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可持續發展原則研究
時間:2022-10-09 10:35:10
導語:國際經濟法可持續發展原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改革開放的刺激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作為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重要保障手段,國際經濟法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是經濟發展的規范圍墻,是保障企業利益的強勢手段,是將世界各地的經濟貿易摩擦減少的重要舉措,也是規范貿易秩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國際貿易的發展,矛盾也在發展中凸顯出來,發達國家在這種全球化環境中優勢愈加明顯,而發展中國家雖然在一方面得到了發展,在經貿中獲得了機遇,但是卻一直處于下風,而且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隨著這種“剪刀差”的日漸擴張,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其次,在全球化浪潮中,雖然大多數企業在這種經貿環境中得到了發展,國際經濟法也在中間起到了規范與推動作用,但是,對于商業活動展開后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卻沒有多加重視,導致在經濟發展中往往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嚴重的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隨著經濟全球化中一些矛盾的凸顯,我們意識到國際經濟法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筆者根據相關文獻,對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中的國際經濟法進行解析,并對其中可持續發展原則進行討論。
關鍵詞:國際經濟法;可持續發展;發展與矛盾
國際經濟法的發展不管是在經濟的角度,政治的角度還是在發展的角度,對于整個國家來說都有著極大的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國與國之間交往日益頻繁,聯系也日益緊密,經濟貿易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就讓國際經濟法顯得更為重要,其不僅保障了國家的利益,根據國家具體情況來制定貿易條例,也讓對外貿易在法制的監管下更加規范,是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紐帶。而國際經濟法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則是站在發展的角度來規范國家之間的商業行為,將人類未來的發展為參考依據,來規范人的活動,來規范國與國之間的聯系。以保護環境,縮小貧富差距、防止生態失衡,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等為己任,確保國際商業行為和貿易活動的可持續性。
一、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問題
1.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是經濟全球化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并且在近幾年愈演愈烈,差距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在不斷地擴大。我們知道,經濟全球化一定會給許多發展中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讓這些發展中國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貿易中的不平等,以及其他現實原因,讓國際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其中二八原理就是一個很好的論爭,全球的財富80%-85%掌握在20%的人口手中,而全球80%的人口卻只掌握了15%-20%的財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印度人口全球排名第二,但是其全國有近五成人口是在貧困線內的,也就是說印度有近一半的人口面臨著貧困問題,而這一現象在南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國家則更為嚴重。雖然,在國際經貿中,世界財富一直以較大的比例在快速的增長,但是卻也讓貧富差距更為明顯,這種明顯的貧富差距是國際經貿中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不平等造成的。2.南北矛盾為得到緩解,“剪刀差”一直存在。不可否認,全球化帶來了經濟的發展,讓大多數國家都得到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了國家內部的發展和進步。但是,發展不平衡問題卻也一直存在,南北問題沒有得到緩解,“剪刀差”一直存在,發展中國家始終處于劣勢。從全球的產值分布來看,南半球約占北半球的五分之一,而北半球所擁有的財富約為全球財富的80%,這種巨大的產值差距以及財富差距讓南北矛盾越來越激烈,而且,伴隨著貿易“剪刀差”的影響,這一差距還有不斷擴張的趨勢,這讓嚴重的經濟失衡現象,以及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地位,嚴重的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種嚴重的南北矛盾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經濟殖民,發達國家剝削和蠶食這些弱小國家的利益,以此來推動本國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嚴重的制約了可持續發展的步伐。3.環境污染。作為近年來老生常談的問題,環境問題一直都是制約經濟發展,威脅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在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垃圾,包括工業生產所帶來的大氣污染以及水源污染,還有大量的化工原料以及金屬物質的廢棄物傾倒,農業生產所帶來的大量的農藥化肥,都加劇了環境問題。隨著土壤沙化的嚴重,霧霾的日益加劇,屬土流失和飲用水源的進一步污染,森林的大量砍伐,人類的居住環境在進一步的惡化。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有接近20萬人口死于環境污染,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讓各國在享受到了短暫的經濟發展喜悅后,陷入了更大的恐慌,隨著各類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讓各國意識到了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這也是可持續原則得到關注的重要原因。4.生態失衡。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存在嚴重的剝削問題,發達國家剝削和犧牲弱小國家的資源,以低價來進行資源的買入,讓這些國家的資源不斷流失,讓國際生態失衡問題日漸嚴重。例如菲律賓,為了發展經濟,大力的鼓勵初級產品出口,造成國內環境的嚴重破壞,讓菲律賓的礦產資源日漸枯竭,森林面積銳減,漁業資源受到嚴重損害。