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護措施探討
時間:2022-11-03 05:11:52
導語: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護措施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km2,但卻擁有大約14億的人口,致使水資源的人均占有率較低。在工業化發展時期,消耗了大量自然資源和能源,同時產生大量工業廢棄物,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工業廢水的排放,對河流、湖泊、地下水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水污染為代價換取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又由于沒有完善的水資源保護措施,使得水污染問題沒有實質性改變。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已經認識到水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我國不斷加大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興建水利工程,加強工業廢水管理,積極倡導農業綠色種植,通過有效地監管和治理,促進水資源保護工作的落實,確保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資源;水資源保護;水污染;水資源短缺
現階段,水資源保護工作主要面臨著3個問題。水污染問題。主要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人們生產生活產生了大量的廢水;工業廢水問題最為突出,未經過嚴格廢水處理,便排放到自然界中,污染了自然界中的水資源,其污染的程度也最大;農業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使用量過大,伴隨雨水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水資源短缺。究其原因有2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如,我國華北地區氣候持續偏旱,缺水形式非常嚴峻;人為影響,我國本身水資源人均占有率較低,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人均用水量不斷增長,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問題。水旱災害。近幾年,我國部分地區水災、旱災較多,對農業種植造成很大影響,糧食歉收問題比較嚴峻。
1水污染問題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1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水資源是農業種植不可或缺的因素,并決定著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同時也影響著糧食安全,農業種植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優質的水資源,可以促進農作物良好生長,如,位于內蒙古和寧夏自治區內的河套平原,是寧夏和內蒙古的農業區,灌溉用水主要來源于黃河,由于黃河水污染和斷流問題,對當地農業生產產生很大影響,甚至造成區域內糧食減產。在水資源保護工作中,政府需從糧食安全、綠色發展入手,對黃河水資源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從根本上治理黃河水污染問題,以水資源保護為前提,建立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兩者的可持續發展。1.2工業發展的影響。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水資源,需要達到一定使用標準方可用于產品生產,并不是所有的水資源都可用于工業生產。水質條件影響著工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工業布局,企業在設立工廠時,需要選擇具有優質水資源的地帶,所以水污染問題直接關系到區域內工業的發展狀況。工業生產過程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我國針對工業廢水問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作為工業廢水治理的主體法律,并使用《環境保護法》作為輔助性措施,加強工業廢水的監管力度;地方政府需建立完善的工業廢水排放管理制度,幫助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調整區域內的產業結構,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廢水處理方法,實現廢水的有效控制。由于水污染問題不斷深入,對區域內工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工業企業缺少資金的支撐,技術升級改造較為落后,產業轉型存在一定困難,使得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站穩腳跟。
2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保護措施
2.1構建節水型的社會發展模式依據區域內產業現狀,促進高消耗企業的轉型升級,以用水少、排污小為目標,打造高質量的產業集群,促進水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同進步。農業經濟以綠色生態化發展為目標,。采取科學的灌溉方式和種植技術,嚴格控制灌溉用水量,以及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盡可能使用有機肥料,實現綠色農業產品種植,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農業種植對水體的污染。減少生活廢水,積極宣傳教育,倡導人們節約用水,并樹立循環用水意識,減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意識,農村可以建立蓄水池,收集雨水和生活廢水,使用凈化過濾循環系統,用于農田澆灌,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工業企業可以建造自身的污水處理系統,在冷卻環節或者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制造環節,使用循環水,達到節約用水,減少廢水排放的目的。2.2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針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對流域內的水資源進行分析和研究,水利管理部門要意識到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在管理流域的范圍內,以可持續發展水資源利用為原則,建立節水目標,嚴格控制供水量。2.2.1加強水資源的再生利用。水的循環再利用是非常有效的節水方式,水利管理部門要積極倡導水資源的再生利用,探尋新水源的替代品,為工業和農業用水提供相應水質的水資源。需要建立廢水處理機制,加大污水處理的資金投入,完善污水處理廠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廢水排放的標準,促進廢水的再生利用。2.2.2完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F階段,水資源保護缺少完善管理制度,與其相關的法規制度還不夠健全,從而影響到水資源保護措施的落實,需要政府建立統一的監管模式,依法開展整治工作。完善法規制度建設,明確水利部門的法律定位,構建科學的水權分配和交易管理模式,實現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從法律上確定水利部門的權責,對區域內的水資源具有調配權利,保證水資源的利用效益。水資源保護與環境保護工作有很大關聯,所以要將環境保護內容納入水資源保護的法規制度中,在控制人們生產生活用水的同時,確保生態用水的充足,只有完善水資源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支撐,才可實現水資源合理地調配,到達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的目的。2.3加強農業污染治理。由于農業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造成農業種植污染,部分有毒物質跟隨雨水滲入地下水或者流入河湖,從而污染區域內的水體。推行綠色種植理念,嚴格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鼓勵農戶使用生態肥料,促進生態化種植的發展,即可滿足市場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又可降低種植成本,并實現農業污染的有效治理。2.4加強區域內河道治理工作。區域內河道的污染問題,需要引起水利部門的注意。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給河道排水造成了很大壓力,河道年久失修問題急需得到有效整治。由于城市區域內的河道,具有排洪泄洪的功能,通過河道的綜合治理,改善區域內的排水問題,同時實現了河道污染的有效治理。2.4.1河道治理的內容。提高河道的防洪標準?,F階段,部分城市區域河道的防洪標準較低,需要恢復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淤積問題。河道淤積直接影響河道的排水速度,致使行洪不力,引起河道區域內的洪災。河床較淺,以及雨水管道排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河道水污染問題。由水污染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導致整個河道的生態環境惡化,并影響到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2.4.2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區域內河道的治理工作,積極推動河道治理工程的開展,以工程和非工程并行的治理措施對河道進行綜合性的整治。要確定河道的治理標準,一般按照20a一遇洪水設計,50a一遇洪水校核;進行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河道疏挖,解決排水問題,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拆除河道上影響泄洪的建筑物;修建巡河道路,為日常巡護和防汛搶險提供便利;設置河道的水文、水質監測點,對河道水資源進行日常監管;在河道上設置污水截流,治理河水污染問題。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解決河道排水問題,有效治理水質污染,從而改善流域內水環境,在河道治理施工結束后,管理單位應嚴防污染水源進入河道,以免污染景觀水及地下水體。
3結語
水被稱為生命的源泉,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人們要樹立水資源保護意識,推動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供水部門需加強供水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從水的源頭上實現節約用水;水污染問題,需要從社會經濟入手,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促進企業的產業升級,提高工業污水處理技術,落實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工業生產的用水量;農業種植方面,除了控制農藥化肥對水體的污染外,還要節約灌溉用水,使用先進的灌溉技術,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大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疏通河道,提高防洪標準,促進河流環境的生態化建設;達到環境治理與水資源保護的雙贏,深化水資源保護措施,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麗芳.保護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03):23.
[2]王恒,韓慶祥.水資源合理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04):157-158.
[3]吳函純.淺析我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現狀[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9(03):5-6.
作者:李福利 單位:北京市豐臺區水務局
- 上一篇:會計專碩校企聯合培養可持續發展研究
- 下一篇:水稻生產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可持續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