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與對策

時間:2022-03-30 03:33:20

導語: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與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由于近年來受到金融危機及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國物價逐漸呈現出了穩步上漲的趨勢,物價變動關系國計民生,它往往會給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帶來較大的影響。對此,本文就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與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與措施。

關鍵詞: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居民消費;經濟發展

一、物價變動與居民消費的關系及原因

(一)物價變動與居民消費間的關系

CPI是反應我國居民消費能力和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水平影響的價格系數,通常情況下都通過CPI作為分析物價的主要依據。自從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物價水平也處于穩定增長的態勢。除2009年金融危機導致的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建設發展及物價漲幅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空間當中。經濟發展與物價水平二者相輔相成,物價水平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增長又反作用于物價的提升。簡言之,物價上升能夠提升居民收入、促進消費水平提升進而實現經濟的增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物價上升往往會使得更多的消費者喪失購買力,那么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必然會出現較大差異。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所導致的通貨膨脹更會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物價變動與居民消費間的關系十分緊密。

(二)物價變動的原因分析

1.國際市場價格帶動。近年來,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越來越注重生物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對于大豆、玉米等糧食的需求大幅增加,從而導致國際市場糧油價格大幅提升,進而拉動了我國國內糧食價格,并波及到以糧油為原料的肉、蛋、奶等農副產品價格。2.成本推動。我國農產品一直處于低位運行的態勢,尤其是以小麥、稻谷、玉米、油菜籽、生豬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價格均處于歷史地位。但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勞動力成本與養殖成本的不斷上升,也側面推動著農副產品價格的上漲。3.供求結構失衡。供求失衡也是導致物價出現變動的重要因素。供過于求會導致物價回落,消費者的購買力增強。而供不應求則會導致物價上升,居民消費能力將相對下降。以曹縣為例,因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跌至谷底,生豬養殖量與存欄量相較去年銳減,自去年下半年始生豬價格呈現出周期性的上漲,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生豬供應非常緊張。4.公共服務類調整性漲價。近年來,我國上調公共服務價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從而帶動了公共服務類價格的上漲。曹縣近年來連續實施的提高水價、煤價、電價措施,根本上是為了通過價格杠桿的作用來對資源型價格進行調整,轉變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生產方式,但是由于調價措施過多、漲價因素增大,因此也使得物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一)政府宏觀調控的反映

自2003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不斷提升,但不論是從市場經濟的周期性還是政府宏觀調控上來看,物價上漲無疑是經濟走向新一輪繁榮的體現。自1998年起,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呈現出長期低走的態勢,也致使我國長期以來都無法擺脫通貨緊縮的陰影,在多年的積極貨幣政策的作用下終于在2003年實現高投資、高增長的態勢,居民消費價格也轉跌為升,這一點也正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有效反應。

(二)有利于充分就業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物價的適當上漲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上浮利好生產方,生產方為擴大利潤將加大投入再生產,有利于居民就業機會的增加。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通貨膨脹率同就業率呈正比,政府要想控制失業率就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率,因此物價上浮的空間只要確保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也就能夠起到促進消費、促進就業乃至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作用。據調查統計,我市在2015年市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長10.76%,物價上浮1.7%,相對而言物價上漲顯然不會影響到大多數居民的生活質量。

(三)降低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質量

居民生活質量受物價上漲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居民支出增加幅度與承受能力兩方面。物價上漲必然會導致居民消費支出增加,尤其是糧油副食等生活必需品它作為居民每天都需消費的產品,如果物價上漲將會對居民生活產生強烈、直接的影響,特別是低收入人群而言將會嚴重下降生活質量,增加家庭負擔。

(四)物價上漲擴大貧富差距

我國不同人群的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在物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收入水平越高的階層消費增長越快,受物價上漲影響越小;收入水平越低的階層消費增長越慢,受物價上漲的影響越大??紤]到物價的持續增長,高低收入階層間兩極分化現象將更為嚴重。尤其是以糧油食品為帶包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它作為居民的剛性需求并不會因價格的上漲而出現較大的需求波動,但物價的上漲必然會給低收入階層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出現壓縮個人發展資料型消費及享受資料型消費的情況。

三、解決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對策

(一)政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

眾所周知,經濟活動與物價水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同時居民的消費水平又與物價波動息息相關。物價波動如果同居民消費能力呈正比,將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而如果物價波動同居民消費能力呈反比,則將出現社會階層的兩級分化并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性。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通過膨脹能夠有效的提高居民收入,同時也能夠使貨幣喪失購買力所決定的。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并利用行政手段、財政手段積極穩定物價、平抑經濟發展狀態,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擴大居民消費,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低收入群體保障

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多年來十分重視中低收入人群的經濟保障工作,因為這些居民的消費水平與物價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并且同物價的增長直接關聯。試想,如果因物價上漲遏制了大量中低收入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必然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制約。正因如此,我國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居民收入差距的控制與縮小,只有以保障居民收入才能夠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例如可以在農副產品中推行最低收購價及物價聯動機制等方式,以確保生活必需品價格的穩定與居民收入報酬處于合理水平,從而確保居民消費水平得以穩定。

(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是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在工作中始終要確保居民收入得到合理分配,并著重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勞動報酬比重。其次,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勞動者權利保障體系,建立起一套行使有效的工資集體協商、擴大就業等政策措施。另外,還應該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確保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只有充分減少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方可實現消費的即期擴大。

(四)增加有效供給、升級消費結構

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因此要注重居民消費新增長點的培育,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支持。尤其是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村區域,可以通過強化農村基礎社會實踐建設的方式為更多的消費群體創造消費環境。譬如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強化農村道路建設、建立農村流通網絡等多種形式方便農民消費。同時也可以為居民提供如養老服務、家長服務等內容的多樣化生活性服務,這樣不僅能夠起到促進就業的良好效果,同時對于實現消費結構的轉型與升級也同樣重要。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不論是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還是物價的變動都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表征?,F階段我國物價總體水平與居民消費能力還處于較為穩定的階段,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而能否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此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要深入基層、做好調研,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對策來予以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落成。

作者:張純霞 單位:曹縣物價局

參考文獻:

[1]王義娜.“中國夢”里城鎮化的戰略地位與方向[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05).

[2]王浩軍.轉型期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商業時代.2014(35).

[3]李海.物價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3(10).

[4]薛會英.我國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行為探析[J].邢臺學院學報.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