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大多依靠初級能源產品的出口來換取國內經濟的發展,且大多數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都會以能源為依托,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而且許多不可再生資源都已經達到了臨界點,能源問題成為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石油、礦產、水源、土地以及天然氣等資源每年都在大幅度減少。經濟的發展導致了資源枯竭,生態失衡。生態失衡作為經濟發展的附加效應,嚴重的阻礙了可持續的發展。5.全球化金融風險加劇。海外投資是許多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擴張手段,經濟全球化的突進,經濟環境的好轉,讓大批跨國業開始得到迅速的發展,這些企業將目光從國內移向國際市場,開始了國際市場的探索,而海外投資成為了許多企業的一個發展手段。隨著這些企業在資本投機行為的發展,許多矛盾也日益凸顯出來,立法的速度無法跟上海外投資發展的速度,法律的停滯不前讓許多企業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這些企業的法律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性資本投機迅速發展,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陰霾揮之不去,而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卻又蠢蠢欲動。再加上,目前國際市場上,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交易是帶有投機性質的,這一數字讓我們意識到國際資本泡沫的嚴重性。這種泡沫的堆積,嚴重的破壞了正常的經貿活動,讓風險加劇,市場的一個小波動都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帶來嚴重的金融風險。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經濟危機的爆發都是經融風險的產物,也都是國際經濟泡沫堆積的后果,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
二、國際經濟法與可持續發展在內涵方面存在著一致性
當前在很多國家都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用來對本國的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進行指導,可持續發展原則指的是在不對子孫后代的需求造成損害的前提下可以對當代人的生產需求進行滿足。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來說,發展的平等性、發展的共同性以及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是其應該堅持的重要原則。國際經濟法指的是對國際間的各種經濟關心進行調節的各種法律法規的總稱。各國之間所擁有的國際貿易關系主要是靠國際經濟法進行調整,國際關系存在著比較復雜的一面,不斷加快的全球一體化進程,使得國際經濟之間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關聯性以及密切度。國際經濟法在對國際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調節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秩序性的原則,必須在有序的環境中納入國際經濟規范并使其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國際經濟法的秩序性恰好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法律體現。除此之外,一定要遵照公平的原則進行國際間的交往,一定要以保證國際間和平交往,保證國際的穩態增長以及保證國際和諧作為基本前提,在國際間的經濟交往中,國際經濟法就是用來保障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國際經濟法在對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活動進行調節的過程中就是堅持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所以,兩者具有一致的內涵。
三、可持續發展原則對于國際經濟法的影響
1.國際經濟法的立法以及完善或受到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影響。在國與國之間逐漸加強的聯系中,國與國之間為了創造更好的貿易環境,減少貿易摩擦,降低風險,就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約定,以此來保障各方利益,防止由于貿易原則出入而導致的貿易糾紛。尤其是受當前貿易全球化影響,國際市場界限已經不同于往日,變得日益模糊,這種聯系緊密的市場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這就讓各國之間制定一個能夠被普遍接受的規則和閱讀,以保障市場交易的順利進行,這就讓國際經濟法原則日漸統一。而可持續發展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原則,這一原則對于立法工作的展開,以及法治理念的轉變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國際立法工作中,各國主要考慮到的是如何正常的展開經貿活動如何保證國際商業活動的秩序性,是以經濟為主要的發展目標,在這種傳統的經濟發展原則中,往往會出現犧牲環境,或者是片面的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狀況。隨著矛盾的凸顯,人們意識到可持續原則的重要性,并且以可持續原則為指導,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立法工作,用人類未來的發展為重要參考指標,來進行立法理念的轉變以及立法目標的轉化。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對原有的國際經濟法進行了不重合修改,對國際經濟法進行了完善,讓其更加注重發展問題,以此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法體制,來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其原則統一會經由國際法,國際公約以及相關的約定俗成的國際慣例來推進,當然也可以有跨國交流平臺來實現。2.可持續發展原則會進一步弱化經濟主權原則。隨著矛盾的凸顯,各種環境、能源、生態問題以及貧富差距問題的凸顯,讓國際經濟局勢有了新的變化,也讓各國對于經濟全球化有了新的認識,并且意識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于發展有了新的定義。也正是因為思想的轉變,讓國際經濟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變化,立法原則有了轉化,立法目標也有了改變,讓各國在參與國際立法時,更加注重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就會讓國際立法從以前以經濟為主要目標,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的狀況得到轉變,將經濟主權原則進行弱化和稀釋。在國際立法中,尤其是在全球化中,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一個國家的政策和行為會直接輻射到國際經濟環境中,對他國產生影響,進而對整個經濟局勢產生影響。