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須注意哪些
時間:2022-03-31 04:24:00
導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須注意哪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指審計部門依據規定的標準、原則、程序和方法,對承擔經濟職責與義務的領導干部履職行為的實際表現情況,與所規定的全面、積極、規范、有效的行為目標之間的一致程度,給出定性或定量審計結論的綜合分析判斷。事實上,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審計部門的法定職責。審計評價是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評價不準確,其他工作都將失去意義。審計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要聯合制定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審計部門要掌握足夠的素材去評價,同時還要有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技巧。就評價方法來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審計評價作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審計人員必須慎重把握的一個問題,也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關鍵。在審計工作實踐中,審計人員進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1.客觀公正原則。審計評價要堅持政治標準與經濟標準統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客觀條件與主客努力統一的原則。一定要以審計結果為依據,以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經濟制度為準繩。審計人員必須本著對黨委負責、對工作負責、對同志負責的精神,力求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對審計結果要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和概括。適當考慮客觀因素對審計對象履行經濟責任的影響,分清審計對象應負的經濟責任,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獨立評價原則。獨立性是審計的一個最本質的特征。獨立進行審計評價是審計部門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的一種體現。要想作出正確的審計評價,審計部門就必須排除各種各樣的干擾,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準繩,根據審計過程中所掌握的情況,獨立客觀、實事求是地確定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以取得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3.審慎評價原則。審計評價作為領導和有關部門對審計對象在經濟責任方面的考核依據,將對審計對象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從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和態度開展審計工作,要把審計評價擺在突出的位置上,堅持審慎原則,根據審計結果綜合分析,反復研究,仔細推敲,嚴肅認真地履行審計評價職責。也只有這樣,審計部門才能對被審計對象作出恰當的審計評價。
4.重點評價原則。審計人員在實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必須按照《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規定》中列明的審計內容進行審計,查清審計對象在任期內與履行領導經濟責任有關的問題。對那些任期時間較長,任期內涉及到經濟責任的事情很多的領導干部,在作出審計評價時就應注意抓住一些重大的經濟責任進行評價,切不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審計實踐中,即重點評價領導干部執行黨和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情況、重大經濟項目決策情況以及審計對象本人的廉潔自律情況。只有抓住重點,評價準確,才能達到較好的審計目的。
二、完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評價應反映全部審計結果,不能只看到結論。一般來說,審計評價應包括三個要素:事實、標準、結論。在實際工作中,審計部門提出評價意見時,往往只注重結論,在審計報告中只看到結論,看不到要評價事項審核的結果如何,或者結果與結論不對應,或者結果不全面;有的甚至把結果寫進單位的基本情況中,好像與審計評價沒有關系。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受傳統審計理念的影響或財務收支審計的影響,審計報告中只反映審計事項中有問題部分,而沒有發現問題部分則不講了,或者籠統反映一下審計范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必須轉變觀念,要完整地反映審計內容,經審核確認的審計結果,再提出評價意見。如同醫療部門給出的體檢報告一樣,反映體檢指標檢查結果,首先標明正常數值,再告訴指標高低或正常,提出應注意什么問題。如何反映審計結果,是一個需要規范的問題,因為描述審計事項的結果并不像體檢指標那樣明確,如反映一個單位或部門的財務收支指標往往有上百項,甚至會更多,在寫審計報告時,是否把這些指標都寫進報告里?顯然沒有必要,因此應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根據一般需要,能反映單位財務收支整體狀況即可;二是要作出評價結論,所依據的事實基本能證明結論即可。這仍然是抽象的原則,在實踐中應根據這些原則,確定規范的操作辦法。全面反映審計結果其意義表現在以下兩點:
(1)全面反映審計結果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措施。任何審計結論的準確性都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結論,尤其是審計評價。它只能是依據現在所掌握的事實得出結論,所以結論和事實是分不開的,準確地描述事實,也就界定了對結論承擔風險的范圍。
