業儲備所需要的多樣知識、技能和綜合道德素養,包括英語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調研能力、團隊合作、社會責任感等。本課程團隊以立德樹人為指導原則,結合時代要求和本校定位,結合營銷課程的專業性以及大一新生的特點,形成了比較全面且切實可行的德育體系,增加了思政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從而使營銷入門這一專業課具有“思政味”,并提煉出愛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將營銷學的各個主題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而生動的載體。

三、教學設計中深挖德育元素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鑒于此,在面向大一學生的《營銷入門》課程中,我們充分結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挖掘了營銷課程相關主題中的德育元素和內涵,并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階梯式成長以及個性塑造發展的漸進性特征,系統地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德育教學切入視角和操作方法。我們注重通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營銷活動,結合學生的興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統地呈現營銷學的知識。在每一次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營銷知識系統的構建及強化;在課程設計中,充分挖掘各個主題中的德育內涵和元素,將愛國、誠信、法制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獨立自主、實踐創新、社會責任、全球公民意識等思政教育的內涵有機地融入教學大綱。這樣,通過“基因式”的植入和引導,引起學生的知識共鳴、情感共鳴、價值共鳴,以促成思政教育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的實現。以下是我們在《營銷入門》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設計:營銷中的法律法規:在制定營銷策略的過程中,企業都需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每一個營銷環節都需要考慮到相應的法律法規要求,比如:產品研發生產過程的安全、產品定價中的價格法律、產品促銷中的廣告法、產品經銷中的經銷法規等。對于未來走向商界從事營銷等工作的學生來說,必須做到心中有法、行事守法。每一個學生都是營銷環節中的消費者,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自身的經歷出發,體驗在消費過程中的各種法律法規,比如,產品要合格、售后有保障、廣告不夸大等;而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后,成為商界的一員,則需謹記法律法規,做遵紀守法的企業管理者或從業者,從而使消費者利益得到保障和實現。營銷中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現代企業的營銷活動必須符合商業道德的要求,企業可以通過綠色營銷、事件營銷等發揮在社會中的積極影響和正能量,以使一些社會問題的危害最小化。企業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為員工及整個社會的福祉著想,比如參與公益活動、支持公益慈善事業、支持社區的建設等。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商界精英,更需具備崇高的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教學設計中,我們結合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發現、感知并踐行良好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比如,購買企業生產的綠色環保產品、享受企業提供的各種獎學金、參與企業提供的學生創業機會等。營銷與學生的擇業規劃:我們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自己在專業、學識、技能、素養等方面的優劣勢,使他們充分了解現代企業對人才的特定需求以及自己所青睞的行業或企業的要求,從而明確自己的定位,并制定自己大學各個階段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案等,以幫助他們逐步儲備未來商界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從而將自己營銷到未來的社會中,以滿足企業和社會大眾的需求。此外,國際案例、英語授課,有助于培養學生未來走向商界具備同國際競爭對手、合作伙伴溝通競合的能力。營銷與個人的創業規劃:營銷學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個人規劃和未來職業發展提供了預備知識。本課程要求學生撰寫一份虛擬的報告,用于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創業。撰寫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一手、二手調研,通過小組合作分工去分析影響到創業的宏觀和微觀環境,查閱國家政策、了解行業現狀、采訪潛在顧客、或是分析競爭對手的情況。這一實踐活動為他們進入商界從事創業活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積累,幫助他們逐漸挖掘并打造未來創業所需要的決策能力、調研能力、設計能力、合作理念、創新意識、以及風險評估與控制意識等。營銷課程教學中的家國情懷和感恩教育:營銷學策略中,企業需要設立長期的使命,并將其細化為具體的階段性的目標。本課程的教學緊跟了時代的步伐,結合企業戰略使命這一主題,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研習國家發展現狀和未來策略,使學生增強了文化自信,增強了對自己國家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課程教學還運用了成本及損益平衡分析法,結合學生父母為自己的求學之路所做的投資,通過數學的計算,使學生明白為人子女不是一味的索取,父母長期的教育投資也不是為了取得回報,從而幫助他們體恤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念父母無私的愛,懂得自尊自立自強,并對他人充滿愛心,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社會公民。