在可持續原則的指導下,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發展,國際經濟立法將人類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利用強制性措施來對各國的經濟行為進行約束,以此來規范國際商業行為,來保證可持續原則的貫徹落實。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各國為了人類整體利益,會犧牲部分主權,讓經濟主權原則得到弱化。3.由國際經濟法輻射到國內法制建設。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變遷,隨著貿易格局的變化,國際經濟局勢的變化,在面對國際經貿帶來的發展問題中,以及由于國際商貿活動所帶來的的矛盾中,各國在這種新局勢的影響下,也逐步的開始對國內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將可持續原則觀落實到國際經濟法的立法以及國內經濟法的立法建設中。讓國際經濟法不斷地輻射到國內的立法中,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國際貿易,涉外經濟的法律,以及發展問題中,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指導下,二者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也更加的接近。目前,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一些國際組織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例如WTO等,并且形成了北約,東盟,亞太經合等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讓一體化腳步逐漸加快,這些大型的國際經濟組織會讓各成員國之間逐漸的融合,也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問題,用國際公約和國際立法來削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以此來引導國內立法調整,這就讓國際經濟法對國內的法制建設影響更大,二者差距更小。4.可持續發展原則能夠保護知識產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原則,發達國家就一定要將更多的幫助提供給發展中國家??沙掷m發展原則在國際支持產權領域中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原因就在于發達國家所掌握的是高端的技術,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這種高端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東西。在目前這種發展階段當中,在知識產權的規定下,發展中國家要想獲得這些高端的技術必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就導致那些技術緊缺同時經濟情況又不太好的國家而言,在這種經濟產權的規定下只能對高端的技術望而卻步。在國際經濟法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后,一定要考慮,在涉及轉讓技術這一問題的時候,發達國家重點應該考慮的是人類的整體利益,應該適當地降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在考慮到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整體利益的情況下,應該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做到更大的突破,對于一些能夠幫助人類整體獲得發展的,能夠循環利用資源以及能夠改善環境的技術,應該考慮到人類整體的發展,適當放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使這些高端技術能夠更好地作用于人類的發展。
四、結語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指導下,國際經濟法也在不斷地發展變遷中有了新的變化,新的趨勢。目前,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指導下,國際經濟法不僅對國內立法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國與國之間的立法原則也日益趨同,國際經濟法在發展中也更加注重環境問題以及發展問題,更加注重發展的可持續性。隨著國際經濟法的變遷,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中矛盾的凸顯,我們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以此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局勢,應對國際經貿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生態問題以及金融風險等問題,要將可持續原則貫徹落實到立法中,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發展,以保護人們的利益,保護國家的利益,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由于認知局限,筆者在相關問題的看法上還較為淺顯,還需要更多的專家來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作者:丁祎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胡雁忠.國際經濟法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研究——從環境與貿易的視角[D].西南政法大學,2004.
[2]劉媛.試論可持續發展原則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9(03):85-87+123.
[3]楊福學.國際能源投資相關條約中的“非排除措施”條款研究[D].南京大學,2014.
[4]楊萬柳.國際經濟法的可持續發展視角[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2):103-106.
[5]楊松.WTO與中國經濟法制度的發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8.
[6]張宇.礦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法思考[A].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資源•環境•和諧社會——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07:6.
[7]李屹東.國際經濟法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研究——從環境與貿易的視角[J].現代經濟信息,2014,(21):345.[2017-08-22].
[8]李萬強.國際經濟法存在與發展的新視角[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57(01):84-93+205.
- 上一篇: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變革與創新
- 下一篇:淺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