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業農村經濟思路淺析
時間:2022-12-19 09:54:13
導語:創新農業農村經濟思路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產業轉型的新常態,農業農村經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農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并不輕松。要實現糧食產品的有效供給、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加快農村勞動力解放和轉移、擴大國內農產品需求等目標,就要盡快運用工業化思路,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固有圈子,走城鄉統籌、工農互動的新途徑。
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廣大農民在黨中央和國家的領導下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和幫助,但在新農村建設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農民增收的壓力較大,當前農產品市場的價格長期處于低迷狀態,作物成本和銷售價格不成正比,農民增收空間小。加之現代農業機械的投放不到位,使得農民的綜合生產能力得不到提升。良種推廣、基礎設施、沼氣建設等工程不到位。另外則是農村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財政金融、生育保障、教育體系等指導不足、建設不足、供給不足,對規范化運作體系的認識不高,容易受利益的趨勢淡化對農村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要切實改變農村發展現狀,就要創新經濟發作思路,以充足的資金為保障,不斷壯大農村集體。
(一)產業項目化運作。農村運用現代化、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和營銷理念,是壯大農業農村經濟的必經之路。要不斷推動產業項目化運作,加快工業入駐農業領域,擴大優質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促進產品精深加工,增強城鎮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才能更好地轉化農村獨特優勢,實現農村與城鎮的同步建設。借助城市的人才、技術、物資、機械等生產要素,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農村生產現代化的進程。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把農業同二、三產業聯系起來,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要從主體的確定到招商引資,從機制的建立到項目的管理,從對外影響到品牌的確定,都要事先項目化運作,規范化發展。對于資源型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來說,更要緊密圍繞特色農產品、豐富資源等內容,對綠色生態的產品進行精心培養和整理,不斷推出一批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好產業,好項目,積極吸納外來投資,盤活民間資產。加大規?;N植養殖、精細化產品加工、有序化產品運銷等技術推廣,建大基地,辦好企業,拉長產業鏈,做好一體化經營模式,借助外力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的發展動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二)農村產業化經營。以科學化的思路發展農業經濟,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抓。要合理借助國家對農村農業的政策補貼,實現的合理化增值。以規?;?、組織化為重要手段,圍繞內外市場需求,引入高新技術,大力新辦農產品精細化加工的龍頭企業,讓他們組建基地,搞活農產品流通,全面推動農村產業化。要立足‘精’,提高農副產品的加工水平,把果品、畜牧業、藥材等能夠帶動一方經濟增長的龍頭企業建設落實,提高科技附加值。支持帶動能力強的企業,集合產品的儲藏、運銷和開發等工序,走出一條精品專業的發展之路。要立足‘優’,建設高產、高質的綠色產品基地,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入綠色新品種,擴大生產規模,控制生產成本,為農村農民打響多個品牌。立足‘連’,做好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工作,通過農業部門、技推部門、專業協會等載體擴大融資渠道,探索示范推廣型、產業帶動型的產品經營模式,創新‘共贏’機制,促使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起長效、穩定的合作關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三)豐富服務方式。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多方努力,協調合作。隨著市場化腳步的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對服務業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要辦好農村發展工作,就要抓緊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一是搭建網絡培訓平臺,加快教育基地的建設,積極開展組織基層黨員培訓活動,以科技富民的思想與各大專業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穩定的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在批發市場、生產基地、龍頭企業之間建立起信息終端,加快農產品流入市場的信息收集和反饋工作,開展網上訂單、網絡銷售等現代化農產品流通業務,擴大供銷渠道,讓農民把質量好、產量高的產品順利賣出去,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要堅持民辦、民管、民收益的農村發展原則,以企業+農業的形式建立新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拓寬市場,降低新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市場風險。
三、結論
我國各部門要不斷整合農村現有資源,以‘三農’問題為根本目標,持續推動富民、健康、生態的農村經濟建設工程,促使農村各項產業的持續發展,為實現農民增收而努力。
作者:劉松華 單位:湖南益陽南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 上一篇:新經濟會展APP應用研究
- 下一篇:信息化手段農村經濟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