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經濟型農業實現云南地區脫貧致富論文
時間:2022-04-13 04:19:00
導語:服務經濟型農業實現云南地區脫貧致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休閑農業的概念;云南休閑農業的現狀;云南發展休閑農業的對策和建議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展示當地自然之美、農村豐富的鄉土文物、民俗古跡、云南是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的農業大省、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走旅游扶貧和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元陽梯田素有“甲天下”之美稱、要充分認識到發展休閑農業在農業經濟的重要性、發展休閑農業要與旅游景區緊密相結合、加快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提高休閑農業的科技含量、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與深化農業體制改革組織結合起來、提高休閑農業中農業文化藝術的含量、加強觀光休閑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論文摘要:休閑農業為主的服務經濟型農業正在悄然興起。休閑農業的發展要體現農家、田園、綠色等農業特點,體現鄉土、民族、原生態有機農業等特色。休閑農業的發展,為云南廣大農村地區脫貧致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休閑農業現狀對策云南省
隨著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回歸大自然已成為一種時尚、一種趨勢。因此,發展休閑農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對未來農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
1休閑農業的概念
所謂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村設備與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自然生態、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展示當地自然之美、景物之美、人文之美、產品和科技之奇,增進民眾對農村與農業的體驗,并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
休閑農業除了提供采摘、銷售、觀賞、垂釣、游樂等活動外,部分勞動過程可以讓旅游者親自參與、親自體驗,農村豐富的鄉土文物、民俗古跡等多種文化資源,可供參觀,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參與者更加珍惜農村的自然文化資源,激起人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興趣,也進一步增強人們保護自然、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2云南休閑農業的現狀
云南是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的農業大省,近年來,云南交通的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云南休閑農業的發展,并涌現出一批富有特色的休閑農業區。
丘北縣是一個農業縣,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旅游產品組合度好,品位高,自然風光和民風民俗絢麗多彩,被國內外旅游專家譽為“世間罕見、國內獨一無二的山水田園風光。”該縣緊緊依托這一優勢,以山水田園風光、民族風情、民族文化、立體生態等融為一體的精品旅游景觀為依托,走旅游扶貧和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新路子。適時在普者黑景區實施了“農業生態觀光綜合示范園區”工程,對示范區內的土地進行綜合治理,對水利工程、道路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進行建設,種植葡萄、蓮藕、油菜、辣椒、經濟林果和園林綠化工程,使普者黑形成“春攬萬畝油菜花、夏觀湖中萬畝荷、秋賞果實滿技頭、冬看生態博覽園”的特色田園風光。與此同時,丘北縣還定期舉辦一年一度的“荷花節”、“辣椒節”、“花臉節”,并在景區舉行國際釣魚大賽、龍舟賽、斗牛賽馬大獎賽等。使慕名而來的中外游客充分領略山村的田園生活、民俗風情、自然風光,又可到果園里采摘品嘗時鮮水果,到農家樂品嘗別具特色的“全藕席”,咬一咬丘北辣椒的香味;還可到湖里和塘里垂釣。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盡情地體驗丘北帶有“農味”的旅游套餐,沉醉在風光宜人的大自然里,樂不思歸。
羅平地處滇、黔、桂結合部,是兩廣和華南等地區游客入滇和云南游客從東部出滇的重要門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2萬公頃連片的油菜花、“一目十瀑”的九龍河瀑布群、景色迷人的多依河和魯布革峽湖共同造就了羅平雄、奇、險、幽、秀的自然風光,再加上濃郁的民族風情,使羅平已發展成為云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后,靠“菜花”做大做強旅游的羅平不僅可以繼續鞏固和提升其本身在滇東旅游圈的重要地位,還有望把自己建設成為連接滇、黔、桂旅游圈的核心中轉站和主要目的地,把羅平打造成全國一流的“農業觀光和山水旅游城市”。
