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變革與創新
時間:2022-10-09 10:31:18
導語: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變革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思維的本質,與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是網信事業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推進網絡生態治理的必然要求。在互聯網時代,要堅持用互聯網思維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樹立工作新理念,健全工作新機制,建設工作新力量,全面推動網絡環境下群眾工作的創新。
關鍵詞:網絡群眾路線;互聯網思維;群眾工作
2014年8月18日,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保?]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2]如何按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決策部署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堅持用互聯網思維踐行網絡群眾路線,全面推動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的創新,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探索解決的重大理論實踐課題。
一、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是網信事業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可以說,人民群眾是網信事業發展和創新的推動者,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牢記黨的宗旨,切實做好網上群眾工作,自覺走網絡群眾路線,密切保持同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是適應輿論傳播格局深刻變化的內在要求?;ヂ摼W正以其強大的自由性、迅速性和廣泛性,全面滲透和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人數達7.31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3]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三微一端”等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信息傳播呈現出“四通八達、立體交叉”的態勢,一有事情網上就“眾說紛紜、眾聲喧嘩”已成常態。在這樣的發展趨勢和變化下,我們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數”,一定要踐行網絡群眾路線,建立自己的隊伍,發出自己的聲音,傳播正能量,掌握話語權。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是暢通黨群干群溝通交流渠道的重要舉措?;ヂ摼W是信息時代群眾工作的主陣地、新陣地、大陣地。強調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并指出在網絡深層滲透條件下踐行群眾路線的現實要求:“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黨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么聯系群眾呢?”“要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保?]互聯網為黨群干群的交流溝通打開了一扇大門。我們要把互聯網作為聽取民意、汲取民智、加強群眾監督的重要渠道,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及時了解網民的所思所想,及時了解網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及時了解網民群眾最希望我們干什么、最反對我們干什么,積極回應網民群眾關切、釋疑解惑。踐行網絡群眾路線是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迫切需要。當前,互聯網上各種社會思潮和利益訴求相互交織,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反復交鋒,滲透和反滲透斗爭激烈,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最前沿。近年來,西方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等軟實力的作用,以借題炒作熱點敏感問題為基本手段,以價值觀輸出為主要內容,極力宣揚西方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理念,而其主要渠道、載體和平臺就是互聯網。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在意識形態“保衛戰”中,我們需要深入組織發動網民群眾,建設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網軍”,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二、全面推進網絡生態治理必須踐行網絡群眾路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很顯然,在現實時空與網絡時空的平行交叉中,“現代治理能力”不僅指向現實社會,更涵蓋網絡社會。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保?]網絡空間看似是虛擬空間,實質上是社會空間?,F實社會中形形色色的問題和矛盾,都會這樣那樣地反映到網絡上來,有的甚至表現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堅持“從網民中來,到網民中去”的網絡群眾路線,切實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全面建設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必須相信網民群眾。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其主流同樣是向上、向善、向美的,我們對網民要多些信任和重視、少些猜忌和藐視。網民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么準、說得那么對。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網民的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網民不了解的情況要及時宣介,對網民的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網民的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網民的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對網民的善意的批評和監督要認真研究和吸取。[2]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必須依靠網民群眾。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4]因此,要全面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就必須領導和依靠最廣大網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網民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實現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的治理轉變,攜手建設網民群眾共同的網上美好家園。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必須為了網民群眾。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保?]加強網絡生態治理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給網民群眾提供一個高效、便利、快捷、干凈、安全的網絡空間。我們要堅持網民群眾是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將網絡生態治理政策與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確保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堅持以互聯網思維全面推動網絡環境下群眾工作的創新
“互聯網思維就是用戶思維,本質上就是群眾路線,能把大家團結在一起。”[5]群眾路線要求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標準;互聯網思維則講究一切相信用戶,一切依靠用戶,一切以用戶滿意不滿意為標準。群眾路線要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互聯網思維則講究從用戶中來,再到用戶中去。群眾路線講究群眾利益無小事;互聯網思維則講究用戶體驗無小事。群眾路線教育我們,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互聯網思維則告訴我們,金杯銀杯不如用戶的口碑。[6]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要堅持用互聯網思維全面推動網絡環境下群眾工作的創新,更好地走好網絡群眾路線。樹立工作新理念。一是要把握“網連網運行”的特點,牢固樹立開放理念,自覺從戰略全局的高度、遍及全域的廣度和顧及全體的角度,跨主題、跨媒體、跨平臺去分析形勢,判斷是非,作出決策;二是要把握“點對點交流”的特點,牢固樹立平等理念,自覺把身段放下來,把責任扛起來,善于通過微信、微博、個人空間等互動交流平臺,與網民在線交流,開展民意調查,收集意見建議,排解矛盾困難,聚合智慧力量;三是要把握“鍵對鍵互動”的特點,牢固樹立共享理念,善于知己知彼,拿出自己可以分享的資源,換回期待對方分享的資源,更要善于用鮮活生動的網言網語,讓信息能夠被用戶及時分享、不斷擴散,利用分享獲得提升;[7]四是要把握“背靠背監督”的特點,牢固樹立法紀觀念,自覺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紀律規矩,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網絡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慎獨、慎言、慎行。健全工作新機制。一是要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善于把握網絡傳播規律,利用現代傳播技巧,運用網言網語,創作推廣優秀網文、網評、網帖,把我們要說的轉化成網民想看的,引導網民多看主流、多看本質、多看光明面。在進行突發事件的輿情引導中,要針對不同輿論場的意見和觀點,主動設置多種議題,把握引導的方向和重點,注重評論的時機和節奏,化解潛在輿情,把公眾關注點引導到有利于安定團結的熱點問題上;二是要健全網上正能量傳播機制。要以組織網上正能量系列傳播活動為抓手,大力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上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上網,推動各種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上網,廣泛開展各類網上公益活動,創建網上文化家園,用正能量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三是要健全網上網下全方位聯動機制。既要把工作重點放在著力解決問題矛盾、切實回應社會關切上,又要及時權威信息,通報重要決策、事件進展等,以“實情對輿情”,發揮好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推動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建設工作新力量。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絡強國,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是難以成功的。發展網信事業,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界、魄力和氣度,從心底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企業家、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網信工作者發揮才智創造良好條件,營造寬松環境,提供廣闊平臺。要念好人才經,慧眼識才、大力育才、愛才惜才,特別是互聯網領域的怪才、“歪才”、奇才,要少一些求全責備、多一些包容引導,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天分、才情和智慧盡情展現出來、充分發揮出來。要建立適應網信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以實績論英雄,不搞論資排輩,不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要進一步拓寬渠道、突出重點、加強統戰,精心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基礎部隊”,培育一支數量適中、業務精良、反應迅捷的“精銳部隊”,團結一支為我所用的“友軍部隊”。
作者:陳烈榮 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
參考文獻:
[1]:推進傳統媒體新興媒體融合強化互聯網思維[EB/OL].[2017-06-15].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19/c40606-25491000.html.
[2]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6(02).
[3]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7-01-23).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23/c40606-29042485.html.
[4].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365-367.
[5]雷軍.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是群眾路線[EB/OL].中國企業家網.[2017-06-07].http://www.iceo.com.cn/com2013/2014/1213/298434.shtml.
[6]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共青團堅持互聯網思維就要更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N].中國青年報,2015-05-11(1).
[7]官建文,劉揚.媒體融合發展需要強化互聯網思維[N].光明日報,2014-12-15(11).
- 上一篇:群及路錢下“兩路”精神分析
- 下一篇:國際經濟法可持續發展原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