四、學習指導中推動學生成才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注重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在答疑解惑、凝聚共識中不斷給學生以思想啟迪和文化滋養,使他們得以全面發展。我們不僅給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的全程指導,更多的是激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勇做學習上的奮進者、開拓者,將遠大理想落到實處。在開學前的課程介紹中,我們使學生提前了解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使他們在面對新的學科知識時不膽怯。教學中,我們注重課堂問答互動與課后自主學習答疑并重。課前,教師會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包括練習題、預習痕跡、單詞積累記錄等。課堂上,教師會結合日常生活和時事新聞,引導學生對相關營銷主題的思考。每個學生均可充分參與各自的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或代表小組交流。課后,學生們會通過自主學習鞏固課堂知識、整理課堂筆記、完成課后作業等。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營銷實踐,自己動手、以圖為證是《營銷入門》課程常用的方法。比如:在討論客戶關系管理中,由學生結合自身經歷發現生活中的客戶關系管理實踐;在講述營銷道德時,讓學生呈現周圍商家的道德行為或不道德行為;在講述營銷策略時,由學生發現自己所喜歡的企業的目標市場及市場定位;在講授產品標識時,讓學生為自己喜愛的品牌重新改良或設計產品標識;在撰寫營銷企劃書時,讓學生開展充分的市場調研,呈現調研分析報告;在設計產品定價時,請學生初步計算應以怎樣的價格方案,方能幫助企業實現其財務目標等;而在學完營銷溝通后,學生需要收集自己手邊的各種商家營銷宣傳資料,并對其加以評述等。學生在就業選擇時,也需要結合營銷溝通相關理念思考怎樣撰寫好的簡歷和求職信、怎樣準備好面試、怎樣在面試中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等。這些豐富多樣的探索活動,為學生積累了未來進入商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儲備。此外,通過和學生的座談我們還發現,大一新生對相關的商務知識還比較欠缺,對應的專業英語詞匯積累少,部分學生的聽力技能還不夠。有鑒于此,我們將課后學習的任務交給了學生,諸如整理筆記、完成練習、網上聽力練習、Quizlet核心概念自測,并提供了微信答疑和面對面的輔導。通過這些多方位的指導,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形成了自覺學習、主動提問、樂于思考、互助上進的學習主體,使勤奮學習成為他們青春飛揚的力量。

五、總結

在《營銷入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我們幫助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感知到了營銷活動的無處不在;通過商務案例的定期更新,使學生了解了最新的商界營銷實踐;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入思政德育理念,提升了學生的時代意識和道德素養;通過對學生課內外學習的有效引導,幫助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及自我管理能力。過去一年中,多名學生通過郵件或面談的方式與教師探討了大學期間的學習安排和個人的職業理想;部分學生已有意在大學畢業后繼續深造,就讀市場營銷、管理等相關的商科專業的研究生。通過在商務課程的教學中傳播積極的思想文化并引領學生的成長,師生間的良好溝通和互動也得到了加強,學生對課程教師的評價也較高。與此同時,教學團隊也通過協作互助、交流和反思,提高了教學科研創新的能力,取得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姣.科特勒營銷全書[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2]馮妮,王大可,鄧春楠.上海高?!爸袊盗小彼颊n程實踐及啟示研究[J].社科縱橫,2017(12):151-155.

[3]卡特•法拉爾,瑪麗安娜•林斯利.劍橋市場營銷英語[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4]百科,經濟人假設,出自《百度百科》2018-10-22.

[5]李靜,趙海鵬,王鐵.試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以齊齊哈爾市高校為例[J].黑河學刊,2012(9):94-95+175.

[6]石長起.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改革途徑[J].黑河學刊,2014(1):138-139+141.

[7]吳楚,李正穹,盧冠瓊,岳巍.“為傳道者明道全國高校思政會議引熱議”.中國青年網,2018-10-29.

[8]燕爽.關于高校思政課若干問題的思考[J].探索與爭鳴,2010(8):41-43.

[9]葉興國.新形勢下的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10]趙淑容.目標需求視角下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原則[J].中國成人教育,2013(18):179-181.

[11]朱新秤.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高教探索,2009(4):124-127.

[12]Brumfit.C.J,1979,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3]Bubin.F.課程設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4]Hutchinson.T.特殊用途英語[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毛靜 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