(2)全面反映審計結果也體現了審計的公正性。查找問題是審計的基本職能,但不是全部,尤其是經濟責任審計,不能僅僅反映問題。凡是審計過的內容在審計報告中都應反映,有問題指出問題,沒有問題也要正面評價。從審計報告本身來看,沒有問題的審計事項如果不反映,那么是審核過了沒有問題,還是沒有進行審計,不清楚,但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對審計過的事項,有問題沒有查出,其風險應由審計機關來承擔;對沒有審計過的事項,雖有風險但與審計部門沒有關系。
2.評價要反映總體情況,不能只用相關事例論證。審計評價重在評價整體,而不是局部情況。在實踐中,人們常常用具體事例證明其觀點,或者只說明存在的問題,不作評價結論,但隱含某種結論,引導報告使用人自己得出結論。例子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證明整體情況,或許審計也沒有掌握更多證據,但應在審計報告中完整體現審計人員所掌握證據對整體的證明程度。因此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要盡可能引用相對值概念,用部分事實說明整體情況,或許掌握的事實說服整體的力度不夠,但如果準確反映審計的范圍,也就降低了審計風險。最失敗的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誤導讀者,盡管審計報告所反映的事實正確。
3.評價是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者個人,而不是所在單位?,F在多數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評價的是單位,很少評價領導干部個人。實際上,經濟責任審計是以領導干部所在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為載體,通過對載體的審計,說明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結果在實踐中只評價載體如何,而忽視評價領導干部本人,顯然是走偏了方向。那么在評價領導干部時,到底應評價領導干部哪些情況?一般來說,應重點反映領導干部四方面的情況:一是業務工作完成情況,其目的是評價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情況;二是經濟決策情況,目的是評價領導干部決策能力和決策水平;三是內部管理情況,目的是評價領導干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執行國家政策和國家法律的情況,目的是評價領導干部是否認真執行國家宏觀政策、遵守財經法紀,是否廉潔從政。既然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是領導干部個人而不是單位,因此在審計報告中所反映的所有情況都是為了說明領導干部某個方面的情況。如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領導干部所在單位二級以下單位存在財務管理違規違紀問題,這些問題似乎與領導干部本人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又是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審計報告中該如何反映?這似乎是個兩難問題,實際上這些情況可以說明領導干部對下級單位監管不到位。所以報告中的內容一定要和領導干部有關系,提出其應承擔的責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4.評價要有審計意見,不是領導干部的考核意見。多年來,提出審計評價意見擔心審計風險一直是困擾審計機關的難題,所以多采取寫實、刻意回避矛盾、躲躲閃閃、避重就輕等方法,造成審計質量下降,可用性不強,組織人事部門、領導干部本人都不滿意。寫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所謂寫實就是只描述事實,沒有審計觀點,那么這樣的審計報告就沒有多大參考價值。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必須提出審計評價意見,但必須說明,這個審計意見僅僅是審計意見而不是領導干部考核意見。審計機關是依據審計中掌握的事實提出評價意見,僅供干部管理部門參考。而審計部門的任何意見也都是相對的,所掌握的事實對意見的支持程度只能是一定的,不可能百分之百,因此審計風險也是相對的。不能人為夸大審計風險,也不能向審計機關轉嫁風險。當然審計機關必須意識到,該承擔的審計風險必須承擔。風險大小與事情的重要性成正比,作用越大,風險也就越大,關鍵是衡量審計部門能承擔多大風險。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有一種愿望,希望權力盡可能大一些,而責任盡可能小一些,最好沒有責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诮洕熑螌徲嫷奶攸c,它是一項風險比較高的工作,正因為如此,才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審計部門承擔一定的風險也是應當的。
5.評價要關注領導者個人在總體中的作用,而不是集體表現。在審計評價中,人們常把單位和領導干部個人混在一起,好像單位的成績理所當然就是領導者個人的成績,單位所有的問題都和領導有關,其實它們不是絕對對等的關系。就存在問題而言,要區分責任;就成績而言,必須關注領導干部本人的貢獻程度和貢獻大小。以一個地區黨政一把手為例,如果審計中發現,某地區經濟增長很快,當地財政收入、農民人均收入也都迅速增加,這些成績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就是黨政一把手的功勞。關鍵是要查明,書記或縣長在任職期間,為職得上述成績,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采取了什么措施,制定了什么政策;再根據這些工作、措施、政策判斷書記、縣長在上述成績中的貢獻程度。
如果工作、措施、政策都得力有效,那就可以評價,上述成績的取得與書記、縣長的努力有直接的關系;如果書記、縣長在任期內無所作為,口碑很差,百姓時有微言,雖做了一些工作,也沒有直接作用,為此可以認定,盡管該地區工作成績很大,但與書記、縣長關系不大。反過來講,如果該地區經濟長期發展緩慢、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增加不多,政績不大,但是書記、縣長確實非常努力工作,老百姓的口碑很好,通過調查了解,他們確實付出了很大辛苦,在審計報告中就應該給書記、縣長以正確的評價。因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快慢,取決于多種多樣的因素,如該地區基礎差、交通不便、資源匱乏,領導干部確實進行了努力,但仍沒有多大起色,或者沒有奇跡發生。所以審計評價一定要客觀、公正。只有這樣,經濟責任審計才能有信譽,也才能更好地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
- 上一篇:居委會兩違整治工作報告
- 下一篇:政府審計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思索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