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3-11 02:15:00
導語:談論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周口市傳統農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進行剖析,從4個方面提出發展對策,以為該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經營;對策;河南周口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對傳統經營方式的創新和變革,是當代中國農村深化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抉擇。作為傳統農區的周口市在近些年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也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并取得較好的效果。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7.4億元,利潤總額124.5億元,工業投資255億元,增長37.5%。盡管農業產業化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受自然資源、發展環境等多種因素制約,其發展與經濟發達地區相差甚遠。因此,周口市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既要吸取外地經驗,又要結合當地情況,制定當地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規劃。
一、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圍繞龍頭企業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堅持科教興業,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1.1貫徹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的原則
要做到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首先應對區域的資源條件有正確的評估。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一般都會根據掌握的市場信息,引導基地和農戶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因此,在農業結構調整時,要緊緊圍繞龍頭企業的經營,做好結構調整規劃,以保證農業產業經營的健康發展。從實際工作來看,目前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不是很明顯,龍頭企業與農戶松散型連接多,緊密型較少。有企業反映,在市內很難按需組織到物美價廉的貨源,以致有相當一部分生產原料還得從外地收購。這就表明當前周口市的農產品結構還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結構調整尚未到位,企業的基地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1.2正確處理好資源與環境的關系
資源與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從人均角度來看,中國是一個資源窮國。實施農業產業化,應堅持合理利用各種農業資源,特別是各種自然資源,因而要保證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貧困地區由于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在自然資源留存方面要優于經濟發達地區。因此,在發展經濟特別是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時,應注重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做好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1.3堅持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21世紀的兩大國家戰略??萍寂c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可持續農業產業化戰略能否貫徹執行的關鍵。農業產業化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應該具有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和農業生產組織管理科學化的特征,在農業產業化中要做到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都要求企業和農戶具有較高的科技素質。提高科技水平是實施可持續農業產業化戰略的根本保證。
二、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保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經營系統的組織者、營運中心、服務中心、信息中心、技術創新主體和市場開拓者,起關鍵樞紐作用。可以把龍頭企業看作是產業化經營的啟動機、推進器和帶動者。但是由于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初期,企業與農戶的聯接方式往往是松散的、不穩定的,表現為合同對企業約束力強,對農戶而言形同虛設。因此,政府和媒體在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應當特別關注和支持農民組織化,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因為沒有發達、誠信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就不會有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也就不會有發達的市場農業和真正的農業現代化。企業和農戶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極為便捷且雙方都可以節省交易費用,提高運作效率,這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三、圍繞扶貧攻堅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使農業產業化經營迅速發展
長期以來,科技工作者堅持以扶貧攻堅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取得很好的效果,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的之一是實現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業產業化經營亦不能脫離這一工作思路,而應緊緊圍繞扶貧攻堅工作,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進程。因此,落后地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應與扶貧攻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不違背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前提條件下,根據自身的實力,盡可能地顧及到邊遠貧困的地方人群,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應對農業產業化經營予以傾斜,對一些有發展前景、明顯優勢的農業項目集中資金,重點扶持,以促其盡早、盡快地建立、發展起來。充分發揮主流資金的引導作用,逐步形成以扶貧資金的投入為導向,以企業和農戶自身投入為主體,銀行、外資和社會資金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良性投資體系,讓大家都來關注農業產業化經營,讓各方都來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實現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的迅速建立和逐步壯大。
四、發展特色農業,嚴格執行國內、國際安全生產標準,打造綠色名牌、精品,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品位
開發特色產品是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能否通過開發更多的特色產品使農民盡快富裕起來,其突破口在于能否造就大批特色產品開發和經營主體。一個地區要想快速發展經濟,壯大農業產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特色產品,在當前農產品處于買方市場的條件下,生產的農產品不能適應消費需求多樣化、優質化的要求,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完全競爭的局面,其比較效益自然就會低下,產業壯大無從談起。貧困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毫無優勢可言,唯一的出路就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當地的特色產品。
當今全世界最推崇的生活消費方式就是綠色、環保,我國在加入WTO后,產品出口的關稅壁壘不復存在,但是各國為了保護其相關產業不受到沖擊,紛紛舉起綠色、環保、安全等非關稅壁壘的大旗,阻止外國產品的涌入。應充分發揮傳統農區工業化程度低、遭受污染較少的優勢,發展綠色農業。但是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和農戶的資源環境意識淡薄,輕農家肥,重化肥,圖得是省工、省時、見效快、產量高,而忽視了整體效益、長遠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農戶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污染。這就要求在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必須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設和監督,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制定統一的、規范的操作運行規程。只有建立起嚴格、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體系和完善的監督體系,才能真正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和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高,進而使農戶和企業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五、參考文獻
[1]王麗瑞.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及農業產業化[J].職大學報,2003(1):58-60.
[2]王健,許嬌.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的綜述[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11-13.
[3]黃廷安.淺析推進貧困縣農業產業化的障礙因素及對策[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3(2):46-47.
[4]鄧海梅.廣西農業產業化發展問題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6):9-10,23.
[5]黃波,李興華.湖北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理論探討[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4):64-66.
[6]侯大勇.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J].農業發展與金融,2003(6):34-36.
[7]袁玉鳴.論農業產業化的科技支撐[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0(9):24.
[8]高滿.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吉林農業,2010(9):39.
- 上一篇:小議馬鈴薯產業經濟狀況與發展策略
- 下一篇:探索對質監事業“十二五”策劃編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