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與道德觀
時間:2022-06-11 03:32:00
導語:市場經濟與道德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任何社會中,為了調整個人、集體與社會的關系,都必須提倡和建立一套行為規范。法律是具有普遍效力的社會行為規范,然而法治又不是萬能的,它并不能代替道德建設,道德也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與法律的不同點在于,它不是靠強制執行的,而是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下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在同一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同時期道德觀也具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社會道德觀也必將產生新的內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也要求全社會各方面樹立新的道德觀。為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推動道德本身的建設,本文試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問題做一探討,以求教同仁。
一、商業關系中的道德
商業關系,從廣義上講包括商品生產、商品流通、商品供給和需求,以及與這些環節相聯系的交通旅游、郵電通訊,食宿和醫療等公共服務事業。如果在上述這些方面附加上一定的“不道德行為’,那顧客最終享受到的只能是假冒偽劣產品和糟糕的服務,甚至給顧客造成難以承受的災難。因此,商業關系中的道德涉及千家萬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關系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面。
商業關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質量。從一定意義上講商業道德實際上就是質量道德,其中包括商品的質量、服務設施的質量以及服務態度的質量等等,涵蓋了商業關系中所有的職業道德。
“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一大重要特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優勝劣汰’,規律必然發生作用,那些不講質量道德的人們最終也逃脫不掉在經濟上遭受損失而自食其果。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質量道德的形成是相輔相成的。
二、金融關系中的道德
金融關系,即與貨幣流通以及銀行信貸有關的一切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是通過銀行業務來實現的,如貨幣的發行和回籠,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國內匯兌往來以及貼現市場、證券市場活動等等,都是金融活動。銀行既是管理金融的行政機關,又是辦理信貸業務的經濟組織。它發放的是貸款而不是財政撥款,信貸資金的部分來源是各種存款,有存款就有取款。不歸還貸款,銀行便無法保證存款的提取,更無力發放新的貸款。銀行的職能和信貸資金的作用都無法實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關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信譽,金融道德實際上就是信譽道德。金融關系中的各方只有真正建立起信譽道德,整個社會的金融關系才能理順。否則,會造成合同和契約形同虛設,金融關系的各方同時連鎖受損的惡性循環,致使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正常的經濟活動難以開展。
三、雇傭關系中的道德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
濟、外資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長期并存、共同發展所有制結構做基礎。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
成部分的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其生產經營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雇傭關系。這種雇傭關系的存在是由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決定的,它對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其我們無疑應該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
雇傭關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責任和義務,雇傭關系的雙方應提高責任心和義務感,這種責任心和義務感的提高,一方面要靠個人自身道德的素養;另一方面要通過教育和在經濟活動中利害關系對當事人的影響來逐步提高。雇傭關系的雙方只有從責任和義務的道德標準自覺地自我約束,才能建立起穩固的、相互信任的雇傭關系。
四、環保道德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始終放在首位??沙掷m發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環境保護,現在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短缺,科學水平不高,經濟技術比較薄弱,因而保護生態環境對于發展我國社會經濟顯得極為重要。國情研究專家胡鞍鋼認為,環境是一種特殊的資產,它不同于一般國有資產,從真正意義上講,它才是為全體人民所有的,它為全體人民提供一種特殊的公共服務,如果沒有清潔的空氣、水,則無一例外地全體人民受損。環境的破壞意味著環境這一特殊資產流失,進而也意味著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在流失。對此,他給出兩個數學公式清楚地表明其內在關系: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一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一環境資產流失;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一名義國民生產總值+環境資產增值。這兩個公式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環境資產流失越多,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獲取就越小。反之,治理環境污染就等于增加環境資產,也意味著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增加。因此,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我們必須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如果發展中不注意環境保護,等到生態環境破壞了以后再來治理和恢復,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價,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可是我們現在有的人卻不重視環保工作,不講環保道德,有的地方經濟建設項目是上去了,表面上得益于一時,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帶來的是嚴重的環境破壞。一份來自國家環保局的報告,這樣描述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狀。以大氣污染為例,1995年全國城市大氣中總懸浮微粒年日均值濃度,北方城市平均392ug/耐左右,南方城市平均242ug/耐左右,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60一90ug/耐的標準;參加全球大氣監測的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五個城市的總懸浮微粒指標均屬世界塵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列。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大氣環境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l%。,人們需要知道:在經濟增長的名義下,我們失掉了什么?從中我們應如何認識保持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關系?筆者認為,越是發展經濟,越要注意
保護環境,培養良好的環保道德。否則,造成的惡果最終將制約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在某一天反過來回報給人類本身的災難。
環保道德的核心是經濟的發展,必須與人口、環境、資源統籌考慮。不僅要為當前經濟發展著想,還要為子孫后代著想,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決不能走浪費資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所謂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所謂互助是指互相幫助。推行公益和互助道德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承認人們的能力差異,承認人們合理勞動而獲得不均等的財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反對兩極分化,在肯定合理競爭的前提下提供全社會共同富裕。鞭撻“為富不仁’,提倡“富而樂道’。“道德的原則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個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個方面的’,(((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第432頁)。因此,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主義道德的標準應體現在他對社會的貢獻,在他正當合法追求自身利益時不忘他人及社會的利益,能夠扶危濟困,助人為樂,幫助他人共同發展。
公益和互助道德的核心是以人民為本的價值觀,其價值取向就是社會、集體、他人、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要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和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精神的培養。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已有相當的基礎。近幾年來,為推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發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精神的新人新事層出不窮,而且涉及面廣,不僅包括各類團體及個人,而且包括海外僑胞,如,今年我國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洪水災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涌現出許許多多象高建成那樣的“抗洪英雄’,,他們在危難時刻和生死關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的利益拋于腦后,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精神和可貴品格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證。
六、文化市場中的道德
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決不允許成為腐朽思想文化滋生蔓延的場所。積極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場,首要的任務是多出優秀文化作品。我們的文化作品應該宣傳正確的道德觀,鞭撻錯誤的道德觀。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使人受益不淺,同樣,一部壞的文化作品也會使人受害無窮,特別是對青少年,因為他們識別能力差,獵奇心和嘗試欲較強,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接受不正確的道德意識。所以,具有不良道德傾向的文化作品會對人們特別是對青少年心理造成傷害,并潛伏或誘發道德危機。
文化市場道德的核心是文藝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在文學藝術創作中即要講藝術標準,更要講道德標準;即要講經濟效益,更要講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社會道德觀產生了新的內容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在加強法制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因為,社會道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它關系著社會各行各業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能否順利進行;關系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關系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甚至影響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既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又要高度重視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真正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進。
精品范文
10市場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