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

時間:2022-06-04 02:59:10

導語:農村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

計量方法及理論模型

1.農村文化消費影響因素分析通過對農村文化消費相關研究文獻的分析與總結,我們認為能夠對農村文化消費產生影響的因素歸根結底來自供求兩個層面。首先,農村文化消費受需求因素制約。一般來說,由文化教育程度、消費觀念與習慣、收入水平、文化消費支出水平、消費結構和社會保障狀況所決定的需求意愿和需求能力是制約農村居民文化消費水平最為重要的需求因素。文化消費是精神層面的消費,其需求強度與認知程度、消費習慣、消費觀念有很大的關系。文化程度高且已形成一定消費習慣的農村居民,其認知力、理解力越強,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就越多,需求意愿也就越旺盛。由于文化消費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需求,具有較大的彈性,且文化消費的發展變化具有很強的連續性,表現在以前與現在的消費水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未來文化消費水平是建立在當前消費水平基礎之上,因而,農村居民對文化消費的大小不但受農村居民當前收入水平的影響,而且還受預期收入的影響,以及農村居民醫療和社會保障水平的直接影響。其次,農村文化消費受供給因素制約。在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過程中,由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和文化消費價格所決定的供給因素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文化基礎設施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文化產品的供給,而文化產品的供給水平必然影響到文化消費,文化消費價格的高低不但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而且影響著文化產品供給者的供給積極性,是影響文化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

2.數據選擇與變量處理本文選取的樣本數據均來源于1991-2010年歷年《河南統計年鑒》。并且用各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項文教支出除以1990年的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分類價格指數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在進行實證分析之前,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實用性,在不改變原有性質的前提下,對部分變量數據進行了以下處理:用以1990年為基期的歷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代表價格因素;用居民消費支出中前三位消費支出所占的比重代表消費結構;用人均農村文化教育固定資產投資額代表文化基礎設施;用人均農村社會福利救濟費代表醫療和社會保障;借鑒相關文獻研究成果,以居民消費傾向替代消費觀念、教育程度、消費習慣等無法具體量化的影響因素,其中,居民消費傾向可用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水平比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來代表[5]。

3.模型建立在建立文化消費模型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消除異方差,并減少變量的波動,在進行實證分析之前可對各經濟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并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模型分析與實證檢驗

1.序列平穩性檢驗對時間序列變量直接進行回歸有可能導致偽回歸的發生,因此,在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必須對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借助E-views6.0軟件,運用ADF檢驗方法對變量的單位根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各時間序列數據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穩序列,無法直接進行回歸分析。而經過一階差分后,這些新的時間序列均變成平穩序列,且單整階數相同,均是一階單整,可用于進行協整分析。

2.協整關系檢驗從對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來看,各時間序列均是一階單整序列,因此他們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這種均衡關系就是協整關系,通常檢驗變量間的協整關系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于檢驗兩個變量間協整關系的檢驗方法,該方法是基于回歸殘差平穩性的檢驗方法,稱之為EG檢驗;另一種是用于多變量間協整關系檢驗的方法,該方法是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檢驗方法,通常稱為Johensen檢驗,或JJ檢驗[6]。由于本文涉及多個變量,因此,運用Johansen多變量系統極大似然法對多變量時間序列進行協整檢驗。根據極大似然函數(Logl)、AIC信息準則和SC準則,我們選取無約束的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為2,JJ協整檢驗的VAR模型滯后階數確定為1。通過模型選擇的聯合檢驗,確定常數項約束在協整空間內且協整方程有截距的模型為最合適的協整檢驗模型。JJ協整檢驗結果如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一個檢驗統計量大于1%水平下的臨界值,因而只有第一個原假設被拒絕,即變量間有且只有一個協整關系。根據檢驗結果,對變量進行OLS回歸。通過協整回歸可以發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χ1t),居民消費價格指數(χ2t),消費結構(χ3t),居民消費傾向(χ4t)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人均社會福利救濟費(χ5t),人均文教娛樂固定資產投資額(χ6t)回歸系數不夠顯著,從回歸結果中剔除,協整方程的回歸結果與經驗判斷基本一致。對協整方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收入是影響文化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文化消費對收入的反應并不敏感。通過協整方程我們可以看出,收入是影響文化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收入的提高對文化消費的增長有正向促進作用,但是收入的回歸系數并不高,僅為0.709,小于1,與我們經驗認定的文化消費的高收入彈性并不吻合,這主要與該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還處于比較低的階段有關。由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民的文化消費需求還沒有完全提上日程,在此情況下,即使收入水平增長也不能促使文化消費支出的明顯甚至同步變動,可見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階段和總體收入水平是導致文化消費支出反應遲鈍的重要原因。第二,價格對文化消費的影響較大,彈性較高。這主要基于文化消費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需求,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尤其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對價格的漲幅反應敏感,當價格水平上漲一個百分點,文化消費支出就下降1.818個百分點。第三,消費結構對農村文化消費的影響較為明顯。在居民收入總體有限的情況下,某些方面占有資源越多,對文化消費支出影響也就越重,當前,河南省文化消費支出的消費結構彈性較大,一方面說明農民總體收入水平仍然較低,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農民的消費結構不盡合理,某些方面的過度開支,對文化消費的支出產生了排擠效應。第四,消費傾向仍然是文化消費支出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消費受思想觀念,文化傳統影響較深,雖然,隨著我國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跟外界的交流不斷增多,傳統文化觀念受到較大的沖擊,但是目前,總體開放程度仍然較低,農村仍是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的地方。第五,人均社會福利救濟費,人均文教娛樂固定資產投資影響較小。從變量檢驗結果看,人均社會福利救濟費,人均文教娛樂固定資產投資額沒有通過檢驗,這并不能說明,社會保障水平和固定資產投資對文化消費支出沒有影響,而是因為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及文化娛樂的固定資產投資水平仍然較低,即使此類投入有所增長,但是由于增長的幅度有限,農民不會感受到生存環境的明顯變化,因此,反映到具體的消費行為上,也就比較微弱。