元陽縣地處哀牢山南部,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個頗有名氣的山區縣,境內世居著哈尼、彝、傣、苗、瑤、壯、漢7種民族。古樸典雅的山村,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構成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元陽梯田素有“甲天下”之美稱,縣境內逾2.4萬公頃梯田遍部山山嶺嶺,其氣勢之磅礴,面積之廣闊,堪稱世界一絕。日出時,紅霞滿天,云霧滾動,婆娑竹影,身臨其境如入世外桃園;滿坡的梯田,波光粼粼,金燦燦,亮閃閃,好似一架架直上云霄的天梯,好一派美不勝收的壯麗景色;日落時,山村、樹林、牧童披著金黃的沙巾,千山萬壑,如詩如畫,讓人贊不絕口——江山竟如此多嬌。每逢冬春初,絢麗多姿的茫茫云海,時而像溫馴的少女,靜臥山川,裸露胸懷,山峰、樹木、房舍點綴其間,如同蓬萊仙境;時而像狂暴的海潮,洶涌澎湃,拍打著露于云海的懸崖,奔騰不息,一瀉千里。雄姿勃發的元陽縣城漂浮于茫茫云海之上,構成獨特的云中奇觀,中外游客為之傾倒,紛至沓來。休閑農業融農業生產和休閑游樂于一體,它不僅利用了生物資源,而且還挖掘了景點資源,既發展了第一產業,又帶動了交通、運輸、飲食、郵電、商業以及紀念品生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而且當地群眾參與旅游開發,直接為旅游業服務,為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開辟了新路。休閑農業不僅促進了經濟振興,為農村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而且為云南廣大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思路。
3云南發展休閑農業的對策和建議
(1)要充分認識到發展休閑農業在農業經濟的重要性。發展休閑農業,在為城鄉居民拓展休閑度假的第二空間的同時,將潛在的農業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業向多元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實現農業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門應大力扶持和引導,并爭取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考察環境,投資興業,使休閑農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2)發展休閑農業要與旅游景區緊密相結合。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園區等,并與當地的旅游景點連線聯網,將發展休閑農業與建成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有機結合起來。結合當地農產品的特色,樹立品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挖掘其蘊藏的文化資源,達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農業園林景觀在整體上和諧與統一。
(3)加快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提高休閑農業的科技含量。例如:積極引進先進優良的適合休閑農業發展的特種蔬菜品種、水果、花卉和其他觀賞植物等,引進工廠化農業種植模式和栽培技術。農業科研單位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休閑農業的開發,有條件的要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帶動休閑農業的發展。
(4)要把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與深化農業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流通中介組織結合起來,架起一家一戶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橋梁,逐步實行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在辦好臺資、外資、民營的農業觀光企業、休閑農場的同時,借鑒臺灣“產銷班”的經驗,組織、帶動和發揮周邊農戶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推廣新品種,發展深加工,提升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生產、旅游觀光一體化,使農民真正獲得實惠,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5)提高休閑農業中農業文化藝術的含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農業文化旅游中的文化是獨特的文化,是以旅游了解農村生活方式、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游客正是通過這些,才“入鄉隨俗”地較為便捷地觸摸到旅游地的農業文化,實現追求文化差異或文化認同,實現審美和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因此,農業文化旅游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底蘊上多下功夫,才能獲得最豐益的商機。如云南少數民族聚居地游族、傣族的竹樓和土家族的吊角樓等,其創意新奇、管理有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6)加強觀光休閑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高觀光休閑農業的管理和經營水平。臺灣等地的觀光休閑農業起步較早,積累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可有計劃地邀請島內有指導發展觀光農業經驗的專家學者和觀光農業已具有規模并積累相當成功經驗的“縣鄉農會總干事”以及觀光休閑農場場長等組團來訪,以舉辦“研習班”、“研討會”等形式與有關縣區分管領導、農業和旅游部門干部、專業人員及農民企業家進行交流探討,互通信息,交換心得。同時應有計劃地組團赴臺,對當地的農業觀光園區進行實地考察,借鑒經驗,推動觀光農業的發展。
- 上一篇:新課堂教學觀實現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研究論文
- 下一篇:專業技術員繼續教育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