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需求決定職校假期研究

時間:2022-03-01 12:41:00

導語:市場經濟需求決定職校假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需求決定職校假期研究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分配、調節社會資源的經濟,其中,人力資源也是由市場各個產業、行業、部門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來分配、調節的。對市場經濟來講,時間、機遇是至關重要的,“時間就是金錢&這個人們所熟的口號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那么,以市場經濟對人力資源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也應該適應這一客觀現實,認真研究市場經濟在事實上已經淡化、“取消”職業技術院校假期的問題。由于職業技術教育與市場結合的程度遠遠高于其它形式的教育,繼續沿用普通高校的寒暑假形式已經不適應職業教育本身的要求和市場經濟對職業教育的要求。那么,我們到底應該作出怎樣的選擇呢?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白永紅院長很早多次提出職業院校的假期應該淡化、“取消”的觀點。為了和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我主要就職業教育假期的特點問題撰寫本文和大家商榷。

一、學校假期形成的大體歷程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它的產生發展、規模是由各個時期各國、各民族當時的經濟基礎發展水平決定的。在我國古代,生產力水平比較低,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教育主要通過大量的分散的民間辦學形式存在,“官學”一般只限于統治階層官員的子弟和有錢人子弟,參加科舉考試,選拔官員,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民間辦學大體屬于基礎教育。當然,少數名人如:孔子、老子、荀子等人辦的民間教育層次要高一些,還造成了相當的影響。他們那時的暑假主要是和學生賴依生存的農業生產有關系,學生農忙要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恐怕先生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就像我們現在的民辦教師,要教書,還要種田一樣。那么寒假呢’大體和中國人過春節以及天氣過冷有關,那時的教室應該比較簡陋,先生的柴禾不夠用,每學生每天拿點柴禾又麻煩,干脆回家度過寒冷的季節,春暖花開再來上學讀書,顯然是最佳選擇。

二、市場經濟在事實上淡化、“取消”了職業技術院校的假期

任何教育都是為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及文化的發展而服務的,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或者說教育是適應一定社會生產力發展需要及文化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當然人類社會發展到階級社會之后,教育都被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因此,我們可以說,任何教育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聯系的,這是他們的共性。至于寒暑假大概也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勞逸結合、中國人過春節、夏天收割等問題有關,這恐怕也是共性。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各種活動的分工越來越細,教育也是如此。把現在的教育規模、種類、數量、特色等和古希臘的經院哲學以及中國的孔子辦的學校是無法比較的。因此,各種教育由于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程度不同,所以他的辦學特點,甚至寒暑假觀也是不同的。如基礎教育盡管它最終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但他和社會市場結合是比較間接的,正像我們不能拿初中的物理知識去制造原子武器一樣。普通高等教育培養人才側重于研究型、發展型,與一般工業、農業以及一般服務業結合也是比較間接的,也正因為這種間接性,他們可能充分的享受寒暑假。在所有的教育形式中,職業教育是和社會市場結合最為緊密的一種教育形式。如果說在二戰中的莫斯科保衛戰中,新制造出來的坦克是從工廠開著炮奔赴戰場的,那么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制造”完就有可能被用人單位“訂空”。因此,職業教育難免具有與其他教育形式不同的特點,其中包括寒暑假。

首先職業教育和社會市場經濟的結合是直接的、緊密的,各行各業需要數以億計技能性、實用性人才,才有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春天,才出現了職業教育在各種教育形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態勢。其次,職業教育必須緊緊圍繞市場辦學。所謂緊緊圍繞市場辦學,就是根據市場需要論證專業、制定教學計劃、征訂和編寫教材、確定和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等。再次職業教育必須考慮到:市場是不斷運轉的,是沒有假期的。那么圍繞市場辦的職業教育也當適應這種局而。這是因為:第一、普通高職、中職有一個安排實習的問題,而學生實習的各個行業、企業、服務單位是沒有假期的,有些專業本身需要在所謂的假期開展,如果我們要是羨慕其他教育形式的“假期享受’,那我們就可能失去辦學的良機。第二、教師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處在激烈的競爭當中,需要利用假期參加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第三、歸根到底,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轉型,已經向職業教育提出了變革農業社會條件下假期的要求,即社會轉型沖擊了職業教育寒暑假的平衡狀態;社會轉型進一步決定職業教育必須為經濟建設服務;社會轉型要求辦職業教育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第四、我國社會轉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這類人才培養是不能脫離各行各業的生產、服務實踐的。而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行各業的生產、服務實踐活動是不斷運轉的,是“沒有”假期的,那么,作為職業院校也應該適應這種規律,淡化、調整、“取消”假期。當然,這需要各院校、各系、各專業根據各自與市場需求結臺的實際情況來具體處理好職業院校的假期問題。

巴音學院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對原來各中專學校沿用的寒暑假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論證,院長白永紅同志早在!""%年就率先提出職業院校假期已經“淡化”,已經被“取消”的問題,并按照職業院校的規律,要求各系按排好自己的各項工作。現在我們學院各部門已經呈現出在原來的寒暑假積極開展招生、進修、培訓等工作的局面??梢哉f原來的寒暑假在巴音學院早已“淡化”,在事實上早已被“取消”。

總之,職業教育的“假期觀”應當研究,應當轉變,應當適應社會轉型、應當適應市場需求,尊重現實,認真定位,為經濟建設服務。

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正確處理職業院校假期問題

(一)職業技術教育不同于中小學基礎教育及普通本科教育,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根本不同的。教育目標不同、教學計劃不同、教學大綱不同、教學方法不同、就業方向不同,人才培養定位不同,人才培養規格及要求不同。

(二)職業技術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

職業技術教育從其培養目標看,是要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從其培養途徑來看,就是要走“校企合作、”“校村合作”、“產學結合”的道路;從其培養階段來看,就是要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以及賓館車站;從其培養人的“模塊”來看,就是要努力創建“理論夠用即可,”和“突出技能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模塊,從其培養導向來看,就是要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從其教育辦法來看,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學生作為主體,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的一種直接和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教育,是一種發展先進生產力和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教育,是一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教育。

(三)職業技術教育要與企業生產相適應

職業教育的各類專業教學都是與各行業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想對應的,并要與之相適應開展職業教育的。學生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員工,他們接受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已經融為一體,他們在教室學習和在車間實習已無明顯區別,對他們的學習要求必須與生產要求相一致。讓我們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條件下,何談按部就班的假期呢*在這個意義上講,此時的職業教育規律己與市場規律融為一體了,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現代職業教育。

(四)職教本身的規律決定職教院校假期已經淡化、“消亡’。

職業教育本身的規律決定職教院校寒暑假已經淡化、“消亡’。例如旅游專業的學生假期可以定頂崗實習,實行工學交替等,因為這時對學生來說,是有充分的實訓、學習條件的。我們應當認識到,職業教育既然是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就應當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市場的發展而發展,應該勇于承認和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技術教育院校在事實上已經基本無假期可言的現實,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因勢利導,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處理假期問題的道路。

(五)由于市場需求,職業教育的假期已經名存實亡。同時,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決定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顯著特點是: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課的比例一般為+:$,甚至社會實踐的比例更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和各專業社會市場需求的具體情況,合理的安排好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課,更好的培養各產業、行業、企業、單位需要的各類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