3.誤差修正模型上邊的分析顯示了變量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但是長期穩定關系背后也隱含著短期的波動,誤差修正模型就是反映短期波動向長期均衡的修正機制。我們用滯后一期的殘差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以檢驗各變量間的短期均衡關系。我們用Eviews6.0計算得到誤差修正模型。

結論及對策建議

本文通過對河南省農村文化消費各項影響因素的協整分析表明,農村文化消費的支出主要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文化產品價格、居民消費結構及消費傾向等四因素影響,而由于農村人均社會保障情況和農村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其投入的微量增長對農民的文化消費支出不能形成明顯的影響。而對農村文化消費支出影響較為明顯的四個因素中,除了消費傾向與消費文化、消費習慣等思想觀念有關外,其余三個因素均與收入水平有關?;谝陨戏治?,對于農村文化消費的啟動與升級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居民消費要實現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首要的條件就是要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尤其是文化消費,是比物質消費更高層次的消費,其消費水平的提高更離不開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只有衣食無憂之后才能去考慮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發展農村文化消費最根本的就是發展農村經濟,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他們對未來的預期和貨幣支付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加強他們的消費欲望,最終把對精神文化消費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

2.引導轉變消費觀念,抑制消費結構的偏倚現象當前,在河南省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中,部分消費支出的比重過大,消費結構過度偏倚,這其中又以建房和婚嫁兩項支出的增長最為顯著,也最為浪費。先看建房,農村居民建房攀比心理比較嚴重,盲目地求大、求高,既不美觀又造成巨大的浪費,不少地方農民拿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全部積蓄用來建房的事比比皆是,據我們調查,實際上許多農民本身也不愿意如此,無奈受農村不健康的風氣所迫,被動跟風。另外婚嫁也是農民的一大重要支出,不少地方,農民一生的花費都主要集中在建房和為孩子娶媳婦上。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過度偏倚對農民的文化消費產生擠出效應,導致文化消費水平低下,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對此農民本身也抱怨很多,無奈大勢所趨,形勢使然。壓縮這樣的消費支出顯然有利于增強農民的文化消費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居民消費觀念的引導,消除農村消費中的盲目攀比,求高求大的不良風氣。另一方面,采取具體措施,消除農村消費結構中的過度偏倚現象。比如在建房上,利用新農村建設中各地正在實施的村莊規劃,以“夠用”為原則,統一面積、高度等建房標準。而對于婚嫁,要在人口政策上,大力宣傳引導,優化農村的男女比例結構,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改善不健康的婚嫁習俗,提倡節儉、莊重的婚俗禮儀。

3.增加投入力度,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當前農村文化消費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基礎設施缺乏,由于基礎設施缺乏,許多文化娛樂活動無法開展,農民即使想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消費。而農村文化設施的缺乏,文化產品供給的不足,主要原因就是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因此加大農村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的投入,改善農民文化消費需求的物質基礎,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是提高農村文化消費的必然選擇。

作者:李忠飛朱曉杰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西安外事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